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呢?听说她的眼睛一直在流血,她怎么了?她为太后的死太伤心了,如果太医不能冶好她……,不,一直可以冶好她的,太平一定会好的。有人在大叫,发生什么事了……?
()
李显抬起悲伤的双眼,看见一个太监,一个伺候可莉的太监飞跑了进来,“皇上……皇上,不好了,洛阳王用剑刺伤了可莉公主,如果不是被奴才们拦着,他还要杀了可莉公主。您,您快去瞧瞧吧。”
李显大惊,延宁要杀可莉?为什么?为什么呢?
安乐惊慌的跪在大厅中央,“父皇,您不能责罚延宁,他一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才会刺伤突厥的公主,父皇,您……。”
安乐只觉得心慌意乱,不知应如何为武延宁求情才好,韦氏道:“安乐,好了,让你父皇明白真相后再做判定吧。宣武延宁。”
太监忙下殿宣武延宁,不一会儿,武延宁神态自若的走上殿来,“臣武延宁参见皇上。”
李显见他镇定的样子,不由有些惊异,“延……,洛阳王,你为何刺伤可莉公主。”
武延宁微微一笑道:“皇上,延宁喝醉了。糊里糊涂的,现在已经记不起了。”
张柬之怒道:“胡说,我看你清醒得很。皇上,我国与突厥战事刚刚平息,实不宜因此事再生变故,臣请皇上严惩武延宁,以儆效尤。向突厥表示我国与之修好的诚意。”
宋景忙附和道:“皇上,臣附议张大人的柬言。”
武延宁轻蔑的看着张柬之和宋景,“你们怕什么?不过是突厥而已,如果他们敢以此为借口进范大唐,臣愿统领三军,奔赴边关为皇上解难。”
张柬之斥责道:“你就会逞匹夫之勇,你知道两国交兵要付出多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不能为你一人,便将整个大唐陷于战争之中。皇上,请皇上下旨,严惩武延宁。”
除李、武两家的大臣,其余人一齐跪了下来,“臣等请皇上严惩武延宁。”
李显一时慌了,不只如何应对。韦氏道:“众位不是在逼迫皇上下旨吗?”
张柬之道:“皇后,臣等一片忠心为皇上及大唐的社稷着想,决不是逼迫皇上,皇上……。”
李显突然看见薛崇简扶着太平走进殿中,众大臣一齐安静下来,太平眼包白布,无法看清殿中情形,薛崇简扶着她跪在李显面前,“太平妹妹,你怎么来了。你眼睛……。”
太平道:“皇上,太平公主谢皇上关心。皇上,太平得知武延宁身犯死罪,众位大臣群情激愤,要求您严惩武延宁以平息大唐与突厥之争,太平也知道武延宁所犯下的罪行非一死不能赎,但武攸暨只此一子,秋萍年老,孤苦无依,所以太平宁愿代武延宁一死,以洗清武延宁所犯的罪孽,只是求皇上准许太平死后能葬在洛阳,让太平终年可以嗅到洛阳的花香,听到洛阳的市嚣。太平不敢奢求可葬进皇陵,只请皇上把太平葬在身边,让太平……。”
正文 第十章 第五节 求亲
李显心慌意乱道:“太平妹妹,朕没有说要惩罚延宁,你何必……何必要代延宁一死呢?现在还不知道延宁为什么要去刺杀公主,如果真事出有因,朕一定量……,量延宁罪行轻重以示惩戒,太平妹妹,你起来吧,让朕来问问延宁,他为什么要刺杀公主?”
薛崇简正要扶起太平,安乐突然扑到太平身边,“父皇,臣儿也愿代武延宁一死,父皇……。”
韦氏大惊,“安乐,快起来,你象什么样子?”
安乐哭道:“皇上、母后,臣儿不管别人如何看侍臣儿,臣儿只知道延宁是侍臣儿最亲的哥哥,臣儿自回到洛阳便没了哥哥,是延宁象哥哥一样照顾臣儿,臣儿刚到洛阳时,没有人愿意理睬臣儿,他们嫌臣儿的外乡口音,他们嫌臣儿是您的孩子,臣儿生活在一片孤独和卑夷中,是延宁给了臣儿温暖和尊严,臣儿感激他,今天,臣儿愿意用臣儿的性命来报答延宁。”
韦氏听她提到死去的李重润,不由伤心得掉下泪来,上官婉儿跪下道:“皇上,臣妾也请求您饶恕武延宁,洛阳王年纪尚幼,必定是受人挑唆才犯下如此大罪,臣妾求皇上下旨彻查此事。”
众人惊异的看着上官婉儿,简直不相信她会说出样的话来,特别令他们吃惊的是她哀求的语气,这在婉儿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李显一时热泪盈眶,“好,朕就宽恕武……。”
张柬之道:“皇上,不能因为武延宁是皇亲就能对他有任何姑息的行为,皇上,公主怜爱幼子,其情可悯,但自古便没有母代子死的先例,武延宁身犯大罪,并非一死就能一洗他的罪衍,皇上,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臣请皇上以国家律令为重。”
一时大殿上鸦雀无声,良久,太平轻声道:“那张大人认为太平一死也不能洗清武延宁的罪行。太平的生命也不及突厥的一个公主吗?”
张柬之大惊道:“臣不敢,太平公主尊贵无比,这在整个大唐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臣怎敢冒犯,只是洛阳王所犯之罪……。”
太平仍然轻声道:“张大人,听说你怜爱你的幼子,甚至要等到他入睡后,你才能安歇,那么想必张大人也知道太平怜惜武延宁的一片心意,武延宁年纪尚幼,行事自然冲动,但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是大唐所急缺的人才,太平公主一介女流,死不足惜,既然突厥死了公主,太平就以自己的性命作为赔偿,想必突厥也无出兵的借口,张大人,这世上最重的刑罚不过一死,既然太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武延宁的性命,你又何必非要武延宁死呢?”
张柬之流泪道:“公主,非是臣故意发难,但国法难容,臣请公主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