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蒂恩刚想这么说,可忽然间心口处一阵扭曲的绞痛,好像一下子被人挖走了一大块一样,这种空虚的疼痛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很想捂着心口喊痛,寻求兄长和姐姐们的安慰。可是她甚至连出声都做不到,因为喉咙已经被沙哑的哽咽堵死,眼眶处也传来苦涩而刺痛的感觉,湿润的水痕沿着脸颊缓缓淌落,流过单薄的嘴唇时,一股咸咸的味道。女孩开合了一下嘴巴,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确实哭了,并且哭得很伤心,已然泪流满面。
可是,自己为什么会哭呢?而且还是这种不知不觉的哭泣?
女孩再次回想往事,她记得父亲葬礼结束后的那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坐在庭院里,对着他种下的白城梧桐发呆,透过凋零的枝枝叶叶,去看黑漆漆的夜空,心中想的却是教典上关于无光之海的传说。这个夜晚如此黑暗,是否便是女神大人正接引父亲的灵魂,前往那遥远安宁的无光之海呢?既然如此,父亲在那片海洋中,是否也能看到人间的自己呢?他会保佑自己遗留在尘世的两个孩子吗?还是说委托女神大人代为照看?女神大人是如此仁慈,应该不会拒绝这个虔诚信徒的小小请求吧?
她看了好久好久,脑海中想的都是一些自己过去不会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不知道过去多久,放心不下的兄长找过来,担忧妹妹因太过悲痛而做出傻事,直到看见她安安静静地坐在梧桐树下,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当梅蒂恩回过头,想要向兄长打招呼时,他却怔住了,仿佛见到了什么难以想象的画面。梅蒂恩当时还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看着自己,而兄长无声地与妹妹对视半晌后,也是如刚才那样轻叹了一口气,走上前来,轻轻为她拭去眼角边的泪痕,轻声道:“梅蒂恩,不要哭了。”
“杨科先生会看见的。”
……
没错,不能哭!父亲会看见的,女神大人也会看见的!
女孩从回忆中挣脱开来,伸手拼命地擦拭着眼角与脸上的泪痕,可是没有用,她的泪水好像永远不会停止流淌一般,越擦拭越涌出,无论怎么擦都擦不干净。这或许是因为女孩的内心感到了一股莫大的恐惧,因为她忽然间意识到,如果过去的自己流下眼泪,是因为意识到父亲确实离开了自己,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此刻的哭泣又是为何呢?难道说,自己只是表面上怀疑,其实内心早已相信了天界忒弥丝的说法吗?
明明刚才、明明刚才,她还那么冷静地提出质疑,固执地认为两人都在说谎,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相信这种奇奇怪怪的话呢?女神大人回归星海什么的,未免也太可笑了!
梅蒂恩或许并不清楚,有时候人面对巨大的悲恸时,反倒会因为无所适从而进入一种绝对冷静的状态,那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冷静,而是灵魂在那时候脱离了身体,将自己放在了旁观者的立场上,因此才可以暂时保持理智,保护自己的情绪。而当他们意识到这并非谎言的时候,这种虚假的冷静,便会转变为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慌乱,无措,拼命地想要否定什么,以证明刚才的自己并非冷血无情,不懂得什么叫做悲伤,只是从来没有相信过而已。
林格看着不停啜泣的妹妹,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那个无星无月的夜晚,本以为自己在多年的流浪生涯中早已知晓了何为人情冷暖、何为世事无常的年轻人,对死亡仍是那么陌生,以至于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才能安慰妹妹。时过境迁,那种茫然与孤独的感觉从未离去,又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一切会成为定局吗?还是说,只是时间与记忆在循环?
林格抬起头,圣夏莉雅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他的身边,年轻人与那双沉静而哀婉的湖绿色眼眸对视了一会儿,两人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林格轻轻将仍在哭泣的妹妹推给她,看着青发少女温柔地将其拥入怀中,低声安慰,自己则站起身来,将目光投向天空。
“一面之词,不可尽信。”
他的语调平静得仿佛只是在陈述事实:“如果你想要让我们相信这件事,那就拿出证据来吧,天界忒弥丝小姐。”
天界忒弥丝的声音,回荡在幽寂的海洋中,激起了空旷的回响。
回归……星海?
梅蒂恩眨了一下眼睛,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回归星海是什么意思,她当然很清楚,在女神的教义中明确提及,创世之初,祂将自己的灵性挥洒到大地上,孕育出拥有灵魂和智慧的生命,这些生命在新生的世界中繁衍、生息、发展文明,于是灵性因他们自身的意志而闪耀,倒影在夜空中,便成为了熠熠生辉的星海。
于是有传说称,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象征着地上的一个灵魂。星辰初绽光辉时,灵魂苏醒而复生;星辰黯淡熄灭时,灵魂长眠而安息;至于在夜空中一闪即逝的流星,则象征着那些只拥有最短暂生命、却度过了最精彩人生的先哲与英雄,在他们的光辉面前,连日月与星海都会黯然失色。
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的对应关系,高塔的占星术士们才坚信,通过描绘星辰运行的轨迹,可以推测出未来一千年间将会发生的事情;摩律亚人的大巫也将观星术作为一族中的不传之秘,只有立誓终生保守此秘的人才有资格以血受洗,在祖先的记忆里追溯这项古老的技艺。
唯独信仰女神的人,虽然也相信天上之星与地上之人的对应关系,却从不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观测星海,掌握人类的生老病死、国家的兴盛衰亡乃至文明的繁荣没落等禁忌知识,因为女神的信徒将这一切都视为祂在创世之初便留下的某种规则,亘古不变地运转着,不因人力而变,不为外物所动,那种规则名为命运。
星辰的光辉只是表象,隐藏在星海幕后的命运,才是缔结了一切生命与轮回的源头。然而人是无法看见它的,只能看见位于表象世界的星海,因此才对观测天象、记录星辰如此热衷。为了显示与他们的区别,女神信徒将隐藏在表象星海后的另一片海洋称为无光之海,意为连星辰之光都无法企及的海洋,人又怎能窥探呢?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愿您的灵魂能回归天上的无光之海,获得永远的安宁与寂静。
那其实就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很多宗教与民族都有类似的传统,比如摩律亚人将死亡称为智慧的启迪与传承,以血受洗的习俗亘古不易;夏托托人认为雄鹰只会在距离天空最近的高山上闭目,它们的羽毛将化为下一场降临人世的暴风雪;在古老的格兰吉尼亚大地上,骑士文化尚未完全消亡的地区,有人称呼墓中的死者为归乡之人,葬礼上为他们唱起了忧伤的家乡小调。
死亡,似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甚于人们还活着的时候。梅蒂恩懵懵懂懂地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父亲的葬礼上,那位主持葬礼的牧师来自告死祷会,当他一如既往,想要用教典《告死者众文书》上的一句话:死即归宿,物皆弥散,来为父亲送行时,在葬礼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林格却摇头阻止了他,然后亲自走到养父的墓碑前,轻抚着冰冷的墓志铭,说出了刚才的那句话。
如果当时,他不说这句话的话,父亲的灵魂就无法回归天上的无光之海,无法回归女神的国度吗?梅蒂恩想想就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敬畏,才远胜于还活着的时候吧。
同时她记得很清楚,葬礼后的那天晚上,林威尔市的天空,确实失去了所有光芒,仿佛沉入了一片久远幽邃的海洋之中。虽然伤心之城本来就是一座工业城市,从城郊工厂的巨大烟囱里,日夜不息地吞吐着阴惨的煤云与浓重的雾霾,覆盖着城市的上空,让人们看不见一点星光。但女孩始终坚持认为,那一天的夜晚,的确是要比往常时候的夜晚更加黑暗,也更加安静。
回顾往昔,梅蒂恩对初次见证的死亡犹有印象,遑论她几乎是用了三年时间,强迫自己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协助兄长维持教堂上,才勉强从亲人离世后的悲恸中走了出来。正是因为这段记忆还留存于脑海中,如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一样,未曾消散,以至于此刻,她面对天界忒弥丝的回答时,竟没有丝毫惊慌,也没有感到无措。
仿佛连死亡本身都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倘若经历过,第二次便不会那么慌张了,可对于人来说,这究竟是一种成长呢?还是一种悲哀呢?
“你在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