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汐这副全副武装,一到打鼓场就成了村里人的焦点。
有村民好奇的问道:"这是谁″?
"还能是谁?新来的知青呗″。
"你看她瘦的这样,全身捂的这么严实,手上还戴着手套,就不是干活的料,这不是给咱们村儿添麻烦吗″?
"对了,王大嫂,住你家的那个女知青怎么样?看起来还像个有钱人,给你家交多少伙食费″?
"别提了,那大小姐嫌我家床板硬,昨晚烧水洗澡都用了我一整缸水,好多柴火,这还不算,嫌弃我做的窝窝头不好吃,哈嗓子,要不是大队长安排的人,老娘早就不伺候了"。
"王大嫂你可别得了便宜又卖乖,比起在张家搭伙的,姓刘的女知青,穷的叮当响,又抠门,全身上下拿不出1毛钱的知青要强多了吧"。
王大嫂想起那5块钱,咬了咬牙。
"你说的对,我再忍一忍"。
这边村民对新来的知青观感不好。
杨晓琴本身家庭条件不错,为了个男人报名上乡。
知青点人多住不惯,当天晚上就有人翻自己的包袝,当天晚上大吵了一架。
昨天晏汐去了镇上拿包裹,不知道昨天一大早杨晓琴就告到大队长家,有人手脚不干净偷自己东西。
大队长没办法,当时就让人挑了两家村民,前去搭伙。
杨晓琴没办法,只好去了王家。
在王家住了一晚上,王家的大嫂又刻薄,用了点儿柴火烧水洗头洗澡就被骂。
杨晓琴长这么大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
此时正在郭子毅身边儿哭呢。
"子毅哥哥他们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对我?我要回家……呜呜"。
"晓琴妹妹,乡下的条件就是这样,等习惯了就好了,快别哭了,在别人家住,要学会与王家人好好相处,老乡们都很和蔼,你要慢慢的接受他们"。
"子毅哥哥你变了,你怎么能向着他们说话"?
村民们虽然在这里集合。
大家的目光若有若无的注视着杨晓琴的动静。
见这个女知青从头到尾的抱怨王家伙食差,烧水用柴火都小气。
众人早就忍不住气。
虽然柴火和水不要钱,但是现在村里从老到少都去修路,每天都累的要死,捡柴火和挑水都是利用空余的时间。
能省一趟就省一趟,看着这个新来的女知青这样浪费,王家人自然不满。
此时看着知青们满脸嫌弃。
王家人更是气的不行,家里的姑娘就要说亲事,这个女知青这样败坏自家的名声。
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家很刻薄。
以后女儿还怎么找得到好人家?
"大队长,我家不借给这位女子亲居住,你让她去别人家吧″。
大队长看了王丰田家的一眼:"王嫂子,你别闹了,大家都这么忙,没功夫听你们打嘴仗″。
"大队长,这女知青实在是不识好歹,你看她的嘴里说了几句好话,来了半个小时就在这谷场上哭了半个小时,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人欺负她了"。
大队长被王家人吵的没办法,来到知青站的位置。
"杨知青你是不是不想住在王家?如果你不喜欢住王家你就搬回到知青点,你们挤一挤凑合一下住在一起,免得麻烦"。
杨晓琴哭的声音一顿。
"大队长,我不搬回去,就没有别的地方能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