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京1912街区 > 第十三章(第1页)

第十三章(第1页)

田氏于胜诉后,小小地很得了一点声名,知道她的人很多了,但是她从此益发放荡不羁。高尚的人,没人敢娶她。平白的人,她又不嫁。她用和尚赔偿她的名誉金,在社会上做一种放浪生活,归结成了一个不幸的妇人,也就不必提她了。县知事的考期到了,伯雍每日用功,把各门功课,已然温习得烂熟。他这次决心去考县知事,不但觉悟他自身的前途,应当把笔墨生涯弃掉,另换个来财较易的生活,便是为许多穷困的亲友,也应当及早改变方针,所以他此刻正怀着一个必得之心。是日电灯还没灭,便起来了,略事盥漱,喝了一点豆腐浆,便携了文具入场去了。试验场所,借的是象坊桥的众议院。他花一吊钱雇了一辆人力车,进城而去。此时街上行人尚稀,间或看见几辆车,看那车上乘客,多半手内提着墨盒笔袋,还有照旧时科考一样,胸前悬着卷袋,抱着场篮,里面装着饮食等物。俗语说得好:“不图名利,谁肯早起。”可见“名利”二字,真能把人指使得不成样儿。车进了宣武门,人便多了,车马也拥挤了,吆吆喝喝的,都往众议院灌了去。到了试场以前,下了车,只见人山人海,都是运命未分的候补县知事。这时那绿油的铁栅门,还没有闭,有许多警察,在那里守卫着。预考的人,都拥在门前大广场内,有看场规的,有彼此闲谈的,有就摊上购买食物的。

伯雍在人丛内,走来走去,也遇见几个旧同学的,他们也是来考知事的,内中当中学以上的教员的有好几位。他们都打算抛却这清苦的生活,钻入宦途。他们见了伯雍都说:“你也来了!”伯雍说:“可不是。我在首阳山上饿不起了,又有许多人直逼我,打算弄个知事做做。你们大概也要改途。但不如这彩票谁能中?你们看,这里俨然是个宝局,咱们红着心跑来,与市上那群赌鬼有什么分别?我想一星期以后的事,咱们此刻谁也不知道。”说罢大家都笑了。这时日光已由城垣射过来了,那场门还不开。本就起得早,在此站了足有俩多钟头,大家都有了倦色,只得蹲在地下,三三五五地聚谈。有的说,做县知事在南省好,因为富庶有钱。有的说,在边省好,因为风气不开,知县说一不二。有的说,将来我分发到奉天。有的说,将来我分发在江苏。你言我语,真跟说梦话一样。这时只听隆然一声,那铁栅门开了,大众狠命地往里拥,仿佛谁先跑进去,谁便是县知事了。那守卫巡警,早把大家拦住,说:“不要挤!等着点名。叫谁,谁进去。”大众只得住步。但是好挤的人,或是不讲秩序的,依旧往前头钻,仿佛钻到前面,立刻便占许多便宜。此时大门道内,也放着一张公案,座上一位官员,仿佛旧时科场的监临御史一般,在那里监视点名,发放卷纸。伯雍此时,心中不觉暗笑。他见景生情,不觉想起小时候,有一年在国子监考恩监,有一位御史老爷,高坐席棚之上,监放号签。伯雍和几个同学的,见他呆头呆脑,坐着不动,竟绕到席棚后面,用小刀子把缚杉篙的绳子,寻那吃力地方,给割断一根,连忙跑到前面。那位御史,正自不耐烦地办他的公事,不想座下木板一沉,他的椅子也随着往后一倒,把这位御史摔了一个倒仰,惹得全场大笑。那位御史,是位有涵养的人,一点也不着恼,叫左右把椅子扶起,依旧放他的号签。小时候一味淘气,不顾道理,后来思之,实深懊悔。不想今日来考知事,已是知道利害,彼有家累的人,一点轨外行动,也不敢有了。再说前清时代,科考举子,任是贫富,都是衣冠中人,一个个真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读书种子,国家社会,都知道另眼看待。如今无论考什么,也见不出什么体面来,纯粹是饭碗问题。社会的组织变了,读书人自然没有从前有价值。

这时有许多职员,拿着花名册,点名,往里放人。按着卷子上号头,各归本号。场屋比从前讲究,要照从前贡院,那真比坐牢难受。点完名,外面已然十点多钟,题纸也下来了,大众正自揣摩。忽听外面一阵革靴佩刀之声,既而有一大队警察,穿着极新的制服,荷着枪。有一位长官,带着在各号场屋檐下,巡逻一周,气象至为森严。从前的号军,有名无实。如今的号军,是用精壮警士。文事武备,萃于一堂,也是一种奇观。外面安静了,屋内又吵起来,穷酸的恶习,无论到哪里总改不了,作文便好生作文结咧268,偏要嘴里瞎哼哼。一个人哼哼也倒罢了,许多人同时哼哼起来,而且又是各地口音不同的人,实在难听得很。伯雍向来是低头作文,不会哼哼的。他也不管旁人,只顾去写。他有时停笔休息,也能看见许多可笑的现象,木板上的揭示269,不到一点钟便来一次,无非某号某人,因搜出夹带,已被扶出等事。没有两个钟头,伯雍已然完卷了,但是不能放他一个人出去,因为关防极严,门禁至紧,非至若干人,不能启关。他此时已然饿了,幸有场内发放的食物,两片面包,夹着一片咸肉,他吃完了,交了卷,不能再入试场,只得在指定地点彷徨。外面已然有四点多钟,才凑足人数,另由一股线路放出去。他回到报馆,已然乏极了,睡了一个觉。晚上,应当办稿子,他详详细细地写了一篇新闻。歆仁一见,非常喜欢,晚饭时特别添了两个菜,给伯雍慰劳。次日一早,伯雍照旧去入场,他拿出奋斗的精神,期在必得,消极思想一点也不敢有。如此三场,一礼拜后,发榜出来,在京兆籍贯里面,他却来个第一名。同时看榜的人,都替他称贺。他看见他的名姓,高悬在榜上,不知是喜是忧,但觉得心中直跳。他回到报馆,去报告大家。众人于是都呼他作大令270,别的朋友也听说了,还有给他荐人的。倒是歆仁明白官场情形,他说你们别看伯雍考第一,他中不中还在两可呢。这次县知事试验,重在口试,什么叫口试,便是相面和填履历。伯雍有资格没履历,这是他第一吃亏地方,再说年龄将够三十岁,老袁这回的意思,绝对不要新进青年去当地方官,所以他无论考多高,一到口试,便得跌下来。但是也未可定,笔试究竟是要紧的。这三场若不及第,那就算完全没希望了。可是伯雍听歆仁这样一说,已然凉了半截,鼓着腮帮,向歆仁说:“这些话你若与我早说,我不便费劲报考了。”歆仁笑道:“当时我若跟你说破了,你便不入场了,咱们的报哪里去得这样的新闻?”伯雍也笑道:“你这人可气极了,竟为你打算,一点也不为朋友打算。”此时有主张教伯雍赶紧留胡子的,伯雍说:“后天就口试了,现留胡子,哪里赶办得来。天生的没有做官机运,权当游戏便了。”

口试那天,比第一试还麻烦。伯雍到场一看,他竟自呆了。别人都是蓝袍红青马褂、青缎靴子、瓜皮小帽,伯雍依然普通衣履,一点官味没有。他连连叫苦说:“坏了!我为什么不借一身常礼服呢!无怪乎老官僚看着不入眼。”这时主考官已然入了座,有许多职员和警吏,在左右伺候着。第一班已然叫进来受试。试场是个议事厅的形式,主考在讲台上坐着,与试的人,都在下面条凳上赐坐。叫谁,谁上去,便仿佛人市一般,一一经买主相看问询。

部位主考是现任内务总长,袁总统头一个信任的人。他在前清时代,不过是个文巡捕。革命以来,际会风云,一跃而为内务总长。他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手腕,但是专门会做官,也可以说他是个能吏,完完全全的是个官僚模范。这时有两位四川人,坐在条凳的末排,恰与伯雍挨着。他二人一边偷看那主考,一边很奇怪地小声道:“他不是原先学政衙门巡捕吗?你忘了,有一回考童生,咱们去见学政,他竟百般地为难,勒索门敬271,被许多秀才围上打骂一顿。你看他如今竟当总长了,而且是大主考?不想咱们活了半生,反倒考在他手里。”一个说:“今天的事,很危险呢。好在当日闹事的人多,他不能一一记住咱们的名姓,不然岂不被他暗算。”其实这事主考早已忘了,而且事隔多年,以他现在的地位而论,他正做未来的梦。过去的痕迹,早已不复记忆。

这位主考,年纪不过五十来岁,论理应当很康健的,但是他的神态,觉得很颓宕。他的头发,在顶门上乱蓬蓬地立着,看不出是平头是分头来。脸上的颜色,枯涩青白,一点血色也没有。他的鸦片烟瘾,大概在二两以上。他的鼻梁很高,或者他得了他这鼻子的益处,胡须也很浓黑的。他的眼睛低着看各人履历,在前面看不见他的眼珠,只见两道眉毛,隐着一双极深的眼睛,似乎有点疲倦,不爱翻眼皮的意思。他所坐的一定是一把极大的安乐气椅,因为他的身子,差不多全沉在桌面以下,他差不多成了半躺半卧的形式。他身体的羸弱,由他的坐相上,可以看出来。有的说总长这几天正患痔疮,无怪乎他不精神了,但是他为袁总统考取贤才,任是怎样疲困,也得尽他典试的职责。这时忽听座上叫到伯雍名次上,他答应一声,走到那讲台下面,循级而上,立在主考面前。那主考微微一抬眼睛,把伯雍看了一看,也不知他心里中意不中意。他大概没有伯乐一般的眼力,既而又低下头去把伯雍的卒业证书和简明履历看了一看,问道:“你在东洋留学几年?”伯雍说:“六年。”主考又问道:“回国后做过什么事?未留学以前当过地方官没有?”伯雍道:“学生在宣统三年以前,所度的皆是学校生活,改革以来,只在社会上以笔墨为生,不曾做过地方官。”主考见说,点点头,用朱笔,就伯雍名字上,画了一个记号,口试算完了,有人指引而出。

伯雍对于主考在他名字上所画的记号十分怀疑。他不解是什么意思,甲等乙等丙等呢,也不知道。或者是个落第的记号。但在前三场,自知考得很优,这次若是落了第,何必汉文科学地考得那样严,临完只为目光不对,便把人摈斥?不如起初便不用考试,把相面的金刚眼聘作大主考一一经他相面,岂不简决呢?伯雍一边怀疑着,一边出了众议院,雇车回报馆去了。他的运命此刻尚不能决,非俟大榜出来,不能明白所以。但就目下趋势言之,他的前途似乎益发暗淡,他依旧恢复了他不竞的主义,平淡地生活。知事的中不中,他简直不问了。

大榜悬出来了,是日看榜的人很多,垂头丧气回去的也实在不少。伯雍知道榜出来了,但是他懒得去看。若说他没有得失之心,他此刻还没有那样火候。再说他此次报考,多一半是受了秀卿遗族无人照管的刺激,他若真得了县知事,打量多少能行点救贫的事业,绝不至照现在这样有心没力,所以他必得的心很盛。既闻发出大榜,他心里不住地震动,生恐榜上无名,落个无趣,所以他懒得去看,只得求一个识字的馆役先去看看。少时那个馆役跑着回来,喘息还没定,便向伯雍说:“宁先生,您您您中了!榜上有名字。”伯雍说:“真的吗?”馆役说:“将来我还求您携带,我敢冤您吗?”伯雍说:“这倒累你一荡!晚上请你喝酒。”此时伯雍少微把心放下一点,胆子也壮了,自己穿上衣裳,出了门,忙叫一辆车,跑至象坊桥众议院前面。下了车,只见看榜的人实在不少,但是脸上透出笑容的,多一半是年老暮气之人。伯雍没工夫察看别人,先在榜上寻他的名字,甲等里面没有,他已慌了。只得去看乙等,依然看不见他的名字,暗道:“我被那馆役冤了!”没法子,去看丙等,他的名字便在前几名内写着。他此时不慌了,他反倒生了气,暗道:“不中就不中。为什么把我翻到丙等里面?什么气都能受,这个气受不了,大爷有两只手,有心思,有脑力,到处可以吃饭,不是一定指着县知事吃饭的。不玩儿了!”当下他气愤愤地回去了。你道他为何这样生气呢?按着定章,凡考列丙等的,须入一年政治补习学校,然后才能分发出去。因为考丙等的,都是不曾做过地方官的,所以特别规定这一条。以伯雍的知识学问,便是当总长去,也不能说是外行。如今为一个县知事,教他入一年学,他觉得非常可耻,所以气得他很要命。再说这个政治补习学校,所聘的教员,多半是这次知事试验落第的先生们,落第的不能说是没学问,但是他们也是因为经验不足才落第的。拿没经验的人,要教人有经验,那简直是使不会说外国话的人教人深通英语。天地间哪有这个道理呢!可是这个学校,明明是为教人有经验的,照他的办法,不用说一年,便是在学堂一辈子,也不能有经验了。庞士元非百里才,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判定三分大势。他们的才干,是由哪里经验的?也不过多读书,胸中有道理便了。只有经验,没有道理,也不过和油盐店掌柜的一样,便是勉强大小做个官儿,究竟见不出什么治绩来。所以用人行政,不必问这个人有经验没有,但须访问这个人有道理没有。再说猾吏的经验,在乎舞文弄墨,避害趋利,拿做官当作一种营业,虽有经验,也不见得有造于民,所以伯雍深知入一年学堂也未必得着经验。便使他得着经验,也无非是刻板文章,一天便会的。他决计牺牲了这个知事,仍然做他那笔墨生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