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汉末武圣有声 > 第79章 养寇自重(第2页)

第79章 养寇自重(第2页)

被秦孝公否认自己推荐的治国之道,商鞅不怒反喜,过段时间再次面见秦孝公,阐述王道治国。

王道典范,非西周莫属。

秦穆公时百里奚施行王道之学,使秦国强盛一时,穆公也因此称霸。

秦穆公时期的辉煌,也是所有秦人的骄傲,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往日强盛。

秦孝公当时也非常心动。

不过考虑到秦国现状,他终究还是否定了王道之国。

商鞅两献治国之道,都被秦孝公否决,心中更是欢喜异常。

最终,商鞅在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那就是:霸道治国。

所谓霸道治国,就是以法家为核心,对内严刑峻法,对外军事扩张。

结合秦国当时弊病,立法进行革新。

秦孝公采纳了这种治国理念,艰难变法过后,秦国大治,国力日渐强盛。

纵观此事,并非商鞅推崇帝道与王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那两种治国之道,也正是为了试探秦孝公。

秦孝公若当时心动,采纳了帝道或者霸道,那么秦国就不是商鞅应该去的地方。

商鞅,也绝不会说出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道理相同。

贾诩两次献计,也正是为了更进一步试探关羽。

身为主公,仅仅拥有胸怀以及善纳忠言仍旧不够,还应该有分辨能力。

历史上的袁绍,手下谋士众多。

然而,袁绍自己优柔寡断,没办法从众多谋士建议中,选择出最正确的谋略。

这种君主,若手下人才不多之候,也许还能蒸蒸日上。

若手下人才过多,这些人才又有不同建议,反而可能让君主陷入两难境地。

这个时候,就需要君主自己拥有极强分辨能力。

贾诩先是献计,让关羽仰仗朝中公卿,好被召回朝中任官以后,能够与十常侍周旋。

这种策略,固然能够保关羽一时安稳,却也并非长久之计。

稍有不慎,关羽都会身首异处。

假如关羽毫不犹豫采纳这条计策,就说明关羽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早晚死于小人之手。

让贾诩欣慰的是,关羽看出了这条计策的隐患,毫不犹豫拒绝了。

第二条计策,养望于野,静候天下大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