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黄埔军校正版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枪口为什么对准谁,为谁而扛枪打仗。由此,黄埔生在东征、北伐等战火中所向披靡,显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崭新的军人风姿,昭示着黄埔精神,一颗颗将星从这方教坛上冉冉升起。

课堂开在当代思想潮流峰巅上

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学校的教育经验,重视政治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充满着时代的浓厚革命气息,与世界潮流的脉搏谐动,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方向。这是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指出:“军队之能不能够革命,是在乎各位将士之有没有革命志气,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因此,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一反过去中外旧式军官学校的弊端,不以纯军事技术训练为主,而采取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有超过于军事教育之特点。

在旧中国的军阀军队中,是无所谓政治工作可言的,中国的军队政治教育制度和政治工作,即从黄埔军校开始创立。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一大批优秀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军校的骨干力量。大批矢志革命、不怕牺牲的热血青年投奔黄埔,后来发展成为两个不同阵营军队里的高级将领,他们这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军事生涯,其起点就在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里,他们所学的典、范、令是一致的,但决定他们未来的是在军校接受政治教育的不同性质及层次,是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或是接受了国民党右派的教育,两党的政治工作感染教育在学生身上又各占有多大的比重。两种政治教育,同在军校争夺未来一代的新型军官,争夺未来的军队,突出地表现在军校政治工作上,这是军校初期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相对来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校中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尤为出色,中共党员是军校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和主力军。黄埔军校以这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在国民革命军中创建了崭新的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体系,初步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工作基础。

学生在上政治课

建立中国革命军队的正规学校,是国共两党的初衷,它的革命性就在于这所学校有着政治教育一环,使官兵懂得枪口应该对向谁。孙中山先生在开学讲演中明确地指出:“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就是要从恽代英编写的讲义《政治学概论》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黄埔军校自建立后,便实施了全面的政治教育,其政治教育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军校的政治教育大纲中。

黄埔军校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仿效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军校的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基本上是由共产党人主持的。戴季陶、邵元冲、汪精卫和邵力子任职时间很短;戴季陶和邵元冲在任期内,政治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对此,孙中山等军校领导和师生很不满意,才要求共产党派人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1924年11月,周恩来应邀请到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后,军校的政治工作才真正开展起来。政治教育有了系统的教学实施方案,后经过1925年的两次东征等战火的检验和实践充实,政治教育更加系统化。1926年10月4日,军校颁布了政治教育大纲草案。这一草案,较好地体现了军校的办学方针和政治教育概况,既是军校几年来政治教育经验的总结,又是以后几期办学的政治教育方案,可以说这一方案代表了当时军校政治教育的最高水平,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至今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引用和发扬。

1.大纲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政治教育方针政策,切实解决黄埔军校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问题。

政治教育大纲《草案》分为“总纲”、“政治大队”、“军官大队”3部分。“总纲”是统率全文的精髓,指出:军校政治,军事训练,要以孙中山“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训示为最高原则。重点指出,政治训练要依据10个条件计划施行,即10个“彻底了解”:(1)使学生彻底了解自己的重大责任,以达到国民革命军的水平标准;(2)使学生彻底了解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养成正确的革命观点和保证军队统一及奋勇作战的革命精神;(3)使学生彻底了解中国的国民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以不妥协地精神打倒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军阀及买办阶级;(4)使学生从根本上彻底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坚定党的原则性立场,不被坏人挑拨歪曲、误解所动摇;(5)使学生彻底了解世界与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各种重要的现象与问题,注意了解中国各重要省市与乡村政治或社会经济情形,以联系实际,有正确的观察与恰当的宣传;(6)使学生彻底了解革命运动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科学常识,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7)使学生彻底了解革命运动起源于工农群众运动,取得胜利也必须有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行,以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影响群众、依靠群众,破除个人奋斗和领袖天才思想;(8)使学生彻底了解纪律是造成统一集中的力量所必要的,而主张个人自由,不遵守党章与军纪,是叛党叛军的行为;(9)使学生彻底了解军事学术和军事锻炼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强健的身体和杀敌的本领,才能担负起革命重任;(10)使学生彻底了解军队中政治工作应注意事项,尤其要注意眼前军队的实际内容,以便在工作中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10个“彻底了解”,是总纲的中心议题,指出了军校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和办校方针与目的。

2.大纲内容紧密联系中国革命现实,规定了以“学以致用”为突出特点的授课科目。

1926年任政治部主任的熊雄大纲草案规定了政治及军官大队的授课科目及课时,开课多达43门。详细科目是:三民主义、党史、党的组织、本党宣言、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帝国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状况、中国政治经济状况、近代国际关系、苏俄研究、社会进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组织、各国革命史、社会主义运动、社会科学概要、政治学概论、财政学概要、经济政策、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商民运动、宣传鼓动问题、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建国大纲、不平等条约、各重要省的政治经济状况、农村问题研究、各国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各国财政比较研究、最近政治问题、军队内容之研究、实际工作指导、总理学说、本党领袖重要讲演、全民政治、中国经济问题、中国财政问题、革命史料研究、经济学概论、劳动运动、学生运动。从以上各科内容看,这40多门课程都和现实紧密联系。每门课程的开设,都相对当时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说明军校的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视学以致用的。

大纲并就每一课程详细规定了教授事项,如“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科目规定共讲6课,这6课的教授中心议题依次是:军队的性质、兵士与民众的心理、平时对于兵士的政治工作、平时对于民众的政治工作、战时对于兵士民众的政治工作、战时对于敌人俘虏的政治工作。这些讲授内容,都是现实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具体而实用,课堂上讲的东西,又几乎都是昨天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拿到今天来讲,总结经验教训。因此说,学生们今天在课堂上学的,明天就可直接运用于实践中,这种活生生的“现身说法”的教学方法,其效率之高、效果之大也就显而易见了。故黄埔军校前几期毕业生之所以能取得日后辉煌业绩,无不与在校学习时培养的求实精神有关。

3.大纲合理安排课时,重视社会实践,以达到学用结合的最终目的和培养目标。

大纲规定,政治大队的培养目标,是军队中做政治工作的人才,如党代表、政治指导员及政治部工作人员。授课时间,每周18次,每次70分钟,全修业时间为8个月,分为3大段时间,循环式上课,共授课446次。军官大队的培养目标,是军队中的下级干部人才,如部队官长、官佐及各种服务人员。授课时间,每周6次,每次70分钟,全修业时间为8个月,共授课148次。

政治大队的讲演课约占总课时的二十分之一。讨论30次,约占总课

时的十四分之一。测验12次,约占总课时的三十七分之一。实习课(深

入社会调查)46次,约占总课时的十分之一。综上参加社会实践共有88

次,与在课堂上听课学理论的时间比例是1∶5。军官大队参加社会实践

课共有38次,与在课堂上听课学理论的时间比例是1∶4。仅由此比例数

政治部人员合影,前左三是聂荣臻。

字,足见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重视理论灌输,更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

军校办学在社会,把课堂开在当代思想潮流的峰巅之上。政治教育除正课外,大纲规定每期学生另安排有讲演课22次,请当时的一些理论家、社会名流来校讲演社会上正出现的思潮和争论的问题,讲军校、军人与当前社会的关系与历史使命,讲学生最关心的一些论题。让学生直接参加革命实践,辨别是非。正确与错误,落后与先进,学生们自有各自的见解和评说。

以俄为师,以争主义之胜利

有了政治教育方案、计划及大纲,还不等于政治教育已具体实施,要把教学方针变为现实实践,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之所以取得了显著成就,除了有既定的政治教育方针及安排计划外,还有一套具体实施政治教育的保障措施及方法和组织。

当时,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人物,无论是在军校任职的,还是没有任职的,对军校的政治教育都十分重视。孙中山在开学演说中,明确地阐述了学习政治和研究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指出:“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满清末年所练的新建陆军,都有精良的长枪大炮,海军有很坚固的战舰和鱼雷艇,却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他还着重讲述了学习的方法,说:“要造就高深学问,是用什么方法呢?造就高深学问的方法,不但是每日在课堂之内,要先学先生所教的学问,还要举一反三,自己去推广。在讲堂之外,要须注重自修的功夫,把关于军事学和革命道理的各种书籍及一切杂志报章,都要参考研究。”孙中山非常关注黄埔军校的健康发展,他在日理万机之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位于军校中心的“学海楼”小住。军校本着他的要求,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由环境设施到训练内容都注重灌输革命精神。

政治部秘书聂荣臻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始终十分重视,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恩来在主持军校政治部工作时,更是特别强调军队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军队政治工作,主要是进行政治教育。他希望全校学生要“努力研究主义”,“不要自高自大,要虚心求学,以达到学业成功,而实行革命。”周恩来除了亲自讲课、作报告之外,还邀请毛泽东、张太雷、苏兆征等人到军校讲演。课堂上,共产党人是学生们的好老师;平时,他们又是学生们的好朋友。如“周恩来主任晚上找学生个别谈话,不论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都一样找了谈。”共产党人那种平易近人的革命家风度和高尚的革命思想境界,深深打动着学生们的心,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黄埔军校创建时,“以俄为师”,在校中设立了专门政治机构及政工人员。军校的一切命令,都由党代表副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副署的命令完全无效。政治部负责全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在特殊情况下,可代行党代表职权。军校学习列宁创建红军的经验,建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一新其面目。”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新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一个显著标志。

军校政治部专司政治党务教育宣传等工作,对学生的政治教育起着最高的领导地位作用。军校第一任党代表廖仲恺,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新三民主义的忠实执行者,国民党左派领袖。政治部主任在开始时是戴季陶,不很称职,致使“政治部很清淡”,由于戴只钻“奥深理论”,对军校学生的实际却了解不多,军校政治工作没有什么开展。后经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中正、军事顾问加伦3人会商,决定请中国共产党推荐1名适当人选做政治部主任。1924年秋,共产党派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军校政治部在周恩来领导下,很快打开了局面。他与政治部工作人员共同制定政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政治教育的要求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他们自己的责任”,“彻底了解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养成士兵明确的政治观点”,等等。周恩来除管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积极协助校内国民党党部工作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在优秀的学生中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党员、团员为骨干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并出版发行会刊《中国军人》,宣传马列主义,团结教育本校师生及全国军人。1926年1月,共产党员熊雄接任政治部主任,直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一直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

共产党人在主管军校政治部期间,军校政治教育采取了多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军校面貌焕然一新。政治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除了党代表、苏联顾问亲自兼课外,还专门聘请了萧楚女、恽代英、张秋人、聂荣臻、高语罕、周逸群、韩麟符、许德珩等著名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到军校任政治教官。周恩来更是经常给学生们讲课,如他在1925年专门作了题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武力与民众》等报告,深刻阐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同时,政治部还邀请校外政治活动家、著名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苏兆征、刘尔崧、鲁迅到校讲演。政治部还组织了俱乐部,组织官兵开展政治讨论与研究,成立血花剧社,油印《士兵之友》,办壁报以及出版《黄埔日刊》、《武力与民众》、《帝国主义》、《各国革命运动概况》等政治刊物,宣传革命思想,推动了军校政治教育的蓬勃开展。

《黄埔日刊》一页周恩来在主持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期间,对全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分工,制定了工作细则和条例,如《政治部服务细则》、《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宣传队组织条例》、《政治讨论会规则》等。此外,军校政治部还建立了政治问答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与规则、条例的制定,对于搞好军校的政治教育并使其走向正规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经验时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