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孔明真相是什么 > 第19部分(第2页)

第19部分(第2页)

易先生之所以会把时间顺序弄错,则是因为他上了《资治通鉴》的当。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备先打下了荆州四郡,并经过孙权的同意做了荆州牧,然后才到京口见孙权,要求都督荆州。易先生认为,既然孙权同意刘备做荆州牧,整个荆州自然都属于刘备。所以也就不存在刘备“借荆州”的事情。不仅如此,周瑜所占有的南郡等地,都应该是属于刘备的。

实际上,《资治通鉴》把这段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弄错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1。刘备嫌周瑜分给自己的地太少,于是赴京口见孙权要求都督荆州。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答应借地给刘备。2。经过孙权的同意,刘备出兵占领荆南四郡。3。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琦死后,刘备自领荆州牧。由此可见,刘备是在孙权答应借地后,才出兵占领荆南四郡的。也就是说,这荆南四郡是借来的。而且,刘备在这借来的地盘上自封为荆州牧时,并没有经过孙权的同意。

本人所述的时间顺序来自于《三国志》,实际上《资治通鉴》中的三国史料也取材于《三国志》,但作者司马光将纪传体转换成编年体时,出现了时间顺序的错误。

应该说,《三国志》要比《资治通鉴》可靠的多,但读《资治通鉴》可以省去查时间顺序的麻烦。所以很多人在写文章时,宁愿引用《资治通鉴》的内容。易中天先生的错误,也恰恰是这样造成的。

(四)易中天读不懂“严刑峻法”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诸葛亮的政府最像是真正的政府,因为在魏、蜀、吴三国政府中,只有诸葛亮的蜀汉政府是在“依法治国”。易中天还在襄樊市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庆典仪式上说,诸葛亮具有“公正廉洁的法制精神”。易中天所谓的诸葛亮“依法治国”的结论,并非拥有真实的史料来佐证,只不过是依据了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而已。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依法治国,也没有什么法制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只是一个“人治”精神而已。

易中天之所以说诸葛亮具有法制精神,是因为他错误地把“严刑峻法”看成了“法制精神”。然而,法制的本质并不在“严”和“峻”上,而是在一个“公平”之上。

根据《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所以法正曾经劝谏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广施恩惠,缓刑弛禁。而诸葛亮则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记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严刑峻法,体现了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与公正的法制精神扯不上关系。诸葛亮要做的并不是维护法律的公平,他只不过是要把刑法加重而已。其目的则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君臣之道”。

诸葛亮执法不公案例之一:打击竞争对手彭羕

彭羕是庞统、法正、刘备公认的奇才,也是诸葛亮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诸葛亮向刘备打小报告,说彭羕有野心,导致刘备疏远了彭羕。后来诸葛亮还根据马超的检举材料,把彭羕下进大狱。尽管彭羕为自己百般辩护,诸葛亮还是不由分说,便将其无情诛死。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只能看到严刑,却感觉不到半点的公正。我们也只能看到“人治”,而无法感觉到“法治”。

附录1:易中天读不懂诸葛亮(8)

诸葛亮执法不公案例之二:纵容法正为所欲为

建安二十年,孙权与关羽发生摩擦,刘备率兵前去公安解决问题。身为蜀郡太守的法正开始大肆报复得罪过自己的人,而且还滥用职权,杀死了很多条人命。有人向诸葛亮提出建议,说:“法正这个人太过分了,将军您应该向主公汇报一下这个情况,免得他继续胡作非为。”诸葛亮回答说:“主公现在身处公安,面临着曹操和孙权这两股强敌,而且还要时刻防着孙夫人的突然翻脸。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下,是法正充当了主公的翅膀,他让主公翻然而翱翔。这样的局面谁也无法复制。所以,我们又何必阻止法正而让他觉得不如意呢?”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向刘备检举法正的过错,是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的资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撼动法正地位的。

据说有一次刘备与曹操大战,情况非常不利于刘备,但刘备坚决不撤退,当时没有人敢劝谏刘备。法正冒着箭雨,挡在刘备身前。刘备大喊:“孝直(法正)你快躲箭。”法正说:“明公你不怕箭石,何况我法正呢?”刘备这才说:“孝直,我和你一起退。”于是,刘备才退出了战场。

法正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刘备的安全。刘备自然对他非常信任。所以,诸葛亮不去动法正,是非常明智的。

诸葛亮执法不公案例之三:为讨好关羽而贬低黄忠

老将黄忠,曾在定军山战役中大败曹将夏侯渊,是刘备取得汉中的重要功臣。刘备在自立汉中王的时候,立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便提出意见,说:“黄忠的名望向来不如张飞、马超,现在却让黄忠与他们处于相同的排列。张飞、马超见识过黄忠的功劳,可能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关羽在远处,恐怕会不高兴这样的任职安排。所以我想问问,是不是非要这样任命?”

好在刘备有自己的主见,根本没有听诸葛亮的建议,还是把黄忠升为了后将军。

从这个案例,我们只能看到诸葛亮“论资排辈”的意识很浓,却根本没有什么依功论赏的公平精神。

诸葛亮执法不公案例之四:怨斩刘封

刘备早年无子,在荆州时收养了一个叫刘封的孩子。刘封自幼习武,气力过人,性格刚猛。刘备一开始非常喜欢他,并打算重点培养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

刘备入蜀,由葭萌南下而进攻成都时,刘封才二十岁刚出头。刘封与诸葛亮、张飞一起溯江西进,而且每战必胜,显然出很强的战斗能力。益州平定后,刘封升为副军中郎将。

五年以后,刘封又被刘备委以重任,奉命去统管孟达的军队。于是,刘封的悲剧便开始上演了。

孟达,原本是刘璋手下的一名将领,他也是法正的副手。刘璋命令孟达和法正各率二千人马迎接刘备。刘备便令孟达和他的人马留驻在了江陵。平蜀以后,刘备任命孟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奉刘备之命由秭归出发,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战死,房陵被孟达轻松攻破。

初战告捷,孟达兴奋异常,决定一鼓作气,拿下上庸郡。就在这个时候,刘备给孟达派去了一只援军,这只援军的首领便是刘封。

刘封与孟达在上庸会合后,上庸太守申耽率众投降,申耽还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质押在成都,以表示自己对蜀汉的忠信。申耽的举动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刘备加封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