古筝。
二人把目光从书上收回来,于乔仍然看着陈一天的脸。光线问题,她仍然看不真切。
陈一天拉过被子,盖在她支在床外的脚丫子上,起身出门,随手关灯关门,屋内彻底暗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据说3个月不开新文就退回新人,我都冷宫7个月了。
所以追这本的,我都心存感激。每个评论我都认真看了。
这文节奏慢,不甜、不爽、不黄,且大局已定。
下一本写小黄文,我要释放一下(□□)。
☆、血泪含悲啼-6
开学在即,于乔仍存一线希望,因为于香临走答应过她,除非万不得已,会来接她回去。
她没有问奶奶,也没问陈一天,只在暗中观察。最近几天,每当电话响,她就竖起耳朵听,希望是妈妈打来,结果都不是,连一通需要回避她的电话都没有。
于乔自我安慰:没有消息说接我走,至少也没有消息说不接我走。
三伏末尾,突然某一天,刮过一阵风,风里带了些许凉意,快要立秋了,也快要开学了。于香在江苏时,夏天雨水很多,暑热要持续至10月,立秋这个节气,更像话语权微弱的在野党,没有生杀大权。但是东北不一样,东北的秋天就是秋天,很坚决、很明确:夏天过去了,早晚气温明显下降,绿油油的叶子颜色开始变干、变枯……
于乔对着自己的私有物品一筹莫展:暑假作业只开了个头,后面的翻都没翻。书包里装着四年级的课本,看来也毫无用处了。长裤只带了两条,她这几年在长个子,两条裤子都显短了,再也不能一把提到肚脐,那样小腿肚都会露出来……于香走前给她买的裙子倒还在,她没舍得穿,可是秋天说来就来,开学怕也穿不上身了。
11岁小姑娘的惆怅,奶奶和陈一天并不知道,他们在筹划于乔上学的事。于香人在江苏,可也神通广大,托人问了问,附近有一家公立小学,可以接收于乔。前提是,于乔要把户口落到这个房子里,入学前需要注册,提供户口本和房产证原件、复印件即可。
陈奶奶不擅长这些,于香只能委托陈一天去办。于乔云里雾里,跟着陈奶奶去了一趟居委会,没看清陈奶奶办什么手续,只记得那个居委会阿姨跟陈奶奶很熟络,办事大厅里,一个抽烟的大爷还跟人打赌,指着于乔的吊腿裤子说:“这小孩肯定能长大个儿!一米七以上!”
几个办事员也打量她,将信将疑。抽烟大爷问陈奶奶,孩子爸妈多高,陈奶奶说:“她妈一米□□,她爸也不高。”
抽烟大爷说:“看吧!这孩子长大肯定比她妈高!”
落户的事是陈一天去派出所办的。于香始终没和于乔对话,但是寄了包裹过来,包裹里,有于乔落户的介绍信,陈一天没给于乔看,直接拿走了。还有几件秋冬装,都是于乔穿过的旧衣服。
入学手续办好后,陈一天给于香打了个电话,这次没避着于乔,于乔就在旁边听着。
在电话里,陈一天三言两语把于乔入学的事说完了,电话那头于香在道谢,陈一天似乎懒得听,说“于乔在,你跟她说吧。”
然后,电话就到了于乔手上。
这是母女俩分别后第一次对话。于乔小声喊了声“妈”,于香没说话,于乔又问:“你在哪儿呢?”
于香说:“妈妈在南京了。”
于乔双手紧握着电话,站在桌旁,窗外的阳光刚好照不到她,从陈一天的角度看,小姑娘把自己隐在阴影里,头垂得很低,好几秒没有说话。
陈一天起身走了。
房间里只剩于乔一人。她把电话挪到左耳,仍旧两只手握着,听筒紧贴着耳朵:“妈妈,你是万不得已了吗?”
“嗯?”
“你说过,除非万不得已,你肯定接我回去上学。”
“噢……乔乔,我跟陈奶奶说好了,这学期你要住在她家。你小天哥哥已经把学校联系好了,你9月1号可以直接去上五年级。”
于乔没说话。
于香想了想,又说:“难道你不喜欢陈奶奶吗?”
于香连忙否认:“喜欢,喜欢的。”
还摇头。
“陈奶奶会替妈妈照顾你,你不是说,陈奶奶做的饭比妈妈做的还好吃吗?”
“嗯!”
于乔又猛点头,“可是,妈妈,你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