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长沙会战有几次战役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11月8日,第4师团奉命脱离第11军的作战序列,由大本营直辖,准备在上海附近集结。11月18日,中国派遣军命驻太原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开到武汉地区,受第11军指挥。

12月3日,大本营陆军部向中国派遣军发出第575号命令:大本营为了帝国的自存自卫,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企图在攻克南方主要地区的同时,迅速处理中国事变;中国派遣军必须确保从岳阳至长沙下游的交通,以武汉三镇和九江为根据地,加强对敌封锁,竭力摧毁敌之抗战能力,作战地区大致在安庆、信阳、岳阳、南昌之间。

这样,日军第11军主力便没有被纳入大本营南方作战计划之中,仍执行其原来的任务。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同日,驻广州的日军第23军正式向香港发起进攻。

同日,蒋介石令在长沙附近的暂编第2军及第4军开始南下,准备策应香港方面的英军作战。

12月10日,日军第11军召开各师团参谋长会议,研究下一步对第9战区应采取的策略。在这次会上,阿南惟畿训示其属下说:由于南方作战的开始,人们心中弥漫着一种认为中国方面已成为次要战场的想法,要特别以此为戒。在此时机,自始至终要采取积极手段,对重庆施加压力,至少不能松懈,要整备进攻的态势,进一步加强部队的教育训练。

12月12日,日军第11军得到了第9战区部队一部已开始南下的情报。参谋长木下勇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正是对第9战区发动进攻的大好时机。理由很简单,但又很站得住脚:牵制第9战区部队南下,策应第23军及南方军的作战。

日军进入衡洲

日军进入衡洲城。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上下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检讨,总结有关的经验教训。

11月17日,薛岳在长沙召开战区官兵代表会议,就有关训练、作战等问题做了指示。

前两次作战,日军基本上都是长驱而入,随后又全身而退。第9战区的部队虽然给了日军以一定打击,但相比之下,第9战区部队本身的伤亡更多,损失更为惨重。这让薛岳对日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更为清醒的评估,同时,也加深了其对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对于如何对日军进行逐次抵抗,如何切断其退路,怎样选定决战地区等问题,前两次作战处理得都不够妥当,这也是薛岳自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一直在考虑的重点问题。

薛岳认为,在敌我双方军事装备和综合作战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一味采取硬打硬拼,“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术,并不策略。那样,往往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并为日军所包围歼灭,只会付出无谓的牺牲。而为了诱敌深入采取直线后退也不是好办法。因为,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多,骑兵多,跑得快,第9战区部队在后退时,很容易被日军追上;同时,部队一旦直线后退,就很难再站稳脚跟,这样,反而会冲乱己方后线阵地,从而造成一种不可收拾的溃退局面。

在经过长期反复考虑后,薛岳在这次会上提出了号称“天炉战法”的一整套作战方案。对此,薛岳在回忆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曾这样说道:

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后,最高统帅蒋公即亲莅南岳,召集各军、师长剀切训示今后作战方略;11月17日,余复集全战区官兵代表于长沙,举行会议,谆谆嘱以战胜决于平时,故平时应视如战时,操场应视如战场。且本既往所得之经验教训,创“天炉战法”。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越之兵力,施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

具体来说,薛岳“天炉战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当日军发起进攻时,第9战区的部队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尽量地拖累和疲耗敌人,达到这一目的后,便自动向斜侧后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线撤退),绕到敌人的包围线外面去,从更大的层面上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砌成两面“天炉之壁”。同时,在中间地带,彻底地破坏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诱敌至决战区域,而断其后路,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最后将包围之敌予以歼灭。

当年的中国战史出版局还曾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书的前言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虽然未免说得过于玄虚,不过,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来看,薛岳这次的作战指导方案显然要比前两次更加合理。

根据“天炉战法”的要领,第9战区在进一步研究了以往的作战经验和阵地地形后,决定以新墙河为第一道防线,汨罗江为第二道防线,长沙城外的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为第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主要是伏击区和诱击区,第三道防线才是决战地区。

形成了完整的作战方案后,薛岳令各部队做好相应的作战计划;同时,下令实行全民总动员,破坏道路,向水田蓄水,组织战时民工队等,全面加强战备。

傍晚,日军在雨雪交加中向新墙河南岸守军阵地发起了攻击。

当时,防守新墙河南岸阵地的只有第27集团军第20军1个军。因为,薛岳并不准备在新墙河一线与日军大打。第20军的主要任务是阻敌,尽可能地耗损敌人的力量,疲劳敌人,顿挫敌人进攻的势头,延缓日军南下的步伐。

第20军属川军,军长杨汉域,四川广安人,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一直在川军中任职,于1938年担任第20军军长。该军只有两个师的编制,而在新墙河北岸集结的日军有3个师团。以两个师的兵力要完成阻击装备优良的3个师团的日军10天的任务,其困难可想而知。

但第20军没有临阵退缩。为了完成阻敌任务,杨汉域要求守军各部在占领阵地时,做到据点工事与野战工事同时占领,以据点工事为骨干,加强野战工事的纵深配备。在使用兵力时,各部应以一部兵力置于连排据点,尽力抵抗;以一部占领野战工事,利用阵地纵深逐步抵抗,将主力放在最后一线阵地,机动使用。作战时,敌人若向据点工事里的守军攻击,野战工事里的守军应立即进行火力支援,或适时派部队反击;若敌人向野战工事里的守军攻击,据点里的守军应即以火力向敌人射击,或者离开据点向敌尾击。各部主力此时应乘敌混乱之际,不失时机地对敌反击,消耗敌人。经过逐步抵抗,到最后一线预备阵地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再向侧面阵地转移,向敌侧击、尾击。

实践证明,第20军的这种打法还是比较符合战场实际的,并有效地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25日,已经渡过新墙河的日军3个师团,在稍事休整之后,又分东、中、西三路,向守军第二线阵地发起进攻。

日军侵入上饶

日军侵入上饶。

当日军此番大举南下,再次逐渐逼近长沙时,薛岳也做好了全面迎敌的准备。

为了就近指挥和督促各部作战,12月30日,薛岳将他的战时指挥所从长沙的二里牌,搬迁到濒临前线的岳麓山上。

在此之前,他把省政府机关及所属各厅局迁到了茶陵;把第9战区司令部,迁到了耒阳;把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送到了后方。他只身带着一些作战参谋人员及必要的保卫人员,留在长沙。

此时,汨罗江以南的第37军、第99军仍在顽强抗击着当面的日军第40、第6师团及第3师团。薛岳见南犯的日军已全部进入了“炉膛”,这才命令该两军按照原定计划,让开中间,撤向两厢,养精蓄锐,待机反攻。入夜后,第37军军长陈沛率部由浯口以南向东面的社港地区后撤;第99军则在军长傅仲芳的一声令下,从归义退向湘江沿岸的营田与湘阴一线。而留在敌后的杨森则令所部袭击了驻新墙东南长胡镇的日军辎重兵第40联队,使其伤亡惨重,联队长森川启宇中佐也被击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