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日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
10。吴三桂抗清谜案(3)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迳尘生鸟自啼,画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当年吴梅村的这首《圆圆曲》似乎已经永远的为吴三桂盖棺定论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臭名远扬、身败名裂的汉奸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能够与他“并驾齐驱”的人物,那,就只能是汪精卫了!历史真的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么简单么?还是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吴三桂的家庭
1.吴三桂的家乡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县城。中后所,全称叫中后千户所。明在辽东实行卫所区划,大者称卫,小者称所。中后所是一座“斗大”小城,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它西距山海关和东距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的距离均在百里左右。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这个历史上没有争议。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历史学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说他应该是安徽徽州人,有的说他应该是江苏高邮人。
我们综合各种考证,认为吴三桂的祖先应该是安徽徽州人;后来才迁居到江苏高邮——至于是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形成高邮吴氏;大约在吴三桂的祖父的这一代或者更加靠前一些,他们家由于经商的原因,迁徙到了辽东。
2.吴三桂的家庭:由商而武
吴三桂的祖父的名字,我们还不知道,只是知道他是个以贩马为业的商人,长期奔走于北方各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士绅。
吴三桂父亲的名字叫做吴襄。
注意,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上有两个吴襄。其中的一个,出生于1661年,五十多岁时,“考中了进士,雍正年间先后参加纂修《明史》、《治河方略》、《八旗通志》等,主持编纂《诗经集注》,独自撰写了《贤良祠诸臣列传》。吴襄于1735年病逝。吴襄一生文才出众,最著名的是他的《百梅诗》和赞美九华山风情的系列诗词。
我们这里说的是另外一个吴襄——吴三桂的父亲。
吴襄,在吴家的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是他,使吴家由一个被当时社会所看不起的商人家庭一跃而成为人见人敬的国家的高级军事官员家庭——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高干家庭。
吴襄,这个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爱读书,长的可是膀大腰圆。努尔哈赤崛起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起了吴襄的反感。为了反抗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吴襄毅然卖掉自己的家产,招募团练,做起了保境安民的善事。而他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也得到明朝政府的嘉奖。明朝政府委之以辽东团练总兵的职务,归属于镇武将军李成梁节制。
对于吴家来说,李成梁扮演了他们家从普通商人到高级将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角度说,李成梁是吴家的恩人。
3.吴家的恩人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