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人的工资。这样,工人名单里就出现了一些
虚假的名字,如“米老鼠”、“亚伯拉罕”、“林肯”或“道格拉斯”等等。
工人们把这些虚假的人称为“魔鬼工人”,他们轮流来领“魔鬼工人”的工
资。这样,一些工人常常因此而能够领取两份工资,甚至是三份工资。这种
办法很快为舰队街其他报纸所效仿,而印刷工人们也渐渐习惯于此。这就意
味着,伦敦的印刷工人是英国工资水平最高、纳税最少的工人。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工会在负责雇佣工人,尤其是对于星期天报纸来说
更是如此,因为它们每周都需要雇佣临时工。几年过后,每家报纸的工会领
导人都积累了很大的能量,可以与报纸老板们相抗衡。如果某家报纸工人所
得到的待遇稍微好些,其它报纸的人就会立刻要求提高待遇,否则就不印报
纸。在
50年代后期,这种态势已经时常将报纸老板们逼得毫无办法。
在波弗里大街的《世界新闻报》办公室里,默多克发现给工人们支出的
工资过多。他还发现,印刷设备简直是“古代的”,其混乱不堪的程度让人
难以置信。他试图让印刷机和工人每大部工作,但很快发现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意味着要开办一份日报。于是,他去找《联合报》的老板洛德·罗斯
梅尔,想从他手中把一份处境很艰难、发行量也不怎么多的小报买下来,但
没有成功。这样,他被迫去想其他的办法,开办一份新的报纸,从而引出了
《太阳报》的故事。
《太阳报》是《镜报》集团总裁胡佛·卡德莱普的“宝贝蛋”。它创于
1964年,前身是《论坛日报》。《论坛日报》曾经是一份很严肃的报纸,常
常反映左翼派别的意见。在
30年代,《论坛日报》曾经自诩是英国发行量最
大的报纸,但从战后开始,它渐渐衰落了。1961年,《镜报》的老板买下了
它。
大的报纸,但从战后开始,它渐渐衰落了。1961年,《镜报》的老板买下了
它。
到
1969
年,《太阳报》的发行量从
150万汾下降到了
85万份。《镜报》集团公司亏
损了
1200多万英镑。股东们不耐烦了,授权董事会马上卖掉它,或是干脆关
门了事。
第一个对《太阳报》表示有兴趣的人是罗伯特·马克斯韦尔。1969年夏,
他做出一个有意接受的样子。马克斯韦尔非常小心,就像一条担心有鱼钩的
鱼。他为了让《镜报》集团将报纸卖给他,还很诚恳地保证说,如果他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