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贾家族人,就可以在府中自由走动,难道就不怕遇上闺阁中的姑娘们?虽是那一幕发生在宁国府,但也可以想象一脉相承的荣国府的规矩如何了?
史夫人和贾王氏起先对着方氏母女态度很热情,对明丽灵慧的薛舒辰是赞不绝口,两人都给了丰厚的见面礼。方氏见状,也跟着提出去请了迎春、探春、惜春前来相见,把三人分别夸赞了一回,言道迎春温柔沉静,探春爽利大方,惜春年岁虽小,也可见大家千金的气派,每人送了一付镯子,一只金凤钗,一盒宫花,价值也不菲。
方氏立刻还礼,既显示出了薛家的知礼,也表明了薛家对老亲们客气而疏远的态度。贾王氏心中一滞,二哥还嘱咐她想法缓和与薛家的关系,她原准备此番从方氏入手,大家都是女眷,会好说一些的。哪知方氏如此圆滑,明明见到了王熙凤,却绝口不提金陵城发生的时期,言笑晏晏地只管着和史夫人闲话家常,都不给王熙凤引入话题的机会。
其实贾家也对薛淞一家很是上心,贾王两家已经有两代联姻,那关系是不用担心的,但原本不起眼的薛家,却出息了起来,尤其薛淞这一房,已经在文臣中站稳了脚跟。贾家也很想与之走近,但他家那疏离的态度让人很是无奈。
贾王氏望了方氏一样,抿了抿唇,方才三春出来时,方氏对她们姐妹温声称赞着,笑意盈盈的,眼中神情却是淡淡的,可见只是一种客套的应酬。对自己和史夫人有意无意的试探言语,并无一丝一毫的反应。
薛淞一家,是对贾家的姑娘,完全无意的!
如果方氏能听到贾王氏的心声,只怕她要发怒啐骂了:“你贾家的庶女,也敢窥觊我家已经是举人的虬哥儿?不过是顶了个国公府的名头儿,真当自己是什么高门世家了,好大的脸面啊!”
方氏还见到了那个因衔玉而生,在京城里也有些名气的贾宝玉,他在贾家的地位明显是众星捧月的。虽然早听说过史夫人偏宠小孙子,但亲眼见着,与听在耳中还是不一样的。
方氏出身书香之家,家中虽然不古板,但对礼仪规矩还是尊重的。这贾家是贾赦袭爵,那子嗣中本应是贾琏最为尊贵,怎的却被贾宝玉比到了地里去了?难道那贾宝玉是天纵之才,贾家人因此格外看重,可没听说过他得了功名,或是立了大功劳啊!
那也不对,自己丈夫的出息比起大伯子来,可强出了许多,薛家可说是因他而振兴的。但是,他们一家不是还守着这长幼的规矩,绝不去图谋薛家的基业么?宁可自己辛苦努力地经营营生,为了一家人生活更好些,为了给虬哥儿日后风风光光地成亲,给舒辰准备丰厚的嫁妆,都从来没有想过动大伯子一家的主意。
这贾家还是赫赫扬扬的国公门第,都比不上皇商出身的薛家懂得规矩伦理!那王熙凤在金陵城时看上去不是挺机灵的么,怎么就看不透本质呢,她现在管着家,看似是威风凛凛的琏二奶奶,但怎么却觉着是拿着钥匙不当家的大丫鬟呢?看着王熙凤在向贾王氏请示,方氏心中便直摇头,白长了一副聪明面孔,这还比不上王秀云了呢!王秀云现在虽然不当家,但养尊处优地享受着,不比王熙凤这劳心劳力也不落好的强?
史夫人骄傲地向众人介绍着自己的孙子,周围人也应景地纷纷夸赞贾宝玉形容出众,有大造化。方氏也跟着附和了几句,心中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虽然贾宝玉色如春晓之花,面若中秋之月,着实是一付好相貌,但方氏的丈夫、儿子,哪一个不是生得俊朗英气的,有什么稀奇?耳濡目染,方氏并不喜欢阴柔的男人,觉得少了男子气概。况且,听说那贾宝玉也没正经去上个学,如今还在族学里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像他这个年纪,薛淞和薛虬都已经苦读得到功名。薛家难道就不是富贵人家么?
她着实看不出贾宝玉有什么大造化,只不过有个好皮囊而已!不过,这和她也无干,薛舒辰正与来做客的姑娘们在三春的陪伴下,去花园里游乐呢,方氏感慨了一回,也就不去想了。
史夫人目光从方氏身上略过,她眼光毒辣,看出方氏对着贾宝玉并不在意,心中便微微不悦。在她看来,贾宝玉那样的明珠美玉,竟然还入不了方氏的眼么?
也太拿大了些,他们贾家还是皇上眷顾的国公府呢,薛淞才出息了几年,薛家就能强过贾家了么?亏得她还喜欢薛舒辰明艳大方,考虑着可以作为宝玉娶妻的备选呢,真是看走了眼了!
那天,史夫人对着方氏就有些不冷不热的了。不过,方氏也没在意这些,薛淞都嘱咐她,不必与贾家太亲近,只要应酬过去就行。
好在,自此之后,贾家也没怎么打扰薛家了。
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一年多,朝廷里出了大事,永明帝肝阳上亢,头晕眼花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御医也没有办法根治。眼见着这样下去,不但无力处理朝政,对自己保养身体也很不利,永明帝思虑良久,决定禅位给忠孝亲王,自己为太上皇,退居大明宫。
变天了!薛淞听到这石破天惊的消息,默默地叹了口气,红楼梦的故事要展开了!
忠孝亲王痛哭流涕地辞让了三次,也没有成功。永明帝和忠孝亲王在朝臣面前好好表演了一出父慈子孝之后,举办了盛大的传位大典,忠孝亲王登上了皇位,改年号,是为泰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