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区域经济学原理张敦富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 研究与试验开发;76 专业技术服务业;77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 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80 环境管理业;81 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 居民服务业;83 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86 社会保障业;87 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 文化艺术业;91 体育;92 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 中国共产党机关;94 国家机构;95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整理。

此外,还有其他多种产业分类法。如轻、重工业分类法;轻、重、化工业分类法;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类法;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分类法等。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研究所采用的上述产业分类法均是一般性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法在区域产业分类中的具体运用。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功能分类法

根据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及各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将区域的全部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类。产业功能分类法在各种区域产业分类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杜肯堂等,2004)。143

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二是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并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发展。

辅助产业又称配套产业或关联产业,是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协作配套产业。根据辅助产业和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将辅助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前向联系产业是指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后向联系产业指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等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联系产业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和其他服务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基于其作用性质的不同,可细分为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三类。

按照产业功能分类法,任何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都可分解组合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类,构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三环同心圆产业结构模式(陈栋生等,1993),144如图4。1所示。在此类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中,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组织核心,辅助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依据与主导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彼此连接,形成联系紧密有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产业系统(李小建等,1999、2006),145如图4。2所示。

由于产业功能分类法能较好地体现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能体现区域内各产业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相互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它是区域产业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区域产业结构分类法,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规划的一种理想工具。

二、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和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区域内部条件,而且也受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域内部条件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因,区域外部环境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因(杜肯堂等,2004)。146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条件包括:区域自然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资金供给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等。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求、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政策、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区际分工、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等。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体而言,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涉及六大方面(周起业等,1989;刘再兴等,1993;李小建等,1999,2006;郝寿义等,1999、2004;安虎森等,2004):147

1。 已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同区域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有效地发挥区域要素禀赋优势

所谓资源结构即生产要素结构,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能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在已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中,若较多地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和要素生产适销对路的优势产品,则该产业结构就是比较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是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统一。

2。 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否承担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重任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能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重任,其评价的重点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程度,特别是区域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中的作用。大区域系统由若干小区域子系统组成,若各区域子系统都能基于自身优势建立起以优势生产要素为专业部门的产业系统,通过专业化部门产品的大量对外输出和交换,则区域子系统之间可实现合理的经济分工,从而使各区域子系统乃至整个区域均能获利。若区域的主导产业是发展规模适度的专业化部门,且这些专业化部门能大量向外输出产品,与其他区域进行分工协作,担负起大区域或全国地域分工的重任,对大区域或全国层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做出自身的独特贡献,那么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则是合理的。

3。 区域内各产业之间是否协调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是区域内各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协调发展,尤其是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诸方面应相互协作。区域内部各产业间关联度大,则区域经济凝聚力强,经济综合实力也强,产业之间可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大,前景好。在区域内产业间关联中,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尤为重要,处于关键地位。一方面,主导产业一般为资金密集、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产业,它与非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可利用其产业优势对区域内相关产业产生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主导产业因其高产业关联度可得到相关非主导产业的配合和支持,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系统高效运转。

4。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