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一脸发懵,梁萤说道:“你看你家挣了钱就去购置田产,倘若郡里的老百姓手里有余钱了,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是否可行?”
贾丛修困惑道:“这跟扩建有什么关系?”
梁萤背着手,抬了抬下巴道:“以后郡里必定有其他地方的人涌入,这些人若想在郡里谋得生存,必得下放到各乡县去,故而我想把各乡县的老破旧拆掉,规划成新村。
“像有些乡下的村民会聚集到某个地方赶集,太守府计划在集市里修建房屋,方便各村采买。”
贾丛修若有所思。
一般来说住在县城里的老百姓出行和采买都挺方便,但村里的乡民进城就相对较远,故而很多村的人会不约而同聚集到某地进行货物交易。
有的是在桥边,有的是在寺庙附近,也有在空余地方,能摆摊就行。
比如哪家想卖只老母鸡,在赶集的时候捉去交易,随卖随走。
家里吃不完或用不完的东西拿到集市扎堆摆摊,卖完就走,顶多上午半天人们就陆续散去。
这是集市的存在。
梁萤准备利用人们扎堆交易的习性弄出镇的形式,专门修建少许商铺房屋供一些长期到乡下来贩卖物什的商贩落脚。
起初她想着在城里修建房屋,后来改变了主意,因为这个时代跟现代社会是反的。
现代因为商贸业发达,提供的就业需求大,所以人们才涌入城里谋生。
而这里是重农抑商的古代封建社会,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都是务农。
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他们几乎一辈子都是围着手里的那点土地过活,或许一辈子都不曾出过县。
所以发展乡村才是最贴合时代背景的。
借助赶集的人流量先把“镇”发展起来,搞小商贩流动模式,促进老百姓消费。
把消费拉起来了,内需才能促进作坊生产,有了作坊才会有人去做工谋生,提供就业率,同时作坊也能给衙门上交商税。
一切良性循环都需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方才不会假大空。
贾丛修贩卖官盐的时候,也会把货从县城里送到村中的市集上进行售卖,包括朱家的黑陶都是这样行销的。
通常多数集市仅仅只是一块宽敞的空地,人们逢初一初五之类的日子在这里扎堆交易。
有时候他们贩官盐也不方便,因为要县城和市集两头跑,如果集市上有定点落脚地,确实要省去许多麻烦。
现在梁萤的意思就是在集市上修建少量商铺方便他们这类商贾落脚,同时也方便村民们平时来采买,而无需等到赶集。
贾丛修陷入了沉思,认真思考可行性。
梁萤说道:“集市上像官盐、锅盆碗瓢、农用铁具等物,这些东西老百姓没法自做,需得来采买。
“像安县底下有十八个村,村里头有多少个市集,你清楚吗?”
贾丛修答道:“有三个。”
梁萤:“所以一遇到赶集的时候,你们就会把官盐从县里送过去贩卖?”
贾丛修点头,“送盐的时候一并把黑陶也带些过去,来回挺不方便。”
梁萤好奇问:“还有其他的商贾跟你们一样吗?”
贾丛修:“有,像你先前说的农用铁具,还有其他炊具,也是从县里带过去的,也有从外面来的商贩送到集市去贩卖。”
梁萤:“倘若集市有落脚地,价钱也便宜,你们可会选择长远驻扎?”
贾丛修道:“自然愿意,毕竟两头跑,车马人工也要耗钱银。”
梁萤:“那太守府来给你谈笔生意,我计划在各乡的市集上修建房屋铺子,要在赶集人多扎堆的地方修建商铺。
“商贾从太守府手里买地皮,自己建造铺子,衙门定官价,替商贾把商铺推出去,你可有兴致尝试?”
贾丛修皱眉,“万一卖不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