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无名的裘德改编的电影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裘德回家了。他来这儿时候就带来了一两本书,是专讲那个大学的子子孙孙的,睡觉之前翻看了点关于他们生平的记载和几段他们给世人的启示。他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时候,好像刚才默记下来的若干值得一记的语句又由他们自己亲口嘟嘟囔囔说出来了,有听得清楚的,有听起来不好懂的。幽灵之一(他后来痛惜基督堂城“此方土地,大道沦丧”,不过这话裘德想不起来就是了)这会儿大声点着那城市名字说:

“美丽的城市啊,那样古色古香,那样高雅纯洁,历经我们这个世纪精神生活的激烈纷争,依然那样安然无恙,那样宠辱不惊!……她那无法解释的神奇力量始终号召我们去追求我们大家共有的真正目标,去实现理想,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①

①指英国托利党政治家皮尔(1788—1850),他在第二次任首相期间,因爱尔兰发生饥荒,在议会发表演说,要求废止《谷物法》。经议会数度辩论,《谷物法》终于废止,由托利党改组不久的保守党也因此分裂。

另一个声音发自那位始而拥护、继而反对《谷物法》的政治家,裘德在那个有大钟的四方院见过他的魂灵,当他是一直在推敲他那篇演说里最精彩的有历史意义的字句呢:①

①指吉本。

“议长阁下,我也许错了,但是我的立场是:在国家遭受饥荒威胁的时刻,我责无旁贷,要求现在必须采取在任何类似情况下通常要采取的救济手段,也就是让任何人从任何可能的途径自由取得粮食……你们明天就解除我的职务好了,可是你们绝对剥夺不了我的信念:我行使赋予我的权力,决不是出自邪恶的或者私利的动机,决不是出自实现个人野心的欲望,决不为了取得个人的好处。”

接下来是在书里写下不朽的《基督教》篇章的那位不动声色。意在言外的作者①:“异教徒和哲学家对万能的上帝展示的种种证据(奇迹)漠然视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我们该怎样为他们开脱。……希腊罗马的往哲先贤对于警世奇迹不予理睬,看来应归之于他们对统驭精神和物质的权威力量的变化、更迭,懵懂无知。”

①指英国诗人罗勃特·勃朗宁,下面的诗句引自其《炉边》。乐观主义或乐观精神本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所倡,他认为自我存在的物质构成和谐相处的世界,因神的意志而生生不息,故现实世界为最佳者。

随后是一位诗人的幽灵,他是最后一位乐观主义者:①

①指纽门,他于1864年写成《为我一生而辩》,此时他已改信天主教。

世界就是这样为我们构成!

……

众庶悉应依照计划总体

不惜为充实人类的延续效力。

下面是他刚见过的三位热心派之一,也就是《为我一生而辩》的作者:①

①指奇伯尔,两句诗出自他的宗教诗之一《基督年纪》。

“我的观点是……自然神学的真理所以具有绝对可信性是多方同时存在的或然性趋同归一的总结果……或然性固然没达到必然性,但可以给思想导出实际可信性。”

第二位热心派①不喜欢辩论,他嘟嘟囔囔地说出些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话:

①指艾逖生,他同斯梯尔共同创办《旁观者》杂志,文章大部分由他自撰。他们发展了新闻体写作风格,颇受城市文化较高者欢迎。

我们何必为独个儿活着怕得心惊胆战,

既然上苍的旨意,只好独个儿死了算?

他也听见那位生来洼心脸的幽灵,和蔼可亲的“旁观者”①说出来的几句:

①指克思主教,下面引的是他的《夕颂》。

“我一见伟大人物独瘗墓中,所有妒羡之心顿时化为乌有;我一见红粉佳人的墓志题名,所有淫邪之念不禁瓦解冰消;我一见为人父母者在墓碑旁哀哀欲绝,就感同身受,不胜同情;我一见父母的坟墓,就思量为我们必将很快随之而去的人痛哭流涕之为虚妄。”

最后那位声音和悦的主教①开口了,裘德在孩提时期就听惯了那些柔婉的调子,感到非常亲切,听着听着就酣然入睡了:

①引自《旧约·传道书》。

教我怎么活,我就不怕

把坟墓当成我的床。

教我怎么死……

他一觉睡到大天光,夜来出没的鬼魂已悄然离去,明明白白又是一天了。他一骨碌从床上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