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奴婢近日也听说,那些吁请庐陵王返朝的,都是些主张复辟李唐的旧臣,奴婢不知道这些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可是显也是我的儿子。他血管里流着李姓的血,但也流着我们武姓的血。我把天下交给的是显,而不是交给别的什么人。
只怕国号就会改了。以奴婢的预感,一旦皇权回到了显那样的李姓子嗣的掌握之中,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复辟李唐王朝的。
怕是朕那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但是陛下的江山来之不易,如今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把天下拱手相让呢?
武 有点疑惑地扭转头看着身后的婉儿。那你的意思就是说朕只能把皇权交给武姓的子嗣们了?你想说三思吗?
武三思确乎是武姓子嗣中的佼佼者,且不乏雄才大略。婉儿终于把她想说的说了出来,大有图穷匕首现的味道。
三思确乎是朕最疼爱的,也是待朕最好的。难哪。朕累了。扶朕回去歇息吧。
婉儿意识到了女皇在提到庐陵王返回时的态度已变得相当和缓。婉儿知道那就意味着李显的返朝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了。这无论是对于武三思还是婉儿都将是致命的。
上官婉儿 第二部分(3)
婉儿直到此刻才意识到女皇并没有老。她不昏聩。尽管她至今犹豫徘徊举棋不定,但是她最终会拿出一个有利于社稷国人的决策的,那就是……
婉儿坚信,那就是庐陵王李显的返回。
凭着婉儿对政治的嗅觉和对女皇的了解,她相信庐陵王的返回已成为定局不可更改。
然而婉儿在刚才还在不遗余力地为武三思游说,那她不是就成了那个不识时务的小丑了吗?是因为婉儿同武三思的那一份身体上的情意,但是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她知道她已经和武三思搅得太深了,她很怕自己会因了武氏的没落而没落。唯有三思做了天子,她的性命才能保全。与其说这是婉儿在为武三思争取继承权,不如说是婉儿在为她自己争取生存权。
婉儿知道,比起性的欲望,当然生存的欲望更重要。她必得尽快找到一条进退两全的路。
婉儿到底是婉儿。
就在武三思苦苦等她的那一刻,她却突然出现在了东宫的大殿中。
当婉儿求见皇太子旦的时候,这个已被冷落多年的太子被吓坏了。他是诚惶诚恐地来到婉儿面前的。
婉儿问,殿下可好?
婉儿紧接着又说,不是圣上要我来的。奴婢只是想看看殿下。不记得奴婢与殿下有多少年不曾好好坐过了。奴婢在这里向殿下赔罪请安了。
婉儿想让殿下知道,殿下并不孤单。奴婢还常去后宫探望那几个小公子。他们真的很好。都长大了。特别是临淄王隆基,一副英雄少年的模样,长得比殿下还要高了。
是吗?隆基走的时候只有九岁,六年过去,他已经十五岁了吧?
旦只有在婉儿提到了他的这五个被幽禁的儿子时,他的眼睛里才会放出活人的光辉。
临出门时婉儿拉住了旦的手。婉儿想不到旦的手竟是那样的骨瘦如柴冰冷僵硬。婉儿轻轻地拍着旦的后背。婉儿把旦抱在怀中的时候就像是她是旦慈爱的母亲或姐姐。她说会好的。孩子们一定会回来的。圣上的心也是肉长的。真的,殿下,会好起来的。
婉儿靠在东宫的高墙上哭了很久。
她想上天为什么要选择如此老实脆弱的旦来折磨他欺侮他。婉儿为旦而哭泣。以至于真诚得连婉儿自己都忘了她是为什么才来看望太子的。她是哭过了很久之后才记起来,她来东宫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退身步,为了能在被女皇操纵的那即将到来的新的宫廷布局中找到一个能够避风的港湾。婉儿想她有多卑鄙。今后的宫廷中不论发生了什么,旦都是不会伤害她的。但她却在厚颜无耻地向圣上推荐着那个连她自己都难以启齿的男人做皇帝;她在朝廷里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坚决地把旦挤了出去……
婉儿问着自己是不是疯了?
但那又确确实实是她正在做的。她觉得她很自私,很多年来她事事处处首先想到的就是她自己。她是在利用着男人。她甚至都不再高贵不再优雅,她已经不配做那个不畏权贵的上官仪的孙女了,她已经辱没了她清白的家族了。
同样的夜晚。
婉儿在离开东宫后所拜访的另一个人,就是和婉儿相伴长大的太平公主。她想她必得见到太平公主后,她的心才会踏实。
比起太子李旦,太平公主的处境要好了许多。尽管太平公主同母亲之间也曾有过很多不睦,但是她们最终总是能化干戈为玉帛。以至于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熬过女人的那些最艰难的日子。
这时候薛绍和太平公主似乎还勉强维持着他们之间的那种淡而无味的关系。太平公主尽管觉得这样的生活已毫无意思,但是为了她的孩子们,她倒也安之若素。倒是薛绍,他固执地认为能够实现他的理想的地方只有战场。后来,几乎等了一生的那个薛绍终于等来了那个大丈夫战死疆场的时刻。于是他英勇披挂上阵,与兄弟一道参与了李唐王室 王李冲和越王贞的那次叛乱。
薛绍是在叛乱失败后杖刑而死的。仅仅一百下鞭杖,女皇便为女儿解决了她多年以来的心头之患,薛绍从此不复存在。而武 亦是在杖杀了薛绍他们这些皇室的渣滓之后,才得以荣登宝座的。女儿的男人也成为了她爬上皇位的一阶带血的人梯。这是她们母女之间的又一次惨痛而又伟大的交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上官婉儿 第二部分(4)
太平公主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守寡了。从此那寂寞难耐独守空房的日子一直困扰着她。特别是当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