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生一世总会有个人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第三份是竞报,拆开包装,率先掉出来一份礼物,一支精美的印着奥运吉祥物可爱福娃的纪念手机链,另外更重要的礼物是“领跑2008”的纪念笔记本,打开,是总编的亲笔签名“实现理想,为奥运疯狂!”,同时附有一张总编的名片。研读着笔记本扉页上的几行字:竞是一种向上的态度,竞是一切梦想的起点,竞是自我超越的勇气,竞是永不言败的斗志。感动着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合作伙伴,早在四五个月前偶遇竞报的朋友,当时只是偶然的一个建议一点渴望,没想到他们竟然做了如此精心的安排,除了每期必至的报纸,今天的一系列的礼物让我喜出望外。是啊,没有理由不以忘我的精神、执着的态度、坦诚的方式与这样的朋友成为合作伙伴,成为良师诤友。从此,这份报纸将和当年的中华工商时报一样成为我生命里程中的最重要的不可忘怀的里程碑。

看起来,今天主要的工作是认真地回复这一系列的礼遇,认真的解释半月以来远离大家疏忽大家的逃逸理由。更重要的,是未来,在未来,我将以何等的方式何等的荣耀与成就欣然地奉献给大家分享给大家?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监督,无论是以无情的方式,还是温情的方式,我都会认为那是世间最美丽的爱意。

生命变得如此的完美和幸福,虽然有N件未竟事情的遗憾。

当然,率先要做个阳光女孩儿,去太阳初升的地方,去那里采撷世间最早的最为得天独厚的几缕明媚的阳光,装入行囊,装进思想。

归去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激水三千里,即使容颜不再,即使两鬓如霜,我仍然想做并自信一直会是大家眼中和心目中的阳光女孩儿,那个阳光女孩儿一直做着阳光的事业,和一群阳光的朋友们一起。

张闻素 20060831北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9月9日,虽是公历,虽不是重阳,但这样的数字这样的日子总是让人想起唐代王维的那首有些凄迷有些壮怀激烈的七言绝句。正好,这样的日子,这个周末忙忙关于翟墨的事情。从昨晚开始,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完成70%图文并行的PPT。

翟墨,山东人,真巧,所以有了今天博客的题目。

因种种原因,翟墨搁置了三年的单人单帆的环球航海终于将要启航了。当王总说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的时候,觉得有义务为翟墨的壮举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想来想去,查来查去,觉得还是帮他做份社会支持合作方案吧,把他的航海壮举与绘画作品结合起来,以一种壮怀激烈与美术意蕴相结合的方式。

翟墨的画,认真地看,总让人起起凡高,让人想起欧洲近现代的那些意象派的作品;仔细地看翟墨的画,能让人自觉不自觉地潜入那画中的意境,深远的,迷离的,惊恐的,虔诚的,那些浓烈的色块、那些写意的狂草、那些风中和海上的舞蹈。SEARCH到他的绘画作品,认真的欣赏,虽然以外行的眼光,但愈发对这位画家和航海家充满了崇敬之感。

本来想把这个方案在上午于王府井书店举行的国策划会议简要陈述一下的,可是嗓子*了,秋高气赛,北京的秋天,那劲烈的秋风直爽爽的吹透衣衫,吹透筋骨,娇弱的*哪能禁得住如此风吹雨打,晚晚在户行走半小时,就开始头重脚轻了,终于,头晕脑热。想起李清照的词可形容秋日的凄凉肃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早晨出门,恨不得穿上冬日的羽绒服,是天冷?还是我在烧?

王府井,在“井”里,早晨的风也是凛烈的,因为这里云集着太多高楼大厦,过堂风的效应就越发明显,哇,今天走在这条街上对身体真是雪上加霜啊。头重脚轻之际,想起庐山的朋友前几日的短信:“秋风乍凉,秋思绵长,轻语问声:近日怎样?是否劳累?是否很忙?换季之时,注意健康,多喝开水,及时更装,早晚温差,小心着凉。”多么体贴的问候。

北京的风尚且如此,那海上的风又该如何?那山上的风又当怎样?翟墨将要进行的那长达18个月的航行又该如何,只有钢筋铁骨的身躯才能与气候的恶势力抗衡啊。那远在庐山的朋友,在这样的秋天,也还好吗?

三杯两盏淡酒,五湖四海朋友。九月九日,不仅忆山东兄弟,也忆江西朋友。

还有那位远在英伦的医院病床上度过生命中最后几个月、并焦灼地计划生前身后事的黎巴嫩前首相夫人,你的嘱托我会记住,并会全力以赴成就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后的夙愿。

张闻素 20060909于北京 。 想看书来

到北大薰染书香

与北大隔四环相望,几个月前就嚷嚷着到那里散步,到那里去阅读,到那里去买书,到那里听讲座,到那里寻师访友,甚至,如果有可能,到那里与莘莘学子比邻而居。

午后从西门走到北大的校园里散步,顺便看看有无可以出租的留学生公寓。下午的阳光是明丽的,是暖洋洋的,很适合户外活动和拍照,拿着超薄的数码相机,一路走,一路拍,北大初秋的校园,到处皆可入镜,一棵大树,一片绿荫,一方湖泊,一面拐角,一扇门户,一栋楼宇,一条马路,一栋建筑,连三角地被粘贴得层层叠叠的大小字报和教学楼下的那些七零八落的自行车,都可成为北大独一无二的特有的风景,更不消说畅游于书山学海的北大学生。

北大校园的美景,已远远地超过了公园的景观,又因其历史,因其学术,因其名人,因其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学子、大师等各方各派各级人士来这里拾遗,来这里感怀,来这里瞻仰甚至膜拜。

偶遇同样在西门选景拍照的老先生,见他选景很认真,就请他帮着为我在一棵古树下摁个快门。老先生看起来六七十岁,特意从云南赶来,是替毕业于北大、当年被称之为燕京大学的老父亲来看望在这里就读的学生的。边走边聊,边聊边拍,时不时在路上可以听到讲着各个国家语言的不同肤色的或学生、或老师、或交流学者。

记得今年六七月份时与北大一位心里学研究生在奥组委同桌参加关于未来语言培训方面的研讨会,他的发言具有中国学院派的风格,让我羡慕不已。其实,一方面为他鼓掌,另一方面为北大鼓掌。而且,北大学生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一向都是敢为天下先的,*、自由,是北大历来的传统与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五四运动。能够学习生活于北京大学,真是太让天下的学子们艳羡了。那么,有时间我带你游北大吧,会议结束之后,这位心理学研究生说。

我说好啊,其实,北大,已游过N次,听讲座、看电影、论坛、演讲、吃饭、买书等不一而足,最难忘的几场讲座,一是数年之年从北大辞职创立中国最大民营英语教育机构的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三天之前,即9月7日在美国纽约上市发行发行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俞敏洪的身家,瞬间超过1亿多美元。其实,早在他上市之前,他的雄踞于中关村黄金地段的堂皇的办公楼,早已证明了他的实力。二是来自美国的第一个华人市人黄锦波先生几个月前在英杰交流中心论台海关系新局势,因为曾与黄先生共进午餐专门耳提面命地聆听过他的指教,所以对那场讲座印象特别深刻、也非常感动先生的远见卓识。三是中国管理思想论坛,那次论坛是由北大几个刚刚毕业不久就已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