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中华再起 - 作者淡墨青衫 > 第127部分(第2页)

第127部分(第2页)

而首先赶到这里的内卫部队的人数虽然不多,却给了英军上下以完全不同的压力。他们身着一身纯黑色的军服,没有镶嵌任何多余的色彩,军帽也是采用了矮檐式,这样低平的檐帽把军人的脸孔遮住了半边,而给暴露出来的那一部份增添了更多的恐怖色彩。同时,与内卫镇雪亮的刺刀不同,内卫的人更多的是使用着淮安枪械厂出产的短柄火枪,这种类似于左轮手枪的手枪射击距离短,然而使用的却是后膛轮发技术,近战时,可比淮军及英军的制式火枪威力要大上许多。

而更上英军上下觉得紧张的就是典型的内卫部队的那副僵尸般的面孔,虽然刚刚整个海州城乱成了一锅粥,而这些内卫的人却是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并且把场面控制起来,虽然他们人数不多,却是一个个脸色阴沉,浑身弥漫着一种让人窒息和恐惧的压力。这一群人手操着淮军治下领地内普通百姓的生杀大权,很多时候,他们可以不经审判就带走乡里闻名的官绅,也能带走不那么守法的商人,甚至他们可以在紧急状态下逮捕可疑的地方官员,而且可以不经审判就加以杀害。

可以说,每个内卫军人的手上都沾染着无数条性命的鲜血,他们是张华轩最忠诚的走狗,而且以做走狗为荣,他们是统治者最亲信的嫡系中的嫡系,虽然不负担做战任务,却无疑是淮军中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没有之

就这么一小群的内卫就把二十多人的英军部队堵在了原地,他们阴沉的面孔和指向英军上下的手枪使得对方不敢稍有异动。而面对对方带队军官的抗议,内卫这边的人却选择的是向天开枪,然后冒着一缕火葯喷发痕迹的手枪又重新指在了对方的胸口,同时他们的表情也使得对方相信,只要再有任何异动,这些看起来面色不善的中**人会立刻选择开火。

无疑,左宝贵看到的英军的慌乱也是由这些内卫们造成的。

在左宝贵赶到的时候,英军上下已经为自己刚才的慌乱而感到恼羞成怒,双方语言不通,带队的英军少尉挥舞着双手大叫大嚷,而回应他的,却是内卫们更加冷漠的眼神,而他们手中的手枪,也向着叫嚷的英军更加逼近了一些。

“快叫一个通事来。”

左宝贵第一个命令是下令传召通事,城内洋商众多,找一个会英语的通事并不难,事实上淮军已经开始了一些常识教育。比如英军与法军之分别,两**衔的分别,再有就是一些简单的对话。

当然,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心怀鬼胎的张华轩只下令教导诸如一些你好吗,你来自哪里的友好式的问话英语,而诸如缴枪不杀之类的对白,还有待时日才会下令淮军开始学习。

潜意识里,张华轩总觉得淮军与英军必定将有一战,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罢了。

第二个命令,左宝贵则向着带队的内卫棚长令道:“老哥能带着部下后退了,这里的事情由我们内镇来处理。”

按照双方的职权划分来说,左宝贵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那个内卫棚长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听完左宝贵的命令后并没有露出受到冒犯的神情,在内卫,不相干的情绪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他只是冷漠而又公事公办的向左宝贵打了一个敬礼,然后道:“这伙英国佬打死了两个人,大人切不可放他们走了。”

按淮军条例,在军法部的人没有赶到或不在场的时候,内卫一样有权监视军队,虽然现在内卫权限被削,而且最高长官有意限制,不过这一条老规矩显然还是有用的。

“这是自然,一会动起手来,还要老哥鼎力相助。”

“是,请军门放心。”这一次内卫棚长不再多嘴,只是答应下来,然后带着自己的属下收起手枪和短柄火枪,改变与英军对峙的形态,然后稍稍后退了几步。

(200)威胁

看到这一伙手持手枪和短柄火枪脸色阴沉的怪异军人们后退,英兵上下很没有强**人自信的暗地里松了口气。

带队的少尉知道必定会有海州城内的高级中**官前来与自己谈判,算来想去,这件事可能会引动双方的交涉,他一个小小的陆军少尉军官,怕是未必能扛的住这么大的冲突事件。

想到这里,他便暗自横了刚刚开枪的两个属下一眼,若不是要维持大英帝国的面子,他恨不得把那两个猪锣交给这些中国佬了事。

过不多时,海州镇的士兵已经找来了通事。

这通事显然是个来海州做生意的广东佬,身材矮小瘦弱,还满脸枯黄之色,看来是个标准的鸦片鬼,而在海州已经禁绝了鸦片,张华轩已经看不上从鸦片中提取的那点厘金了,淮军起事之后就断然禁绝鸦片,凡抽吸鸦片的都遭受到了内卫部队的严厉打击,时间一久外来者都知道了厉害,再无人敢在淮军境内犯禁。

所以这个广东通事一边跑来时一边还打着呵欠,满脸的倦色,枯黄的辫子在瓜皮帽后甩来甩去,这副形象在英国人眼中,倒是符合他们心中标准的中国人的形象。

看着那个一脸猥琐的通事,带队的英军少尉满脸的鄙夷与不屑,就连站在他身后的那些英军士兵们,原本满脸的紧张也消失了,他们松开了手中的火枪,开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那个通事脑袋后面的辫子。

左宝贵的辫子当然早就剪掉了,在淮军三年前兴起剪辫子运动时,他为了表达对大帅的忠诚早就第一批剪掉了辫子。不过从心底来说,他对辫子并没有什么反感,事实上淮军大多数人在进行反思教育之前对辫子都没有什么反感。

毕竟,再丑的东西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而且大伙儿头上都有,当然也就不会觉得别扭了。

不过这时候看到这些英军士兵的眼神和那个弯腰躬背的通事。左宝贵原本也没觉得一根辫子有什么了不起,不过看到这样的场景地时候,还是有一种模糊的情感涌了上来,而那些英国士兵的眼神,也深深的刺痛了他。

不仅是他,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卫们原本阴沉的脸色更加的阴沉下去。而原本还有点紧张地海州镇新兵们都愤愤的抓紧了自己手中的火枪,不少人的眼中都喷射出怒火,如果眼神也有杀伤力的话,眼前的这些英军士兵已经一个不剩下了。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宽荣与接纳的态度经过满清的催残原本就没有剩下多少,再加上鸦片战争一役之后,就更加荡然无存。

海州与内卫的士兵都极为愤怒,而肇事者却是懵懵懂懂,事实上这个通事地选择也并没有错,广州沿海一带开化极早,还在前明时就常有外国的商船前来停泊。有清一代虽然禁海封关,不过广州却始终算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所以广州的商人中懂英文的不少,而深知英国人厉害,选择对英国人采取恭顺态度的广州商人也是不少。

在这个时代还算知名的广州十三行,其实就是一个买办商人集团,他们利用与英国人先行打交道的优势,一面用英国人压迫广州当地政府。一面又勾结政府从英国人手里谋取利益,排行第一地伍家在口岸开放前发了大财,身家足有两千六百万两白银,在当时。是全世界不折不扣的首富。

因为有这些成功的范例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