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芳华绝代和风华绝代的区别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正在此时,凤馨殿的宫门被打开,妙涵自外面缓缓走近,端近了两杯热茶,分别放在皇上和董太傅身边的茶几上面。

“恩,还算顺利。”孟子萧顺水拿过茶杯,轻抿一口,似是而非的回答道。

“听说朝中有人竟然私自运走国库里的钱财,不知这件事情,皇上打算怎样处置呢?”

“哼!”孟子萧闻言,狠狠的将茶杯放在茶几上,声音变得生硬,“在我国家危难之际,身为天下百姓的衣食父母,竟然不为天下百姓的衣食安康着想,私自盗取国库钱财,致使我国库虚空,导致我边关现在几十万将士们没有冬衣御寒,食物充饥,如此严重的事情,太傅认为朕该怎样处置?”

董太傅的身体狠狠的抖了抖。

“这……”却是没了下文。

“朕累了,这件事情过几天再说。”孟子萧疲惫的揉了揉额头。

“皇上,昊天过了这个年,也三岁了,您看,立太子一事是不是该……?”看到从皇上的嘴里也着实探听不到什么消息,董太傅立刻话题一转,谈到了自己的外孙子身上,无论如何,以自己女儿在宫中诞下唯一龙嗣的情况,皇上是不敢轻易动自己的。

“这个事情还早,以后再说。”孟子萧不以为然,“等什么时候朕后宫里的其他妃嫔们诞下龙嗣了,朕再考虑,立太子一事关乎着国家命脉,一定要慎重考虑,择优选择,太傅认为呢?”

孟子萧言谈之间又将问题重新抛回到董太傅的身上,可怜董太傅一直以来都是认定自己的外孙便是当今的太子,平素里行事都不把朝廷里的其他大臣放在眼里,横行跋扈,今日听到皇上这么说,立刻傻了眼,一张脸变得惨白惨白,没有了生气。

这下坏了,可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作为,牵连到外孙将来的命运,如若是这样,那他董家可是要真的没落了。

本来以为有了外孙这张挡箭牌,孟子萧即使知道了自己也是那私自盗取国库的其中一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自己,可是如今看来,怕是要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皇…皇上,微臣才想起来,临行前婉莹她母亲让我给婉莹带过来一快玉佩,说是避邪的,臣……臣刚才一忙,就忘记给她送去了,您看……”

站在孟子萧身侧的妙涵听到这话直皱眉,这董太傅今儿是怎么了,平时说话不是挺干脆的么,怎么今天净说些半截子话。

“哦,”孟子萧了然,“太傅可是好久没有进宫了,这下正好可以去看看昊儿他们母子。”

“是,是,那微臣就告退了。”

望着董太傅疾步离去的背影,孟子萧的心情忽然变得极好,“妙涵,一会派人将奏折全部送到雅蕊贵妃的思蕊殿去,朕晚一点再过来陪母后用膳。”

“是,奴婢恭送皇上。”妙涵恭敬的将皇上送走后,便转身进了内室。

太后半倚在白玉床上,神色柔和的望着纱帘方向,嘴角含着一丝温柔的笑意。

“太后,皇上走了,说是晚点再过来,您先休息下吧。”妙涵走到太后的床边,体贴的给她盖了盖被子。

“董太傅一世横行跋扈,几乎从没把哀家和皇上放在眼里,如今能听到他承认萧儿这个皇帝,着实不易啊!”

“是啊,”妙涵也跟着感慨,“也不知道董太傅什么把柄落在皇上手里了,今天他见了皇上可是格外的规矩。最好笑的是,刚才他听皇上说要过几年再考虑立太子一事,急的脸都白了,这不,刚才就急急忙忙的去找莹妃娘娘了,恐怕又要想办法逼着皇上立太子了。”

两人正说话间,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凤馨殿当值的小太监隔着纱帘轻声禀报道:“太后娘娘,宰相大人和六部尚书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找太后娘娘商议。”

“娘娘,您看……”妙涵征求的看着太后。

太后轻蔑的一笑,摇了摇头。

妙涵了然,便起身走到那小太监跟前,轻声道:“你去回了各位大人,太后娘娘近来身体欠安,正在宫中修养,不方便见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去向皇上禀报吧。”

小太监走后,妙涵重新回到太后床边,忧虑的问道:“娘娘,这样妥帖么?宰相大人今日亲自觐见,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皇上前脚回宫,他们后脚就跟着进来了,还能有什么事?想我母子苦坐江山整整三载,这些个道貌岸然的臣子们不仅不会替皇上分忧解难,反倒变着法得想着怎样掏空江山,中饱私囊,如此恶劣的行径若是再不严加整治一番,怕是我先帝苦心经营下来的整个江山都要葬送了。”侧身倚在床沿上,太后气愤不已,“妙涵,你去传哀家的懿旨,从明日起,宫中所有的妃嫔无须来请安了,让她们都给哀家老老实实的呆在各自的宫殿里,不得离开半步。”

“是。”妙涵应声离开,准备拟旨一事去了。

这混乱的朝纲,是该好好整治一番了……

40。第二卷宫廷篇…不思量  自难忘4

孟子萧回宫后,一连几天都没有上朝,朝廷里的几位大臣多次觐见,孟子萧俱以身体不好推脱过去了。无奈之下的大臣们,都日日惊恐的站在宫门口,等待皇上的接见。裕隆城一时之间笼罩在一层厚厚的乌云之中,沉闷而压抑。

日日心惊胆战的等待挨宰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众大臣最后一致经过商议,决定抢先下手,全部在孟子萧回宫后的第五天早上递了辞呈。

孟子萧正独自一人坐在云明殿内为边关的事情发愁,李英便急匆匆的亲自抱着一堆奏折走了进来,“皇上,这是今早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您快看看吧。”

一直以来,孟子萧虽然未上早朝,但是众大臣呈递上来的奏折却是一刻也没有耽搁,都是在递交上来的时候便由李英带到他日常处理政事的宫殿里批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