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孙策问道:“俘虏情况如何?”
鲁肃回道:“除俘虏四员敌将外,还俘虏三百余溃兵。若加上伤兵,或许不下五百人。此辈既然未如高顺一样战死沙场,都有投降之意。”
这些都是吕布军中的骁将锐卒啊,俘虏的四名将领,皆是并州猛将。
宋宪、曹性、庞舒皆是统兵作战的骁将。
而侯谐更是位高权重,这是吕布所任命的彭城相!与鲁相张辽的地位相当。
是吕布麾下的太守之一!
太守是什么地位?看江东五郡的太守就可见一二。哪位诸侯要是在战场上俘虏了江东太守之一的朱治、徐琨、吕范等人,那对江东威望必然是一个重创。敌将必因此而威震江东。
由此也能大概推断这一战对吕布势力的重创,孙策势必一战威震徐州。
只是问题在于孙策这一战也是损失惨重,徒卒加上铁骑,可用之兵也就步骑两千余。
要用这个规模继续进攻张辽上千军队把守的淩县,的确是力有未逮。
孙策也不想先胜后败,在淩县城下被张辽大败一阵。
鲁肃也建议道:“我以为此时将军当稍微修整士卒,稳固战线。江东北伐之初,目的亦只在于掌控淮河,不急于进军淮河之北。夺下广陵之后,宜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一如往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如此虽有困败亦终能济大业。”
孙策点头,的确有道理。
江东现在太需要休养生息了!尤其是需要将广陵安稳下来,成为自己的根基。为自己提供钱粮、兵员。
若广陵不定,江东大军一直跨越上千里,从长江以南往北运送钱粮、兵员,再跨过淮河进攻彭城、下邳,完全是千里迢迢的征战,不仅补给困难,而且兵源不足。
江东的主力大军都被山越、宗帅拖住了,能够北伐的兵力抓破脑袋也才凑出四千人。
这使得战场上打得十分艰苦惨烈。
但凡这一战,江东要是有一万大军,也能推平了吕布,不至于死伤这么多士卒。
而江东军队抽掉不了,要想增加兵员,只能从广陵想办法,扩大北府军的规模。
如果广陵郡能够提供五千士兵,又能就地筹集到大量粮草,供应前线,那江东进攻下邳、彭城就稳固多了。
鲁肃说道:“我以为此时吕布已败不敢难顾,我等宜将徒卒分散驻守淮河之南,将军亲率铁骑,前往东阳,助刘使君抵御袁术。”
孙策若有所思,问道:“子敬是想待击破袁术之后,由刘备北上进攻吕布,我等趁乱取徐州?”
鲁肃从容说道:“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备慷慨壮烈,雄才过人。以其昭烈,必报仇雪耻。况且其拥兵万余,吕布新败,其焉能不挥师北伐,重夺徐州?”
有道理。刘备同样是边地武夫出身,若不是被吕布偷袭,他堂堂之阵对垒,未必就不及吕布。
毕竟刘备也是能够与曹操决战的人杰啊。
况且一万人上下这个规模,正是刘备统兵能力最强的阶段。
他要是后勤充足,军心稳固,以关羽为前锋,步骑万人进攻新败的吕布,吕布真的未必能抵挡住。
到时候刘备与吕布争锋,孙策进可夺袁术淮南,退可夺淮右之地,与刘备平分徐州东西。
但这个形势即便是鲁肃也难以预料,变化太多了。淮南这里云集了四位诸侯以及大量世家,变数太大,很难断言三两年后形势如何。
首先一点就是,孙策都无法预料刘备是否会如己等所预期的一样行事。无法判断,他三两年后是否还在东阳、徐州这一带。
而且曹操随时可能插手徐州形势,挥师东进,局势将更加变化莫测。
对几年后的局势情况做出判断,恐怕已经超过谋士的势力范围了,得问术士。
所以战略家都是提倡深根固本以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