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吏敢于做事,赵国连年扩张,也是因此。”
“齐国得吞并半个燕国,只不过是因为和赵国当了盟友,并非齐王之功。”
“若恩师能前往赵国,弟子相信新的学宫一定能在恩师的手下发展起来。”
“将来恩师之弟子遍布赵国上下,若有朝一日赵国平灭诸侯一统天下,那恩师之大名超越孔孟,亦是指日可待了!”
韩非毕竟是荀况的弟子,跟随荀况多年,自然知道荀况真正内心的抱负。
作为一名学者,荀况到了这个年纪,做官的念头自然是有,但已不如当年那么旺盛。
荀况真正想要的,是青史留名。
是像孔子、孟子一样,将来世世代代的儒家弟子都虔诚供奉。
甚至,如韩非所言,超越这两位儒家先贤!
荀况表情虽然已经镇静,但李建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大儒长袍之中的身体因为激动,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
良久之后,荀况叹息一声。
“既然赵王如此有诚意,老夫又怎么能够拒绝呢?”
“还请李卿放心,等过几日老夫就上奏章,向齐王辞去所有职务,再前往邯郸便是。”
李建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夫子此举,实在是明智无比。”
“李建虽不才,但也敢向夫子保证,夫子将来一定不会因为这个决定而后悔的。”
荀况摸着胡须,感慨道:
“老夫都已经这一把年纪了,其实也不指望能做出什么大功业。”
“若是能收到一二得意弟子,能让老夫这一脉流传下去,也就足矣。”
说完,荀况大有深意的看了韩非一眼。
韩非脸色微微一红,低下了头。
李斯和韩非,荀况两大弟子。
但这两位却都成为了法家大能,须知他们的恩师荀况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大儒!
这两位弟子确实有名,却并没有真正继承荀况的文脉。
韩非的难为情,也就在此。
别看韩非还穿着儒者的衣袍,但他其实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中人了。
李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但并不想管。
人家师徒之间的事情,他们自己解决。
李建对着荀况道:
“敢问夫子,若是你辞官离开临淄,一切能顺利吗?”
荀况自然知道李建的意思,笑道:
“无妨。其实学宫之中很多人早就对老夫不满了,一直向大王进言要罢免老夫,将老夫逐出齐国。”
“大王虽然并未允许,但也从未公开支持过老夫。”
“老夫觉得,若是老夫当真离开,或许还省了大王一番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