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楼台,不登也罢!”
“洗襟台原本就不该建!”
“洗襟台只是一座楼台,它有什么错?!”
“洗襟台是无垢的,它是为沧浪江投江的士人,长渡河牺牲将士而建的!”
“在你眼中,洗襟台是什么样的?”
“可是、可是这样一来,洗襟台就不是洗襟台了,它是青云台!”
“至少……在我眼中,只见洗襟无垢,不见青云。”
……
伴着一声轰然的坍塌声,洗襟台的动静歇止了,山外拦着人们的玄鹰卫尽数撤开,然而人们相顾茫然,踯躅着往山前行去。
直到到了山脚下,青唯仰头看去,才发现洗襟台并没有被毁去,整座楼台仍旧矗立在未散的烟尘里,而适才被拆去的,只是登上洗襟台的阶梯。
三重楼台高筑,可是,再也没有人能登上洗襟台了。
这样也好,早已有人去洗襟台上看过了,这座楼台上没有青云,只有无法散去的雨雾。
天边的薄云酝酿着一场雨,细雨迷蒙浇下,山脚下,不知是谁第一个抬手,不知是谁第一个抬手,对着这座楼台无声揖下。
随后,士人、百姓、玄鹰卫、大臣,甚至远在上京的君王,也抬手合袖,对着失去了登台之阶的洗襟台拜下。
细雨缠绵不休,有人拜祭过后,很快离去,有人却愿意在将入秋山雨守着一份心静,停留片刻。
青唯透过雨雾朝洗襟台望去,目光却在对面山脚下定住。
朦胧的雨雾中,她看到一个眉眼温润的公子坐在木轮椅上,身后的书童背着书箱,正推着他离开。公子气质绝然,目中平静似已忘尘,很快消失苍茫的烟雨中。
“看什么?”
谢容与轻声问。
青唯摇了摇头,“没什么,我们也走吧。”
谢容与颔首,携着青唯的手缓步离开。
尘埃散尽,人已远去,余下一地烟雨不歇,赋予高台。
(全文完)
咸和十三年秋,辰阳。
温阡把最后一卷书收进书箱里,推门而出。
山下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已经等了多时了,温阡展眼一看,为首一名鹤发鸡皮的老叟是镇长,大悦叔一家,还有菊弟、菊妹都来了。
镇长拄杖上前,将乡亲们三拼五凑收好的行囊交到温阡手里,叮嘱道:“你是举子,上京这一路上虽然有官府照应,自己还得多当心。”
“是啊。”
大悦叔接话道,“眼下世道乱,到处……
作者有话要说:
咸和十三年秋,辰阳。
温阡把最后一卷书收进书箱里,推门而出。
山下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已经等了多时了,温阡展眼一看,为首一名鹤发鸡皮的老叟是镇长,大悦叔一家,还有菊弟、菊妹都来了。
镇长拄杖上前,将乡亲们三拼五凑收好的行囊交到温阡手里,叮嘱道:“你是举子,上京这一路上虽然有官府照应,自己还得多当心。”
“是啊。”
大悦叔接话道,“眼下世道乱,到处都有流民,陵川一带匪盗四起,北边似乎还要打仗,莫要说上京路上,就是到了京里,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温阡应道:“我省的。”
他们所居的地方是辰阳一个叫玉山的小镇,镇子傍山而建,犹如世外桃源。
玉山镇人多以修筑营造之业为生,数百年里,出过几名有名气的筑匠,其中一人就是温阡的父亲。无奈温阡父母早逝,他被镇上的叔伯们拉扯长大,到了进学的年纪,为他请来隔壁镇上的跛脚秀才教他学问。
温阡天资聪颖,非但在营造术上天赋异禀,课业上也是一日千里,秀才考了一回就中,三年后,他去府城参加乡试,桂榜出来,居然拿了第二,差一点就是辰阳的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