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历史的刀锋读书心得体会简短一点 > 第39部分(第1页)

第39部分(第1页)

,继而就有点犹疑不决了。降,还是不降?他真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就在这关键时刻,舅妈的行为坚定了他的决心。舅父祖大寿降清后,不久便派人前来吴三桂镇守的宁远转移家眷。然而,舅妈却以一妇人之身,表现出难得的忠义,她宁可孤身待在宁远,也不肯前往被她视为“夷狄”的清营与家人团聚。舅妈的行为震撼了他,吴三桂权衡再三,最后还是留在了明朝。

而这时的明朝局势,已到了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的地步。

自松锦大战后, 崇祯皇帝可倚重的兵力仅有三支:一是吴三桂的辽东精锐,正与清军在宁远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拉锯战;一支是湖北的左良玉,虽兵多将广,实跋扈难用;再一支便是陕西总督孙传庭统率的三边官兵,这也是崇祯皇帝唯一能够对付农民起义的部队。然而,正是这支长期与大顺政权为敌的朝廷劲旅,却在郏县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全部歼灭。然后又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地向京城奔袭而来。

为了保卫京城,明廷除了抽调吴三桂军队外,已别无他法。吴军入关,就意味着放弃宁远,那么,山海关外的所有土地,将全部落入清军之手。上自崇祯皇帝,下至朝廷要员,谁也不愿承担弃地的万世骂名。于是,吴三桂入关之议也就一议再议、一拖再拖,搁了两个月之久,还在议而不决。

就在明廷举棋不定的日子里,大顺农民军以秋风横扫落叶之势,快速逼近京畿。这时,崇祯皇帝才不得不匆匆下诏“征天下兵勤王”,正式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火速入关,“屯宿近郊,以卫京师”。

命运,又一次将吴三桂推到了历史的漩涡中心。

其时,宁远已成为一座孤城,吴三桂早就上言督抚,请撤宁远。接到命令后,吴三桂并未“火速入关”。他心里非常清楚此放弃宁远意味着什么,一旦被清军据有,今后也许就难以回到这块生养自己的辽东大地了。于是,吴三桂不慌不忙地将有关事务料理一番后,才率领一支五十多万的兵民混杂队伍踏上了西进之路。这哪里是入关勤王?完全是在进行一场有条不紊的战略大转移。

就在吴三桂还在勤王路上缓缓行进之时,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已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一举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正式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两天后,分兵驻扎在昌黎、滦州等地的吴三桂才得知明朝覆亡的准确消息。凭着一个优秀军人的本能与直感,他毫不犹豫地下令撤兵,赶紧回军山海关,将自己横亘在清廷与大顺之间。

如果说此前是命运在光顾吴三桂,历史在选择吴三桂,那么,此次的退守山海关却是吴三桂抓住了命运,将自己放在了历史的天平上,变成了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

山海关是进入关里关外的一把神奇钥匙,它坐落在层峦迭嶂的群山怀抱,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万里长城的东端就肇始于此。它东临大海,北有覆舟山和兔耳山,山海相依,地势险要,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5)

拥有山海关的吴三桂心里非常清楚,以他手中现有的三万“关宁铁骑”,还不足以构成一支独立于清廷与大顺之外的第三支武装力量。也就是说,他只能依附于其中的一支而存在。过去,大顺农民军与清廷政府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但配合默契,在实质上构成了对他们的共同敌人——明廷的南北夹击。明朝覆亡,剧变的形势必然导致两大新生而强大的军事集团水火不容、兵戎相见。而山海关,当是双方拼死争夺的首选之地与焦点所在。因此,吴三桂顿时变得身价十倍,显赫无比。明亡后的历史仿佛一架天平,一端是清廷政权,一端是大顺农民军,而他,则成了一颗砝码,正位于天平的中心。只要他往任何一方稍稍倾斜,天下大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归服大顺则可阻止清军入关,使得刚刚奠都北京的新生政权赢得充裕的时间,从而顺利地完成取代明朝的历史使命;降清则清军长驱直入,抢占农民军的胜利果实,直取北京问鼎中原。

长得英俊潇洒的吴三桂雄踞于山海关之上,踌躇满志地望着关里关外两大前途未卜、忙乱不堪的军事集团,颇有一点待价而沽的味道。

很快地,李自成就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派遣降将唐通前来招抚,许诺将有“通侯之赏”。吴三桂自然心有所动,但他没有一口答应。

此时,清廷仍在争取他,封赏也非常优厚诱人。但吴三桂不会轻易倒向清廷,长期的边衅已使他与清人积怨甚深,多次的拒降更使得他顾虑重重。

吴三桂还在权衡、比较、选择、等待。

形势急迫,时不我待,他还在等待什么?

具体而言,他还在等待父亲吴襄的回信。

崇祯皇帝在初拟抽调吴三桂的宁远守兵时,就向朝野大臣做了一个暗示——将吴三桂之父吴襄升为中军府都督调至京城。京城失陷时,吴三桂曾给父亲去过一信,大意是说他将退驻关外,如果全家陷入农民军之手,为亲情计,那么他也只有归降大顺了。也就是说,吴三桂能否倾向农民军,父亲及家人的依归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不几日,吴三桂接到了吴襄回音。从而得知父亲已投降大顺政权,父母家小及其爱妾陈圆圆皆在京城,父亲在信中一再规劝他早日投降大顺,成为新朝元勋,与家人共享荣华富贵。

几乎在接到父亲书信的同时,李自成又派人送来四万两犒师银饷及一份封侯檄书。既能保全家人,又可高官厚禄,还有金钱银两,吴三桂不再犹豫,终于下定决心向李自成投降!

第二天,他就将山海关交到农民军代表唐通手中, 再次亲领大军踏上了西进之路。此次并非勤王,而是进京归降。一路上,吴三桂想象着李自成隆重迎接的盛况及封王拜侯的荣耀,想象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特别是想象着在烛光摇曳之下与爱妾陈圆圆久别重逢后的融融泄泄,不由得心花怒放,陶醉神往。

在此,我们有必要稍稍展开笔墨,叙写一下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火热爱情。

陈圆圆从小天生丽质,只因家境贫困,被人贩到苏州当了一名歌妓。她美艳动人,擅长南戏,能吟诗作赋。很快地,其内慧外秀就赢得了众星捧月之宠,成为秦淮河畔鼎鼎有名的尤物,文人名士争相与她交往唱和。每当歌舞赔笑之后,面对孤寂的身影,想着悲苦的命运,陈圆圆总是免不了要黯然神伤一番。她内心唯一的憧憬与企盼,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寻得一个可以依托终生的如意郎君,摆脱这为人所不齿的卖笑生涯与低贱的社会地位。

第一位让她怦然心动的男子,便是当时号称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两人一见倾心,双双陶醉在浪漫的爱河之中。冒襄临别时,还许下了迎娶圆圆的吉日佳期。

然而,望眼欲穿的陈圆圆等来的不是冒襄,而是国丈田遇弘。这一年,田遇弘奉旨上南海普陀山进香,顺便前来苏州采买色艺双全的女子,被陈圆圆的艳名深深吸引,更被她的曼妙优雅弄得神魂颠倒,结果以重金强聘而去。

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6)

田家富有,有权有势,对一名普通妓女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比较满意的归宿。然而,陈圆圆是一个性情中人,她所看重的,乃是心灵的交流与感情的契合。田遇弘年老衰迈,俗不可耐;加之他姬妾众多,喜新厌旧,虽然占有了陈圆圆的肉体,却怎么也不能赢得她的芳心。

就在陈圆圆对冒襄的日夜思念中,那高高在上、俯视人寰的命运之神于不经意间向她瞥了一眼。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吴三桂邂逅相遇了。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奉命率军奔赴京畿完成狙击清军任务的吴三桂正要北归,突然接到皇帝召见的圣旨。明朝的衰微使得不少趋炎附势之人都在寻找出路,手握兵权的吴三桂突然受到皇帝的宠幸,田遇弘不禁把他视为一把“保护伞”,希望关键时刻得到他的庇护。因此,圣上召见之后,吴三桂又受到了国丈的盛情邀请。

为讨得吴三桂欢心,酒过三巡之后,田遇弘便将他的“宠物”——一代佳人陈圆圆唤出歌舞助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