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入地金牛的功效与作用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晨晨上学去了,丰晓把网络接好,搜索“永和九年”和“道之为物”。

结果如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在山阴(绍兴)兰亭集会“修禊”,会上,与会之人各作诗文以贺盛会,王羲之为这些诗文作序,是为《兰亭集序》。

王羲之祖父王正曾为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伯父王导是东晋丞相,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军事统帅,他自己先后任临川太守、征西幕府参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右军参军等职。

谢安: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录尚书事……,他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淝水之战”。

以王羲之、谢安这样的政界、军界的高层人物,和一群文学爱好者,在绍兴兰亭喝喝酒、作作诗,搞文学沙龙,你觉得这事情有多少可信度?

《兰亭序》中提到:“无丝竹管弦”,以政界的高层人物,和一群附庸风雅的才子,有酒有诗,却没有丝竹管弦?没有丝竹管弦的另一层意思,大概是说,除了参与聚会的人员,'奇+书+网'没有闲杂人等,都是自己人。而聚会之地呢,放着高堂大屋不去,偏偏选在兰亭,亭有什么特点?亭的特点就是高,对四周的视野控制极佳。

修禊:一种古老的消灾祈福活动。而王羲之公开主张“事君行道”,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讲究随遇而安,与黄老之道颇为契合。

三百年后,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突然对《兰亭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兰亭序》问世三百年内,都籍籍无名,为何到了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的唐朝,却声名鹊起?

第5章

更难以理解的是,为何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都要求死后将《兰亭序》随葬?难道《兰亭序》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必须永远被埋藏,不能为世所知么?

而千古绝唱《兰亭序》,便是在这个时期神秘失踪,它的下落,成为千古之谜,有个说法,说是武则天去世后,《兰亭序》真的陪她随葬,就在今天乾陵内,而乾陵,从未被打开。

一千四百年后,绝顶聪明的乾隆皇帝,也突然对王羲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众多王羲之的真迹都淹没在历史的风尘里,《中秋帖》、《伯远帖》、《快雪时晴贴》却让乾隆欣喜若狂,在故宫中单辟一间屋子,命名“三希堂”,自此,乾隆的很多时间都在三希堂度过,一生爱好广泛、见多识广的乾隆,为什么对王羲之的这三幅并不算突出的画如此感兴趣呢?他的大量时光,究竟在三希堂中想什么呢?

话说王羲之的邻居赵老先生,与王羲之家族有几代通家之好,唯一让这位赵老先生觉得遗憾的是,王羲之一生书画无数,然而却没给自己写过一个字,这天,赵老先生来到王羲之家,说明来意,想求王羲之给他写几个字,王羲之一听不由得一阵惭愧,多年的邻居一个字也不给写,是在说不过去,便要赵老先生准备好纸笔择日书写。

第二天,赵老先生来到王羲之家,铺好纸、研好墨,只见王羲之提起笔,蘸足墨,双眉微凝,深吸一口气,便要落笔,突然,王羲之双睁圆目,抬头对赵老先生说:“老先生对不起,今天我没感觉,不知道这字怎么写了,咱们两家几代修好,一定给你写幅好字,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友谊,这样吧,你后天来,让我考虑两天”。

求人写字哪能强迫人家,赵老先生虽然心里不爽,也没有别的办法,再说人家也没说不写,只能嘴上高兴地答应,并约好后天下午写。

到了第三天下午,赵老先生按照约定来到王羲之家,铺纸、研磨,王羲之提笔,刚要写,又抬头对赵老先生说“老先生,我今天的感觉还是不好,你后天来吧”。

赵老先生心想:你给别人写字都是一气呵成,为何给我写几个字就这么难?折腾好几次,还找借口说没感觉,无奈,只得回家。

又过了三天,赵老先生又到了王羲之家,王羲之望着铺好的纸,足足端详了半天,赵老先生心里想:你可别又没感觉啊,只见王羲之突然提笔吃足墨汁,在纸上突然一画,黑点飞溅,可刚写了一个横笔,只听得王羲之“啊”的一声大叫,毛笔落在地上,人也向后晕倒,抢救无效,一代书圣就此与世长辞。

武圣关云长、茶圣陆羽、文圣孔子的死,历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千古名篇《兰亭序》的作者,书圣王羲之的死疑点重重。

王羲之的死,让赵老先生十分难过,本来是想求几个字,没想到才写了一画,倒把王羲之给累死了,于是这幅没完成的画便成了王羲之的绝笔,为了纪念,赵老先生命后人好生收藏,以资纪念。

六百年后,赵老先生的一位后人,开创了堪与盛唐比肩的伟大王朝,虽然这个国度曾一度与北方蛮族征战不休,并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战绩,但最终仍免不了偏安江南的命运,其轨迹竟然与王羲之生活的晋朝轨迹如此相似!

这个朝代叫宋朝,这位后人叫赵匡胤。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时间又过了八百年。

转眼来到清朝,一日,乾隆微服私访到一农家,见这家主人虽贫寒,然谈吐不俗,不似一般农夫,两人谈兴甚浓,不觉间已是掌灯时分,主人温酒准备与乾隆小酌几杯,但觉窗棂破损,冷风入室激得人直打寒战,这主人便想找出几张纸糊上,无奈家贫得连几张纸也找不到,只好抽出祖传的一卷黄纸,准备糊一下窗棂,乾隆猛然间瞥见这黄纸上有墨迹,便道:“慢着,让我看看”,乾隆拿起纸,仔细端详,只见这纸上只有一道黑墨,其余是星星点点的墨汁,道:“老兄,你这张纸哪来的?”

“祖上传下来的,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这张纸卖不卖?”

“这张纸还能卖?”农夫睁大眼睛。“你我有缘,送给你了”。

“不行,你一定要卖,你开个价吧”

“您这位兄弟真客气,给几文钱,够你我兄弟吃几碗薄酒就成”

“好,我给你二两银子”,此纸虽为乾隆所有。

乾隆回宫后,将其挂在墙上:“众位爱卿,说说此画如何?”

“这是画么?”地下不禁窃窃私语。不过谁也不敢说实情,只得顺着乾隆的意思奉承,讨好乾隆:“此画风骨刚劲,一看就出自大师手笔”、“一字与星星点点的墨迹配合得出神入化”,乾隆皆含笑摇头。

这时,乾隆把目光转向纪晓岚:“纪爱卿,你意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