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度心术原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 第7部分(第4页)

第7部分(第4页)

一次,又有一个食客因本领低微,盂尝君不仅训斥了他一顿,还出口说:

“我养的都是贤士,你无德无能,有何面目在此呢?”

那个食客却不羞愧,说:

“本事大小,岂可以空谈而论?我见那些人不过善论诗书,难道大人就只想依靠这一种人吗?”

孟尝君—时火起,遂下令将他轰走。这时,齐国著名的策土鲁仲连就劝孟尝君说:

“猩猩猕猴离开树木而到水中栖息,则连鱼鳖都不如了。若是登险峰、攀陡崖,骏马不如狐狸。勇将曹沫挥舞长剑,万人莫敌,但叫他拿起锄头到田野耕作,他则比不上一个皆通的农夫。人都有他的长处,但也有他的短处,如果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即使是尧帝这样的大圣贤也不能有所作为了。现在你叫人做些他做不到的事,就认为他无能:教人学他学不了的技艺,就认为他笨拙,这是你无诚意招贤,也不是贤者对人的真正识见。”

孟尝君听他言之有理,马上改变态度,再也不驱逐食客了。他不问宾客才能高低,广为罗致,甚至连犯过罪的人也不拒绝。为了厚待他们,盂尝君不惜花尽钱财,让他们人人满意,一时天下的才士都十分仰慕他。

后来,秦昭王闻知孟尝君的大名,就让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然后请求孟尝君到秦国去见他。孟尝君没有多虑,答应下来,他的宾客苏代却劝阻他说:

“秦国无信,大人怎可轻率前往呢?一旦被扣,大人就难以回还了。此行凶险无比,大人决不可去。”

孟尝君于是不再赴秦。不久,齐王命令盂尝君出使秦国,孟尝君无奈受命,到了秦国果然破秦昭工囚禁起来,还要把他杀掉。

盂尝君派人向昭王的宠姬求救,那宠姬提出救人的条件,要孟尝君的白狐裘。孟尝君已把白狐裘献给了秦昭王,为此他深感为难,长吁短叹。

众宾客茫然无措之际,忽有一人对孟尝君说:

“小人善于偷盗,请允许我为大人把白狐裘偷回来。”

孟尝君应允,这人于是在夜晚潜入秦宫的府库里,偷回白狐裘。秦昭王的宠姬得偿所愿,便为孟尝君求情,孟尝君于是被放了出来。

死里逃生的孟尝君一路飞驰,当他逃到函谷关时,才是夜半时分。依照秦国关法,必须鸡鸣之时才能放行,孟尝君怕秦兵追来,一时心急如火。

此情此景,宾客中一人看在眼里,却是有了主意,他小声对孟尝君说:

“蒙大人不弃,小人才能投到大人门下,享尽尊荣。如今大人危难,止是小人的报效之机,望大人不要焦虑。”

他善学鸡叫,于是就叫了几卢。由于他口技逾真,一时竟让关内关外所有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卒以为天亮,便打开关门,放孟尝君一行人出关。

过了不长时间,秦昭王派来的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他们见无法追上孟尝君,只好回去复命。

盂尝君得知此情,连叫好险,他感慨地对众宾客说:

“人的才能,无论高低都不可小看啊,我是深受其惠了。”

【原文】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译文】

智计有时会存有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

【释评】

人才多是善使智计的,智计多寡、优劣,往往是判定人才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人才又不是完美无缺的,再突出的人才也有智计有失的时候。正因如此,明智的统治者在招纳人才之时,并不会对人才的智计一味听从,并不会对人才盲目地依赖,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总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甚至完全不用一切智计。凡事都讲究智计是人才的缺点,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和用好他们。

【事典】自叹不如的吴起

吴起聪明绝顶,善于用兵,极具才干。魏文侯听说他有才能,就对大臣李克说:

“我想重用吴起为将,可以吗?”

李克于是说;

“吴起为人,是个多疑又残忍的人。他年青时到处游历求官,把家财千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