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面具和外国面具的区别 > 第39部分(第2页)

第39部分(第2页)

罗厅长对省里几位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个人的有关背景,曾经进行过探索与研究。探索与研究那些掌握着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领导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你还想继续积极、进步,那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必要。那么这重要在什么地方,又必要在什么地方呢?当官的都知道这里的秘密与诀窍。

在中国的官场上,决不是罗厅长一个人这样做,从上到下很多领导人都这样做。严格地说,罗厅长还是跟别人学的哩!

现任的省委书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算起来他在这个省里已经经营几十年了,政治基础、组织基础都非常深厚。学校的老师是桃李满天下,而对于他来说,可以说经他一手提拔起来、重用起来的干部,虽不是满天下,也满天飞。黄书记也是他提拔起来的。黄书记是副书记,他做梦都想提正的,他把提正的这个宝全都押在了现任省委书记的身上。因为年龄关系,提省委正书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提到人大、政协去干个正职呢?黄书记认为他的这一点想法一点也不为过,这一点希望一点也不为大,这一点要求一点也不为高。如果把这三个一点加起来,黄书记把它归纳为一点,那就是理所当然。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的三个一点,正在一点一点朝着既定目标顺利推进的时候,眼看就要达到胜利彼岸的时候,老书记离任了,新书记接任了。

什么叫新的?凡是把旧的废除了的东西就叫新的。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火烧的就是原来领导工作的思路和决定的事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的问题。如果新的不把旧的否定掉、消灭掉,那又怎么能体现出叫新的呢?老的毕竟是老的,新的毕竟是新的。过去官场上老的比新的厉害,现在正好反过来,是新的比老的更厉害。黄书记从这个不争的官场新的游戏规则中,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希望的渺茫,前途的暗淡。

黄书记虽然有些担心,但他还没有死心。他虽然对前途感到没有希望,但还没有达到绝望。他认为,即便人大主任不给,给个政协主席还是有可能的。政协也不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那地方本来就是老年人的聚集地,老年人的俱乐部。

然而,黄书记想得太乐观了,就在他率领的考察团到达最后一站西安期间,那天他们游览华清池的时候,他的升官梦终于宣告彻底破灭了。省委老书记亲自打电话告诉他,新任省委书记已经到任,中央对他的工作也已安排,决定调他到省政协。政协是政协,但职务不是正主席,而是副主席。

正主席和副主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为了这一个正字,有多少英雄竟折腰。黄书记本来那天游兴还甚浓,结果从接过那个电话以后,他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为了把考察工作圆满完成,黄书记强撑着身子,强打着精神坚持着。他没有把自己工作变动的事情跟考察团里任何人透露。当然,如果他要是提拔为政协正主席的话,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荣升的喜讯告诉给他的部下,让大家一齐来品尝和分享他的荣耀和喜悦。

或许考察团的同志们确实没有发现黄书记思想情绪的微妙变化,但是罗厅长还是从黄书记那张没有笑容的脸上,捕捉到了他那人生仕途上已经出现悲剧色彩的阴影。同时也令考察团全体成员所没有想到的是,罗厅长自己的情绪随着黄书记情绪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连锁反应。

如果说黄书记把升迁的筹码押在省委老书记的身上,那么他罗厅长则把升迁的筹码就押在了黄书记的身上。如果黄书记的政治命运出现不测,那么他的政治命运也同样标志着不幸即将到来!

罗厅长的分析和联想并非空穴来风!

罗厅长有个习惯,他不管出差在外面时间多长,时间多短,他回来都不直接回家,而是要先到办公室看看。白天是这样,晚上也是这样。

他到办公室看什么呢?主要是看看有什么急需阅看的文件,急需签发的公文,还有急需浏览的信函。这是罗厅长多年养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许多人民来信、群众建议,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

有一次他出国访问,历时20余天,驾驶员把他从机场接回来都已经是午夜了,他还是到办公室兜了一圈。那一次,他在一堆的群众来信中,发现了一封基层单位的来信,说他们单位在资产重组中,对关系到全厂职工切身利益、工厂前途和命运的一些重大决策绕开职工代表大会,少数人说了算,致使国有资产有大量流失和大批职工下岗的危险。罗厅长看了这封人民来信以后,当即把电话打到这个单位领导人的家里,指示他们必须立即纠正这种错误做法。指出改革方案、重组决策,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针对这件事,他第二天召开厅长办公会,形成一个文件下发到全系统。这个文件使基层在改制中普遍存在的绕开职工代表大会的错误倾向,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遏制。

试想一下,如果那天夜里罗厅长直接回家,然后再在家休息两天再来上班,那么,这封人民来信就会错过了机会、失去了时间,这样不仅那个企业,甚至全系统、全行业的国有资产、群众利益,都将会蒙受巨大的侵害和损失。

罗厅长打开办公室的门,办公室里有一股霉味向他扑面而来。罗厅长赶紧打开电灯,打开窗户。办公室的茶几上信和报纸堆得跟小山似的。罗厅长把信件抱到办公桌上,将信件摊开来,寻找一些他认为重要的或者熟悉的信件。蓦地,一封粗看很普通、细看却很不普通的信件,吸引了罗厅长的目光。

在罗厅长面前的一堆信函中,几乎所有的信函都是牛皮纸信封,而惟有这一封信封是白皮的,寄信人的地址是用钢笔写的。这种信,一看就知道是一封私人信件,而且寄信人可能还是一个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人。这种模样的信,罗厅长一看就知道是一封群众来信。这年头只有底层的群众来信,才会自己到邮局去掏钱买信封、掏钱买邮票。国家机关人员,他们寄信,无论是寄公信还是私信,信封、信纸、邮资,一律由公款支付。

这是这封信的信封不普通。再看写信人的地址,罗厅长就感到更不普通了,是从灌水县寄来的。灌水县不是杜局长那个县吗?不就是第一次派白忠诚去整理杜局长的党风廉政建设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后来冒出问题,白忠诚拒写,又派温泉水去整理的那个县吗?这么一联想,罗厅长的神经一下子绷了起来。他赶紧拆开信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罗厅长的眉头渐渐地锁住了,拿着信纸的手也颤抖起来了。他看完信后,打开抽屉把信塞了进去。

桌上还有许多许多的信,但罗厅长现在却无心再看下去了,他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讴歌外来工于海虹同志舍己救人的长篇人物通讯《平民英雄》,两天后在省委机关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同时在一版还配发了于海虹同志的半身照片。照片跟全国人大选举出的国家领导人登在报纸上的照片一样大。《平民英雄》的发表,立即在省城引起轰动。

与省委机关报同时见报的这篇长篇通讯,还有省市的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大报和小报。像什么快报、晚报、早报、导报等都市报。这些都市报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比党报更醒目、更灵活、更突出、更震撼,有几家小报甚至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中有一家在一版上居然就只发了一条标题,其余版面全都被于海虹的彩色照片所占据。顿时,平民英雄于海虹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通过媒体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广大市民,被人民所传颂,被人民所崇敬!

于海虹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事迹,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形成巨大的冲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前几天警方和一些媒体一直寻找他,呼唤他。这就引起了大家都在关心着这位英雄的命运,有很多人都认为小伙子可能已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渲染,这些铺垫,无疑为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今,英雄找到了,真相大白了,人们自然就非常渴望了解这个小伙子为什么失踪这么多天?他是哪里人?他是干什么的?长篇通讯《平民英雄》,也正是以这种现实的手法,纪实的形式,朴实无华的语言,向人民讲述了这些大家急切需要知道的故事。为此,许多报贩从清晨开始就在大街上狂叫:“英雄找到了!”“英雄就是打工农民!”

平民英雄于海虹的照片是王想拍摄的,她正是通过她的姐姐王思,王思又通过白忠诚最先获得这位平民英雄的下落的。为了把这篇文章做好、做大、做强,报社领导非常重视,派出报社的几位名记,并由一位副总编亲自带队采访于海虹同志,写出了这篇振聋发聩的大型人物通讯《平民英雄》。报社还决定,对于海虹这个新闻事件作连续报道、跟踪报道,并将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论坛。

王想因为最先获得这条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而受到报社的高度赞赏和嘉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报社从群众到领导,都为抢得这条新闻,发表这篇通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也令其他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兄弟媒体汗颜!

“哗啦啦!”

起来抬起头一看,牵男手里一摞的碗碟从她的胸前滑到了地上。幸亏这些餐具都是塑料制品,要是陶瓷的,恐怕牵男半个月的工钱都不够赔偿。

早上上班,在渡轮上牵男和起来就看到了报纸上于海虹的事迹报道,还有于海虹的光辉形象。为了看个究竟,看个透彻,看个明白,起来还买了一份报纸。可是,自从看了报纸以后,牵男就开始不说话了,一直到现在。

可以这样说,如今在这座城市里,凡是看到报纸上报道于海虹事迹和于海虹照片的人,一个个无不表示敬佩和赞美,而惟有牵男表示沉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起来从牵男的不说话,从她做事丢三落四的神态中,早就看透了她的心思。

“现在好了,过去哪个女孩还没有见过于海虹什么模样就嚷着要嫁给他,她现在看到于海虹长得这样帅,这样英俊,要是不粘着、赖着他才怪呢?”起来在一旁用激将法来激牵男。

“她追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牵男回了一句。她话虽然很硬,但声音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