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玄奘精神对大学生的启示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人逢喜事精神爽,胆子也会变大……原本战战兢兢不敢公然露面的玄奘这会儿也顾不得许多,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好了西行所需的马匹干粮等物品。不过玄奘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转机冲昏头脑,光天化日的与石盘陀见面,而是休息了一个白天,等到第二天日落时分才牵着马躲在草丛里,准备与石槃陀接头。

漫长的等待最是难熬,相信玄奘当时也在担心,唯恐石盘陀出尔反尔不能如约来到。可以说,玄奘已经把西行的希望全部押宝在了这么一个结识不过一天的胡人身上。也许是诚心所至,也许是佛陀保佑,第二天太阳下山后,石槃陀如约而至,还带了一个年长胡人,牵了一匹马一同前来。

可能是没有在沙漠里行走过的缘故,当玄奘看到石盘陀带了一个老头子外加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来到自己跟前的时候,心里很是不爽。玄奘当时的想法可能跟一般人差不多……带路,当然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驮行李,当然要高大强健的好马,你带一个老人一匹老马来,岂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石槃陀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之人,一看玄奘的神情,连忙解释说,这个胡人虽然年长,但是从瓜州到伊吾之间的大路走了不下数十次,而他自己虽然年轻健壮,但对沿途边关哨卡和水源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及老胡人,所以才把老胡人请来带路。不过这个老胡人并没有一上来就开价,说带一次路要多少多少钱,他也知道僧人没钱,只是郑重其事的告诫玄奘:

〃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遇无免者。徒侣众多,犹数迷失,况师单独,如何可行?愿自料量,勿轻身命。〃

意思是说,西去之路太过艰险,远方还有一条流沙河阻隔,如果遇到沙漠里的怪异天气,几乎没有能够生还之人。那些结伴而行的僧侣商人尚且经常迷路失踪,更何况一个人上路,希望师父您三思而后行。

老胡人这么说当然是出于好意,一方面是劝告玄奘打消西行的念头,即便玄奘坚持,他身为向导,也有责任把可能出现的危险实实在在的告诉玄奘,让他有心理准备。这时的玄奘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

〃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这里的贫道,不是指道士,而是一种谦称,意思是我为了追求大法,立下志愿向西而行,不论遇到多少危险和困难,如果不到婆罗门国(即印度),就绝不东归,就是死在半路上也决不后悔。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会左右为难,但是彷徨犹豫不会让你离成功更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和信念,玄奘才能一次次的在困境中突围而出。

▲虹▲桥▲书▲吧▲。

第24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3)

老胡人听完后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他还是没有答应和玄奘一起西行,很可能是觉得虽然自己对这条路很熟悉,但年纪毕竟大了,不想再次冒险,所以对玄奘说:

〃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

意思是如果玄奘一定要西行,就让我的马陪伴您前去,这匹老马虽然不起眼,但是往返伊吾已经有十五次,不但强壮,还认得路途;师父您的马经验不足,走不了远路。听了老胡人的话,玄奘又想起自己在离开长安前曾请一个名叫何弘达的术士算过一卦,卦相上说:

〃师得去。去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

意思是说,师父您可以去,而且应该是骑着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上路,而且这匹马的马鞍前面还有一块铁。于是玄奘连忙把马拉过来一看,发现上了漆的马鞍前果然有一块铁,再加上老胡人的话,顿时对这匹〃瘦老赤马〃刮目相看,觉得是佛祖在冥冥中在帮助自己,于是立刻收拾行囊、谢过老胡人,带着老马和石盘陀连夜往西赶路。从离开瓜州的那一刻起,玄奘才算真正踏上了那条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经这条路往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数量和影响最大,故称〃丝路〃。丝绸之路成形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汉代丝绸之路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东汉以后,中原汉族政权对西域的控制减弱,北方的匈奴、鲜卑、柔然和突厥等少数民族不断南下和西迁,中原和西域的交流和联系时常因为战争而中断。一直到隋朝统一,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到了贞观年间,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国家对周边地区的控制也逐渐加强,经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后,唐朝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向西域扩张,重新开通丝绸之路。玄奘踏上西行之路的时候,西域境内的丝绸之路正处在〃三不管〃状态:唐朝的势力尚集中的河西走廊,东突厥已经衰落归附唐朝,主要在内蒙古一带活动;西突厥占据中亚,不敢正面与唐朝为敌;因此丝绸之路在西域境内就被分割成了一小段一小段,分别被不同的国家所控制。

从隋朝到唐初,丝绸之路主要还是分为北道、中道和南道。

北道为:伊吾……蒲类海(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铁勒部……突厥可汗庭;

中道为:高昌……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疏勒(今新疆疏勒县)……葱岭;

南道为: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葱岭。

唐初,人们更多是从瓜州经伊吾进入西域,因此玄奘选择的也是这条路,即从河西前往西域的官道。

趁着夜色,玄奘和石槃陀离开了瓜州,在三更时分来到葫芦河边,夜色中,依稀可以分辨前方玉门关的雄伟的轮廓。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玉门关和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汉代玉门关并不在同一个地方,据史料记载,唐军曾多次在玉门关外大战,大诗人王昌龄就曾在《从军行》中特别描写过玉门关。

经过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应位于现在疏勒河南岸、遍设烽火台的山间,其西北面的烽火台应在汉长城昆仑塞旧址上,离隋唐晋昌城不远。因此,唐代玉门关的地理位置就在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附近。当时,从瓜州到玉门关一带水量充足、植被繁盛,是一片肥沃的河谷地带。

在石盘陀的带领下,玄奘决定绕过玉门关,借着夜色在玉门关东面十几里的地方偷渡葫芦河。这时的石槃陀表现得相当称职,很快就砍倒一棵大树,往河面上一横,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然后找来枯草沙土填在木桥表面,牵着马带着玄奘平平安安的渡过了湍急的河面。

§虹§桥§书§吧§。

第25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4)

渡河葫芦河后,由于天气寒冷,赶了一晚上路的玄奘又喜又累,便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摊开被褥躺下休息,石槃陀也在离玄奘五十多步的地方铺开被褥睡了。

直到这一刻,尽管困难重重,但玄奘的西行之路总算有了一个比较顺利的开头。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想象,也许是天生的警觉,也许是佛陀的保佑,本应熟睡的玄奘突然醒来,一睁眼,竟发现石槃陀正提着一把刀一步步向自己走来!

玄奘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一个佛家弟子,一个由自己授戒的居士,一个兢兢业业铺桥开道的称职向导,居然会在半夜对自己动了〃杀心〃,而居士所必需遵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