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把梯凳拿来。”掀开帘子的手撤了开来,自有文闻氏的贴身大丫鬟接手,被文闻氏称为二嫂的女子转身招呼着下人准备迎人下车,对于文闻氏的到来,她显得非常的迫不及待。
下人们很快搭好了梯凳,文闻氏率先下了车,刚刚双脚落地站稳,二嫂闻廖氏便抓住了她的手掌,两个人就像少时一样,欢喜的四手紧握。
“我可等着你了,不枉费我一大早站在这里。”闻廖氏一边将文闻氏往门里引,一边小声的埋怨着,“你怎么才来啊,我还怕你今天不来呢。”
“来,怎么会不来,家里那么大的事情,我要是不来就是我的不是了。”文闻氏抿嘴一笑,她们已经不是儿时可以大笑大嚷的身份了,只是儿时的情分沉淀到如今,依旧让彼此对视的时候心怀喜悦。
“你哪能不是呀,你哥哥要是知道你这么说了,一定又会教训我了。”闻廖氏小声的回了一句,酸溜溜的显然又是在抱怨文闻氏的嫡亲兄长爱妹如命。
“哎呀,你这都多少年了,你还记得那时候的事儿,也好意思说,当初是谁先干的坏事儿转头就想往我身上推?结果被抓了个正着,连我想要帮忙顶罪都没法儿。”文闻氏瞪着眼,将闻廖氏每次见她都会唠叨的事情再反驳一次。
“说不过你说不过你,怎么着都是你有理就对了,对了,你就一个人来了?婉清丫头没来吗?”闻廖氏将每次姑嫂俩碰面必备的话题一言带过,转头就说起了正经事,而正等着她这个问题的文闻氏则直接瞪大了眼睛,转头向后看去:“哎呀,跟你一聊,我把我们家婉清都给忘记了。”
被文闻氏的贴身大丫鬟抱下车的文婉清闻言在心里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明明都是三十几岁的妇人了,一个是执掌全府中馈的太太,一个是家族书院教书的先生夫人,碰到一起了还是如同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样,你来我往的就像在自家院子一样,连自己女儿都丢到脑后去了。
“哎呀,那倒是我的错了。”二嫂闻廖氏点头接下了文闻氏的埋怨,顺手就从大丫鬟手里拿过了一个荷包,看也没看就塞进了文婉清的手中。
第四章 多子
“还不赶紧谢谢二舅母。”文闻氏没有跟闻廖氏客气,示意文婉清大方的将文闻氏给的荷包收下,连让文婉清打开看看的意思都没有,当然,按照这些年的教养规矩,未出阁的女子接到了长辈的打赏,也很少会当面拆开来细看的,除非是长辈的要求。
不过文婉清却知道,自家娘亲没有让她当场打开荷包并不是因为教养的礼仪问题,而是因为不想太惹眼,闻府虽然是大梁王朝的大家,但是在婚嫁上很少限定门当户对,从而也导致了闻府的媳妇女婿上至朝廷官下至商贾艺匠,各色人物皆有。
闻廖氏的家族便是商贾出身,能够嫁给闻府的嫡系二子,不少人都眼红廖氏的好运,尤其是在平日的聚会中,一方面羡慕着廖氏身上的穿戴不俗,另一方面却又在背后嘲讽着廖氏的财大气粗。
上辈子的文婉清曾经在不少的聚会场合听到过这样的窃窃私语,只是当时文婉清三皇子侧妃的地位让那些女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在文婉清面前说道,毕竟文婉清跟三皇子妃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亲密。
文婉清此时不过六岁,睁着大大的眼睛将二舅母递给她的荷包直接揣入了自己的袖袋中,让正准备伸手过来接的贴身大丫鬟乐杏儿楞了楞,却又很快回过神来,就着之前的姿势帮着文婉清整理了一下衣袖,随即便退了下去。
“哎,这孩子,真是个不客气的。”文闻氏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刚才还在发呆,这会子手脚那么快,就像是怕被人抢了一样似的直接就将二舅母给的荷包塞自己袖管里了。
文婉清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与二舅母闻廖氏和母亲文闻氏对视了一眼,随后便乖巧的立在一旁,没有像别的孩童一样东张西望四处打量也没有转头跟自己的丫鬟窃窃私语,小小年纪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那边,沉稳的如同十来岁的女子一般。
闻廖氏有些诧异,不由得多看了文婉清两眼,发现文婉清真的不为自己的目光所动之后,她转头略带埋怨的看着文闻氏:“你这人真是,孩子还小你拘着她干嘛,上次我见她的时候还灵动的很,怎么这才没几天就跟个小大人儿似的,她才六岁啊。”
“你这可真是冤枉我了。”闻廖氏的话像是说在了文闻氏的心上,她伸手抓过闻廖氏的手,两个人并排往水榭的穿廊上走去,“这孩子你可以说是看着长大的,有什么好东西适合女儿家的,你都是第一个送来,我也不瞒着你,婉清自打过了六岁生辰之后,整个人便沉稳了起来,家里的书阁原本只有老爷和大房的几个大姑娘去会写写画画,偶尔找两本书来看看,生辰过了没两天,院里找不到婉清的人,我吩咐人去寻了寻,结果就发现她自己站在书阁靠窗的桌边,规规矩矩的在练大字,老爷直接就夸奖她了,转头就送了几方砚台和徽墨过去。”
“那是好事儿啊,婉清姐儿自个儿懂事了。”闻廖氏白了闺蜜一眼,原本还以为真的有什么事情呢,没想到居然是跑她面前来显摆了,“你就可劲儿的刺激我吧,我身边那三个小子,没有一个这么乖巧可心的。”
闻廖氏语毕转头看了一眼跟在她们身后两步远的文婉清,步伐平稳裙摆不颤,用来束发的绳头上,半个小指头尖大小的两颗洁白珍珠轻微的晃动着,当她们停下脚步而文婉清也跟着停下的时候,那两颗珍珠瞬间便纹丝不动起来。
越看心里越欢喜,闻廖氏不由得有几分后悔,刚才塞给文婉清的那荷包里的珍珠是不是小了点,虽说是少见的金色的和黑色的,但是也只能孩童的时候玩玩戴戴,再过两年就只能用来看看或者打赏下人了。
闻廖氏心里琢磨着一会她应该抽个空,回去找一匣子的东珠来,不论文婉清现在还是以后,都可以打打头面串串手串的,比那些个小的好玩的多,也能用的长久的多。
文闻氏眼看闻廖氏停下脚步回头盯着自己的女儿开始发呆,不由的在心里感叹了一句:真是各花入各眼,别人家的总是好的。
自家的二哥因为小时候的调皮淘气老往外跑,认识了京城商贾大户廖家的千金,商贾之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两人几乎可以说是从小玩到大的。
年岁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了亲,廖氏当时只带了三十六台的嫁妆过来,但是人人都知道廖氏的一台嫁妆是要四个人抬的,当时就把闻府的一干女眷羡慕的不能自已。
好在闻府与其他的府邸相比,对于银钱方面看的还是比较淡的,整个闻府的人都知道二太太嫁妆丰厚出手阔绰,却也没有人会舔着脸凑上去就为了讨个赏。
而廖氏自己也争气,在闻府里虽然不管中馈,但是只要年节大事儿,她都会出来帮忙,而且归她管的事情,件件都是利落干净,很得家里的长辈夸赞,跟族里处的好了,自家里自然也是其乐融融,闻家老二本就是个大方的性子,娶的媳妇儿又是自小看中的,夫妻两人生活融洽,竟然一口气三年抱俩,而且都是大胖小子。
这让只有一个女儿的文闻氏想起来眼热不已,关键的关键,闻廖氏在去年又为闻家诞下了一个孙子,公婆大喜,可以说她在闻家内院就算是横着走也没人敢说什么,文闻氏可不止一次向自己的闺蜜打探她拜的是哪家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