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大舰队编制是从风帆时代遗留下来的。当时,帝国海军独步全球,别说几个主要对手,就算是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也不一定是帝国海军的敌手。因此,帝国海军的任何一支大舰队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
当然,大舰队编制的问题也极为突出。
一是各舰队的指挥体系不完全一样,如果联合行动,指挥很麻烦,甚至会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马罗基海战”中,“大巴山”号战列舰暴露出的只是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官兵队伍,恐怕这个问题已经让帝国海军倒下了。
二是在各个舰队里形成了“小社团”,即舰队内部的“利益集团”。不说别的,李玉民与江洪波的矛盾就是两支舰队小社团的矛盾。和平时期,这还能推动舰队之间的竞争。可是在战争时期,这往往会成为帝国海军前进的绊脚石。
三是编制过于庞大。不说别的,南洋舰队司令部就有数百名军官,东洋舰队司令部的规模只会大,不会小。大量重复设置的机构不但分散了资源,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军官忘记了海军吃苦耐劳的传统,贪图安逸,乐于享受,败坏了帝国海军的风气。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大舰队编制就出了问题。
当时,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的溃败已经让帝国海军认识到,旧有的编制体系难以适应大规模战争。随后,帝国海军对舰队编制做了修改,并且在“与论岛海战”中教训了日本联合舰队,又在“爪哇海战”中让协约国联合舰队尝到了苦头,最终迫使协约国集团坐下来与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只是,战后帝国“暂时性功能休克”,改革编制的计划也被迫搁置了起来。
陈锦宽不是没有想过推进改革,问题是,对有着几百年历史,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帝国海军来说,任何触及到根本的改革都有巨大的阻力。
编制改革,就是改变帝国海军最根本的指挥体系。
即便所有高级将领都认为应该改变这种体制,可是有那么容易吗?
暗自一阵苦笑,陈锦宽说道:“你提出的问题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可是你只提出了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战区制取代大舰队制。”略微停顿了一下,江洪波又说道,“只是,这么做过于激进,一时难以被众多官兵,特别是掌握着实权的高级将领接受。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削弱舰队的权力范围,采用军政两条线的编制体系,舰队只有行政管理权,没有战时指挥权,由新设立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或者直接由帝国海军总参谋部掌握战时指挥与调配权,从而集中使用海军的力量。”
陈锦宽又是微微一笑,江洪波这番话,只算得上是老生常谈。
所谓的“战区制”,即将帝国海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划分成多个战区,设立战区司令部,由战区司令部负责所负责的战区内的所有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时指挥工作,其他各项权限由海军司令部与海军总参谋部掌握。
如此一来,舰队司令部退居次要地位,影响力将大大降低。
问题是,战区制不但涉及到海军,也涉及到了陆军。说白了,没有陆军的参与,仅凭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很难在一个战区,特别是需要面对陆上作战的战区发挥重大作用。而要让陆军加入这场改革,就不是陈锦宽能够决定的了。
另外,战区制还触动了几乎所有舰队司令官的利益,在海军中都难以得到支持。
显然,在此时根本不可能推行战区制。
江洪波提交的“备用”方案也早就有人提出,问题一样,在触动了舰队司令官的利益之后,也就威胁到了舰队小社团的利益,结果自然会遭到众多将领与军官的反对。更何况,以海军当前的情况,不管是设立联合舰队司令部,还是扩充海军总参谋部,都是可望而不可及,非常不现实的。
“你的意见,我会好好考虑,只是现在任何伤筋动骨的改革都不现实。”陈锦宽丢掉了烟头,“现在,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击败日本,因此需要南洋舰队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到应有的职责。”
“元帅,我已经下达了动员令。”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好,这足以证明,我没有看错人。只是,你不会亲自参与这次的作战行动吧?”
江洪波苦笑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
他怎么可能亲自参加呢?如果由李玉民指挥,他不成李玉民的部下了吗?
“你跟祖寿清交代清楚,你们不是为南洋舰队作战,而是为帝国作战。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说着,陈锦宽站了起来。“相信,祖寿清也是有轻重的人,应该知道这次作战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敢拿这次行动开玩笑的话,就是在拿自己的前程,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
“元帅,我会亲自跟祖寿清谈的,保证不会出现任何损害帝国海军,损害帝国的事情!”
陈锦宽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让江洪波出去了。
门刚刚关上,卫延年就从侧门走了进来。
“看来,江洪波这边的问题并不大。”
“你那边呢?”陈锦宽叹了口气,要说服这些手下,还真不容易。
“郭怀安那边也没有问题,他与李玉民的关系本来就不错,而且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当刺头。再说了,要出头的话,还轮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