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教朱元璋 > 第38部分(第3页)

第38部分(第3页)

朱元璋也不迟疑,下令将东吴的降将们免于充军。他是真心实意地想求得天神的谅解,普降甘霖,解除旱象,拯救百姓于灾荒之中。

谁知刘伯温所提的三事妥善解决之后仍天晴如昔。过了十天半个月,那太阳好似越来越亮,越来越圆。

朱元璋心中狂暴起来。他想,刘伯温往日算无不灵,言必有中,这次却一点也不灵验,是他没有尽心还是心无诚意?他想起李善长一班人对他进的谗言,认为刘伯温的确变得狂妄起来,竟连自己的话也不听。他现在最嫉恨的便是臣下的不忠不义,一怒之下便传旨宣刘伯温来见。

刘伯温也在为那天气久旱不雨而发愁,听见有旨宣他,料想必定是为了此事,自忖无法解释,今日难逃一祸,到了金殿,连忙跪倒,口喊万岁,请罪道:

“臣下不才,所算不中,误了皇上大事,有欺君之罪,真是罪该万死!”

朱元璋却不吃这一套,他脸色铁青,猛地一拍御案,厉声斥责道:

“好一个刘伯温,朕要你仰观天象,慎候风云,你却一再失去灵验,到底是何道理?今日要给朕说个明白,否则朕有饶人意,剑却不依人。”

刘伯温见朱元璋已怒不可遏,心下着慌,浑身吓出一身冷汗,连连叩头道:

“小臣无能,犯有欺君之罪,愿受皇上惩戒。”

“你往日居则每匡治道,动则仰观乾象。能察日月之经纬,验日月之休光,发踪指示,三军无往而不克。睹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多效劳力。为何这次所言三事,朕皆准你,却毫无灵验?想必是你存心戏弄朕,是也不是?”

。 想看书来

刘伯温不是盏省油的灯,还是防着点,叫他卷铺盖回家吧(3)

“臣下不敢!”刘伯温见他口出如此重言,吓得心中直抖,却用力克制道:

“皇上一直视臣为心腹,小臣感恩戴德,终生难报,怎敢对皇上起此不忠歹念,万望皇上明察。此次实是小臣无能,推算有误,不敢存心欺瞒。”

朱元璋正在盛怒之时,哪容他解释,正待下令严惩,但一看刘伯温满头斑白的头发,心中一动,想起当年他来投之时,尚是乌发满头,转眼已到老年,又忍了下来。他往日许多好处,都涌上心头。

他想起他把刘伯温称为自己的张子房,为酬谢他的勋劳,自己还在诏书中夸他“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利贞”。

建国以后,他为解除诸将兵权绞尽脑汁。他知道百姓渐安,天下粗定,再让将帅拥有兵权,这是最危险的。可是他又不想学宋太祖再来个杯酒释兵权,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又是刘伯温替他解了难题。

他为加强军队管理,提出了“军卫法”:在要冲之地驻兵,一郡者设所,几个郡连成一气的设卫。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卫的长官为指挥使,所的长官为正副千户和镇抚。若干个卫所之上再设一都指挥司,长官为都指挥使。所有的卫所,皆统属于中央的大都督府。

将帅们平时不统兵,遇有事征调,才令分统于指派的将领,事完立即遣散分归各卫。管军官员不得擅自调用,违者以造反处死。

这样,将不专兵,兵不私将,可避免将领培植党羽,拥兵自重。且卫的建制比过去缩小了一半,即使想称兵作乱也因兵少势弱,难于成事。

有了“军卫法”,朱元璋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即可高枕无忧,他不能忘记刘伯温的这一大功。

他想自己在大封功臣时只给刘伯温封了个诚意伯,所受俸禄只有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现在若因天不降雨而重惩他,于心何忍。

想到这里,他决定暂且把惩罚之事缓一缓再说,便挥手叫刘伯温退下,说:

“今日且放你一马,此事明日再说。你先归家,好好想想自己的过错。”

没想到,刘伯温第二天即上了这道请假回乡安葬老妻的奏章,给自己出了道难题。

昨日退朝回宫之后,他心中余怒未消,被马皇后看出,温言劝他道:

“自古说,天有不测风云。刘先生虽说善知天象,但这老天之事终容不得他做主,就好比小妾当不得陛下的家一样,也难免有错的时候。刘先生自归顺陛下后,忠心耿耿,立过多少功劳,岂可因这次差错就惩责他呢?”

朱元璋听后,想想此言确有道理,所以那气慢慢地消了。故今日见了这个请假的奏折,也不怀疑他是有意对抗自己,而想妻死夫葬,乃人之常情,便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刘伯温告假获准,可以避开这是非之地,心中感激不已,又去上表谢恩。

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心潮翻滚,满怀忠诚,心中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只说了两件事:

“小臣此时叩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皇上。小臣有两件事请皇上留意:其一,凤阳虽是龙兴之所,却非建都之处,请陛下三思。其二,扩廓帖木儿未可轻视。”

朱元璋见刘伯温临别时依然痴情一片,心中颇为感动,且他说的都是自己面临的两个棘手之事,长久没有解决,难为他时时记挂在心。他心中有些不舍,却只淡淡地说道:

“你安心去葬了妻子,歇些时日,朕自会派人去叫你回来,你说的事都在朕的心中。”

刘伯温含泪叩别而去。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土佬儿皇帝要在家乡建都(1)

那扩廓帖木儿已成为朱元璋在西北的心腹大患,他骁勇难敌,时时侵扰大明西北边境,弄得边警不断,非囤积重兵不可。这就迫使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长此以往,那里会不会形成将帅尾大不掉之势。

朱元璋想,既然边患长期不除,为免统兵之将拥兵自重,就只有将都城迁到靠近西北边境的西安或汴梁去,可以就近指挥边兵,防止发生意外事变。

所以他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以南京为都城。

南京虽为古来建都之处,但如今风水泄尽,故六朝时建都于此的个个短寿,每念及此,总有不祥之感。再加上如今的宫殿是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