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高衙内新传TXT平板 > 第442部分(第1页)

第442部分(第1页)

可蹊跷就蹊跷在,一个多月过去,快马都能从辽阳到辽国中京大定府跑两个来回了。契丹那边根本一点消息都没有!在高强的心中,不期然又想起了高庆裔当初所说的那句话来:“难道说,契丹当真和金国达成了默契,要背弃新定的盟约,与金国这等大敌联手夹攻我辽东?可恶秦桧,成与不成,总该有个回信与我,果然汉奸坯子就是不可靠!”

论理说来,契丹和金国乃是死敌,万万没有可能和解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实在没有什么一定的事,话虽说什么“永恒的利益”,不过这利益判断本身还牵涉到价值观问题,你的利益判断未必就是别人的利益判断,尤其是在这场北地的变乱之中,算起来得利最大的还不是金国,而是大宋朝……

正自烦恼,忽然有人来报,说道苏州王伯龙押粮到此。

高强接报,小小喜欢,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王伯龙这厮运粮腿脚倒快,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从苏州关平安抵达辽阳府了,往返一次只须十天挂零,对于运粮队来说算是难得。

哪知过得片刻,厅堂外传来的竟是一把粗豪低沉的特异嗓音:“高宣抚身当大敌指挥若定,令强敌不得门径而入,真叫本王大开眼界。”

童贯?这死太监不是在旅顺口猫着不敢出来么,什么风把他给吹了来?高强心中虽然不大喜欢,终究要应付一下,赶忙出外降阶相迎,笑道:“不敢当,童大王这不也是亲赴前敌?彼此同为国家效命,皆分所应当。”

童贯轻轻笑了一声,把手一挥,身后闪出两员将,齐声道:“末将见过高相公!”高强一看,却是认得地,一个大将王禀,一员小将刘光世,童贯身边的胜捷军正副统制,当日在汴梁时也曾见过来,只是这胜捷军在跟随童贯收复云中之后,便驻扎云中,怎么会到了辽东?

“好教宣抚相公得知,官家自闻知辽东遭兵寇之后,有宵旰之忧,即日下诏三省及枢密院共议退敌之策,又虑辽东之兵力不足,故将某家昔日所选胜捷军由燕山路调发来此,庶几可助一臂之力。”

高强胸口一阵气闷,想我从燕山路调自己的兵马,一个月了不见踪影,你这厮从云中调来的亲信居然都已经到了?这不必问了,燕山路原本并无海运港口,那点可怜的运力若是都让你的胜捷军占了,能腾出船只来载运我的常胜军才怪!

怪道这死太监胆子忽然大了起来,敢跑出安全无比的旅顺口,到辽阳府来分功劳,敢情是手头有了自己的实力了……高强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我军又添生力,本帅甚是欣慰,但不知今次中原到来援兵几何?”

王禀身高足有一米八以上,生得极是雄壮——这也不是个别现象,童贯选胜捷军的首要条件就是个子高,军中一水的长人,全军统制的王禀当然矮不到哪里去——他上前一步,沉声向高强道:“禀宣抚相公,胜捷军五千骑,皆已到来,齐供相公驱策。某等于燕山登船之时,已见燕山常胜军数万人次第登船,其先者昨日亦当于辽东登岸,至于何时能到燕京,则非末将所知。”

这话倒是出乎高强意料之外,没想到身为童贯的心腹大将,王禀居然一上来就摆出俯首听命的姿态,全然没有派系隔阂。只不过这胜捷军虽然吹的厉害,历史上打契丹却是完全没有任何作为,反被杀得丢盔弃甲,去年随童贯打云中时,表现也只平平,最后更是由于抢功而违反停火协议,突袭了已经准备撤退的萧乙薛辽军,凡此种种,令到高强心中对于这支军队的印象极差,这不过是童贯的一支私兵而已。

正道了声有劳,却听童贯笑道:“某在旅顺口,见相公遣人来取家眷北上辽阳,欲举家与辽阳共守,如此忠勇实令人感佩,故而不揣鄙陋,也要前来与相公共进退。如今女真兵止步开州城下,前进不得,而我大军云集,正用武建功之时也,不知相公以何时进兵?官家在汴梁亦旦夕望我等破贼消息。”

高强瞳孔顿时微微一缩:怎么,又想玩这一手,抢功摘桃子?居然用皇帝来压我!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四九章

监军这种职务,并非大宋朝独有,唐朝时宦官掌神策军,便是自一介监军始;监军亦非全然都是坏事拖后腿的人,比方眼前这位童贯,当年与王厚出兵青唐时就起过不小的作用,若不是他一力扛下赵佶要求退兵的旨意,那一战还未必就能打胜。

然而监军最大的作用,乃在于出征的将士能够忠实地执行来自于朝廷的命令,保证军中的大小事务得以上达天听,等如是朝廷和皇帝设在军中的耳目。这并不是当朝之人吃饱了没事干弄出来,专门给自己人添乱的把戏,事实上统兵大将能规规矩矩做人的,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什么杀降纳叛、掠俘冒赏之类的事,每朝每代都没有少过,而且越是权重功高、叱咤一方的大将,干起这种事来就越发肆无忌惮,这也是拥兵自重的一种表现。因此监军,作为监察权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军队这个笼中猛兽上的一条枷锁。

不过这种监察权落到自己头上,那就不大令人愉快了,尤其是在一心为混沌不明的战事担心之时,高强更觉得童贯对于自己军事决策权的干涉不怀好意。

好在他的地位比寻常的统兵大将要好上许多,童贯虽然是宦官,也深得赵佶的信用,然而单凭高强自己也有上达天听的能力,他却不需要象寻常的军中将领一般忌惮这位监军了,当下便皮笑肉不笑:“久闻童大王知兵,方今本帅举棋不定,正要向童大王请教。”说着身子一让,作个请的手势。

童贯嘴上倒谦虚了两句,脚下却不停留,昂然直入宣抚司正堂。高强方要与他并肩入内,忽然又有两人上前叉手施礼,高强定睛看时不觉大喜,其中一人乃是王伯龙。料来是奉命押粮到此交令,那也罢了,另外一人却是前往旅顺口搬取高强家眷的牛皋,他既然回来,那不用说,女眷如李清照等也都已经入府中了。

当下收了王伯龙的令箭,将言语勉励几句,命他一同入正堂议事。牛皋这头却不暇理会了,到底公事要紧。

这宣抚司的正堂原本是象寻常的衙门一样,中间一座高高几案,两边排列官吏衙役。不过高强到了此间之后,民政是一概不问,皆命本处的诸曹司去管。这也是他的一贯做法,原本对于亲民官还要负责审判之事,他就颇有微词,好在大宋朝也是用专门的文官来执掌司法地,间中参用吏人。他便索性完全不理诉讼等事。专心只管兵事。

因此这座大堂自然也是与众不同,中间一个大大的沙盘,墙上一副大大的辽东地理图。周遭摆上一圈座位,几案上也有茶水点心,一众参议官在其间忙碌来去,哪里有半分象个帅司的样子?倒是和后代的军队指挥部有些相似。

童贯进得这正堂,就找不到自己该坐的位子了,只好站在那里,等到高强从堂外进来,看他坐哪里。怎知高强一脚跨到沙盘旁边,把手连招:“童大王,待本帅将现今辽东兵势说与你知。”童贯无法,也只好干咳一声,来到沙盘旁,王禀与刘光世二将自然也紧紧跟随。

当下有朱武执着一根细细杆棒在沙盘上点点画画,把开战以来的情势说了一遍。要说这块沙盘,搭建起来着实不易,宣抚司中虽然有些辽东老人,对于辽东的地理了若指掌,可那是他们自己肚子里知道,这些老人大多都只是粗通文墨。数学几何之类一窍不通,要让他们把肚子里地山川河流倒出来,让旁人依照着原样缩小做成沙盘,那真是难为了。因此这块沙盘直做到现在,也只作出了辽阳以东到开州,南到苏州关,北到贵德州的小小一块,连宋军占据下的辽东全境都没包进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