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昙花王朝短暂与辉煌的史实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北,全长四千里的大运河。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运河是元朝政府在隋朝运河基础上裁弯取直、疏通加工的结果,称为〃京杭大运河〃。

修治运河的无数民工是看不到运河的辉煌远景的。当时官府督工很急,男人不够,官府把妇女也征发到工地来干活。国家共同上马的工程实在太多了,民间此时已经提供不了足够的劳动力了。隋朝政府规定百姓每年服徭役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而且每年只能征发一次。现在各地官府不得不打破规定,连续征发民工,每次服役的时间远远超过一个月。许多人刚刚参加完前一个工程,侥幸生还,马上又被官府逼着去下一个工程施工。民工因为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恶劣的待遇和非打即骂的监工,更谈不上有任何医疗或者补偿措施,大批大批地死去。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结果上千里长、四十步宽的河道在一百七十一天内就修成了。隋朝又创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杨广对大运河期望值很高,验收要求一样严格。验收官员们在上游放下测量运河深浅的木鹅,顺水漂下。木鹅安装有一丈二尺长的铁脚,如果在某处停住,就表明该处挖得不够深。木鹅停在某处运河,就表示该段运河不合格。木鹅在某段运河先后停了百来次,杨广大怒,下令将负责这段运河的官员和民工五万人全部就地活埋。因此,运河沿线的官吏和民工都将缓缓漂流的木鹅看做阎王的催命符,眼巴巴地盼着它快点离开自己的河段。

运河第一期完工后,杨广在606年和610年两次乘船到江都巡游江南。

《帝国的正午》这样描写杨广巡幸江都的情景:〃每次都乘龙舟而行。他的龙舟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最上一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层有一百二十房,都以金玉装饰,骇人眼目,下层为内侍们使用。皇后乘坐的叫做翔螭舟,略比龙舟小一点,其中的装饰一模一样。此外,又制号为〃浮景〃的大船七艘,三层高,殿中可击水为乐(类似现在豪华邮轮的游泳池)。随从船只,名为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五楼、道场、玄坛等,数以千艘,供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外藩使臣等人乘坐,并载有百司供奉之物。每次出游,都要用挽船民工八万多人,挽漾彩等高级舟船的有九千多人,称为〃殿脚〃,这些人都穿锦绣豪华的衣服,不仅干活,还要要求好看。除此以外,还有号为平乘、青龙、艨艟等小船数千艘,供十二卫禁卫军乘坐。船舟连绵二百余里,旌旗风帆,照耀川陆,一眼望去五彩锦绣。两岸又有长溜骑兵夹岸护送,同样绵延二百多里地,旌旗散野,蹄声隆隆。〃

大运河沿途五百里地以内的州县都要求向御舟献食。那些州县官员献上来的都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山珍海味,一个比一个好。最后献食变成了攀比竞赛,各地方官逼着百姓给御舟置办酒席美食。每次吃饭的时候,杨广面前千奇百怪的南北佳肴都有上百桌之多,根本就吃不完。随行的太监宫女、王公大臣有幸跟着吃。起程时,大量剩余的美食被就地掩埋,浪费无算。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63节:第五章 王朝的形象工程(12)

也许前往江都的巡游本身比到达江都的活动更具有娱乐性,更吸引人的眼球。杨广在江都的活动反而没有记载(或许他根本就没在那干正经事)。反而是江都特产的一种花,因为杨广惹得天怒人怨的大巡游而殃及池鱼,落了一个坏名声。这种花就是昙花。昙花花期极短,只在深夜时节开放,不等天亮就凋谢了。看过昙花开放的人都盛赞它的冰清玉洁和淡香盈室。据说杨广对昙花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多次赶赴江都就是为了看看昙花。结果好端端的一个昙花被后人骂为〃亡国之花〃,真是冤枉。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第一次巡游结束,从江都返回洛阳。饱览江南美景的杨广的场面依然很大,遍摆帝王法架,用他那庞大的仪仗队护卫,队伍绵亘二十余里,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洛阳城。杨广回朝接见群臣,命令五品以上文官、武将按制度佩玉戴帻,漂漂亮亮,喜气洋洋地来见自己。第一次巡游期间,杨广的太子杨昭病死了。杨广也只悲伤了几天而已,心情很快就被巡游的欢愉给调适过来了。

这就是皮日休在作品中说的〃水殿龙舟事〃。五代的胡曾则直接将这旷古绝今的巡游看做是亡国征兆: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杨广的智商很高,肯定也意识到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和不必要的炫耀挥霍了国力,与即位初期宽政爱民的思路背道而驰。但是他依然自负地认为自己的政策方针对国家的发展有利,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为了美好的未来,也为了尽快解决现有的问题,老百姓预支沉重的代价是合理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杨广紧握权杖,坚信只要挺过最初的困难时期,隋王朝美好的日子就会来临。

统治阶层自然也意识到了最近五六年来政策的消极结果。

他们有什么反应呢?

高颎已死,开皇前期君臣坦荡、齐心协力的局面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杨素在大业二年(606年)就死了。杨广身边的执政团队主要有纳言苏威、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内史侍郎虞世基。五人一起参政,人称〃五贵〃。五贵之中苏威并不受杨广的信任,在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其他四个人都是工于心计邀宠取信的小人。

宇文述是杨广的亲家、老臣,与苏威平起平坐,但是是杨广的心腹。镇守江南的时候,宇文述就跟着杨广了,之后又为杨广夺嗣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杨广经常将各国贡品或美食赏赐给宇文述分享,以致往返皇宫和宇文述府邸的使者常常在路上相遇。而宇文述表现得更加谨慎,〃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卫者咸取则焉〃。

针对杨广好奇心强的特点,宇文述常常进献奇装异物,讨杨广的欢心。杨广果然更加宠信宇文述。宇文述一时权倾朝野。左卫将军张瑾在公开谈论宇文述时说了几句宇文述不太爱听的话,宇文述当即瞪眼呵斥张瑾,使得后者害怕得赶紧开溜。朝廷的将军尚且如此,一般臣民更是见到宇文述像绵羊见到猛虎一样。

宇文述为人也确有猛虎一般贪婪残暴的性格,知道别人有珍异的宝贝就一定要夺到手。一些富商大贾和河西的少数民族子弟(宇文述本身就是鲜卑人)就投其所好,争相贿赂他金银宝物,还拜宇文述为〃干爹〃,纷纷封官晋爵。最后宇文述家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有宠妾美女数百人,家仆多达上千人。宇文述的荣华富贵当时无人能比。

§虹§桥§书§吧§。

第64节:第五章 王朝的形象工程(13)

说完宇文述说裴蕴。不客气地说,裴蕴就是一个奸臣加酷吏。他靠整治乐队得到杨广赏识。为了增加户口(户口多了就可以多征税,多拉壮丁出力),大业五年(609年)裴蕴提出在全国再度貌阅,搜刮民户。裴蕴因而更得杨广器重,被擢升为御史大夫。当上最高监察长官后,裴蕴一意附会迎和杨广的意思,在审判大小案件之前总是先揣测杨广的心意,因此深得圣宠。

大文豪、司隶大夫薛道衡是开皇老臣,写了篇《高祖父皇帝颂》,触发了杨广敏感的神经。裴蕴察觉到后马上弹劾薛道衡〃负才持旧,有无君之心〃,得到杨广的授权查办薛道衡。裴蕴实在找不到任何证据,最后竟然以〃腹非私议〃(在肚子里说坏话)的罪名诛杀了薛道衡。南宋创造〃莫须有〃罪名的秦桧和裴蕴比起来,只能算是晚辈了。杨广统治晚期,天下反抗越来越多,就更离不开裴蕴了。裴蕴广撒罗网,镇压反抗,动不动就将相关人员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裴蕴掌握御史、刑部、大理寺的实权,扩充监察人员,监视全国,权势膨胀。断狱轻重全由他一人决定,想收拾谁就收拾谁,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这样的人,不是奸臣、酷吏,又是什么?

〃五贵〃中的最后两个,地位逊于前三位。排在第四的是在西域和洛阳怂恿杨广大肆挥霍炫耀的裴矩。裴矩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有一套,也有功劳,但进入朝廷核心后,明哲保身,只知道迎合杨广。

排在第五位的是不怎么抛头露面的虞世基。虞世基是负责朝廷机要工作的,负责上传下达。杨广的许多诏书就是他草拟的。隋朝宫廷每天的奏折数以百计,杨广口授的诏书每天也要写满近百张纸,虞世基竟然能够做到没有差错,可见这个人的公文处理能力相当强。但虞世基也是一个明哲保身的懦夫,知道杨广不是轻易能够劝动的人,又看到张衡、高颎等人的悲惨结果,很害怕。他虽然每天都在杨广身边,但只知道点头称是,取悦杨广。虞世基在家庭生活方面也一团糟糕。他的继室孙氏,性情骄淫。虞世基管不了她,任由其奢侈淫靡。孙氏竟然将自己和前夫的儿子夏侯俨带到裴家来,一起鬻官卖狱,收取贿赂。裴家最后门庭若市,金宝盈积。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在恶劣无比的环境中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清贫独立,整天看书练习书法,保持了书生本色。

这样的皇帝和这样一帮大臣,隋朝的前途堪忧了。

高丽侵吞辽东土地,引起了隋朝的不满。但促使杨广下决心征讨高丽的最大原因是高丽国王高元表现出来的无礼和对隋朝权威的蔑视。杨广倾全国之力,大举讨伐高丽。三次征讨战争换来了高丽表面上的臣服,却掏空了隋王朝的元气。

杨玄感是本章毫无悬念的主角。出身高贵、位居尚书的杨玄感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这次叛乱对隋朝意味着什么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