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走出大帐,亲为骑兵壮行。
八月的烈阳下,旌旗招展,号角声响彻云端。
两千骑兵汇成一股洪流,向西奔涌而去。
桓容站在高处,目送骑兵驰远,下令全军休整,明日天亮拔营,继续西进。
“陛下,前方战事未明,贸然进兵恐非良策。”
王彪之担心道。
“非也。”
桓容摇摇头,翻出吐谷浑王的国书,递给面带疑色的王彪之,笑道,“吐谷浑王送来这份国书,分明是在告诉我,吐谷浑边界不会增兵。此时不能速战速决,等他反应过来,想要取胜怕会更难。”
吐谷浑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送来国书求和,无异于告诉桓容,他对儿子挑起战事不满,一心想要休战,九成不会派兵支援。
仔细思量之后,桓容以为,这个机会很难再有,送到跟前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瞻前顾后,任凭机会从眼前溜走,可是要遭天谴的。
王彪之尚有几分迟疑,谢安则同他想法一致。
君臣三人商讨片刻,王彪之品出味道,态度瞬间一变,对于出兵之事,比桓容谢安都要积极。按照他的意思,不是战胜就算,最好能将这万余吐谷浑兵全部吞下。
“吐谷浑人擅冶炼,打造的兵器不逊我朝,弯刀之类更胜一筹。”
王彪之认真道。
背后之意,将这支军队拿下,顺便搜罗一下工匠,对我朝军队的发展大有裨益。即使没有工匠,为盐场添些劳动力也好。
欧氏族人手艺精湛,终归不能大批量生产。集合到南地的匠人手艺有高有低,且多数敝帚自珍,随着朝廷开办学院,情况才渐有好转。
对于国内百姓,转不过弯来不能强迫,只能等对方自己想通。
吐谷浑人则不然。
被汉军拿下,就此成为俘虏,不想被送进盐场或是直接咔嚓掉,有什么本事自然要使出来,用来换自己一命。
“吐谷浑人擅长打造兵器?”
桓容眼前一亮,很有几分惊讶。对于这件事,他还真不晓得。
“然。”
王彪之和谢安同时点头。
“吐谷浑出身东胡,与慕容鲜卑系出同脉。统辖之地有矿山,黄金、铜铁俱有。治下羌人和杂胡尤擅打造兵器,其国内贵族皆佩金,寻常妇人亦佩金花。”
随着谢安的讲述,对比铺开的舆图,桓容的眼睛越睁越大。
此时的吐谷浑,和唐时吐蕃辖地部分重合,却压根属于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也有不用。
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文化有其独到之处,就如打造兵器的手艺,在同时代堪称一流。
“难怪。”
桓容低暔一声。
难怪桓石秀发来战报,吐谷浑军队战力不凡,非大军不可轻下;难怪氐秦强盛时,干脆利落打下张凉,却迟迟没有对吐谷浑下手。
同样的,秦氏入主长安,先逐氐人后驱柔然,如今又出兵三韩,誓要将慕容鲜卑的残余势力消灭得一干二净。对盘踞在侧的吐谷浑,却始终没太大的动作,甚至有几分安抚之意。
看着舆图,脑中转过几个来回,桓容突然发现,自己之前所想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