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心想,这小皇帝闹出的阵仗也忒大了些,如此兴师动众,那顺源周氏哪儿还坐的住,他赶忙道:“兰某真是有愧陛下厚爱,只是兰某在此处将养着没什么事情,可秦大人他们几个却是要回京复命的,齐指挥使倒不如护送着几位同僚先回京,免得他们路上再遇见什么情况。”
“这事儿陛下已经交代过了,马军司那边也来了人,专程护送剩下几位御史台的大人们回京复命,兰大人便不用担心了。”
“……”
本以为将步军司派来阵仗已经够大了,没想到马军司也被指派来了人,这禁军三大司除了殿前司以外,眼下在这小小的襄垣县城中居然凑齐了两支禁军队伍。
兰亭震惊之余还在担心这被派来的步军司和马军司是否靠谱。
毕竟他要将证据交给秦释他们,那几个人又手无缚鸡之力,万一马军司里混有虞川舒氏或顺源周氏的人,他在鬼门关走这一趟岂不全白费?
那齐指挥使似是看出了兰亭的心事,眼瞧着四下无人,便低声开口道:“兰大人放心罢,来的都是自己人。”
作者有话说:
霁月:朕能怎么办?自己的人自己宠喽~
兰亭:你也太夸张了吧!!!
第62章归来
兰亭见齐副指挥使一副作贼般的样子说出“自己人”三个字,险些惊掉了下巴。
他离开南安城也不过两个多月,这小皇帝便有如此大本事将禁军真正收入自己麾下?
他倒是愿意小皇帝真有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可想一想总觉得这其中还有故事。
兰亭和这齐副指挥使不相熟,便也不方便多问这其中到底内情,他只是笑的如沐春风,看起来像是马上就将齐副指挥使真当自己人一般说道:“那兰某和御史台的同僚就麻烦各位大人们了。”
“兰大人不用客气。”齐副指挥使拱拱手,又从身上摸出一封信,递给了兰亭,“这是陛下吩咐我等特意带过来给兰大人的信,因为事出紧急,陛下又担心着各位大人的安危,故而叫我等连夜出发,便也没有专门派慰问使前来,只让带了这封信过来。”
兰亭接过信封,封面上写着“定安亲启”四个字,他妥帖的将信放在房间内的桌子上,又正袍敛袖朝南安城方向遥遥一拜,算是谢过皇恩。
兰亭和齐副指挥使又寒暄了几句,后者很体贴的离开了卧房,让兰亭继续好好在房间里休养。
待齐副指挥使离开,兰亭拿起了桌上的信,重新躺回床上将信拆开。
信封内只有薄薄一张信纸,上面的字迹平稳有力。
「朕听闻你与御史台众人在郢州境内遇刺,甚是生气,你好好休养,切莫着急归京,余下之事,朕自有办法,两月余不见,不知定安是否念朕?朕念你身体康健与否,观信之余,若有心力,望余书信一封,交由马军司副指挥使,一并带回。」
兰亭读着信,嘴角噙着一丝笑,他反复看了两遍,内心甚是受用,待他将信装回信封,放空了片刻,便从床上起来,打开门,问守在门口的小厮要了些纸笔过来。
三日后,由禁军马军司副指挥使亲自护送的御史台一众人回到了南安城,彼时正直朝会,霁月宣了前去办理郢州一案的御史台众人前来宣政殿觐见。
御史台一行人离开襄垣县之前,兰亭将福德楼老板所呈交的账本交给了秦释,账本上记录了福德楼经营期间的账款进出情况,均有迹可查。
秦释在宣政殿上当着众臣的面,念了几笔有问题的大宗款项,又说明了他们在郢州的所见所闻,带他一一禀报完毕,宣政殿内一片寂静。
霁月垂眼看着宣政殿上一声不响的众臣,怒火中烧,他厉声道:“诸卿怎么不说话了?是没话说,还是你们也仗着自己的士族身份,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不敢说了?谁给顺源周氏这么大的胆子,敢明目张胆勒索商贾,阻碍御史台办案,还派杀手追杀朝廷御史?!”
霁月的声音回荡在宣政殿内,诸臣皆垂首直视地面,只有舒明远直视霁月,朗声说道:“陛下慎言!顺源周氏究竟有没有那商贾说的这般行事,还需详查,再者说,即使顺源周氏确有敲诈商贾一事,御史在郢州境内被刺杀一案,也不见得就是顺源周氏所为,我朝的士族都讲求家族在一地而居,周氏宗族根基在顺源,手怎么能将手伸到郢州,真要说起来,这郢州可是文氏宗族所在地。”
证据已经放在眼前,舒明远还能睁眼说着瞎话,可见他确实不将霁月这位皇帝放在眼里。
“舒大人也慎言罢。”未等霁月梳理好措辞开口,珠帘后的舒太后先开了口,“郢州文氏的主家文秉霖将军正在渡口镇守,舒大人这番意有所指,也不怕伤了边疆将士的心。”
“太后娘娘此言差矣,文氏若真行得正坐得端,凭臣说什么,自然都于文将军无碍,刺杀御史一事,凶手无一活口,审问不出个一二来,怎么能说是顺源周氏所为呢?刺杀御史乃大罪,顺源周氏亦是我大梁的名门望族,真因误会得罪了周氏,朝廷也落不到个好。”
听着舒明远一字一句赤裸裸的威胁,霁月掩在大袖下的手不自觉握成了拳头。
刚进宣政殿朝会没几日的霁明适时站了出来:“舒大人不妨先少说上两句,御史此番前去郢州,本是为了查舒氏族人欺辱百姓一案,舒大人也听到了,经查明,舒氏族人欺辱百姓为事实,舒大人作为虞川舒氏的宗族之长,亦有管教不严之嫌,今日这些事,大人怕是还要避避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