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论文选题角度 > 人物介绍(第1页)

人物介绍(第1页)

苔丝·德伯(TessoftheD’Urbervilles)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首先,造成苔丝悲剧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纯朴,这本能的纯朴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雷相处,也使她不能向心爱的人隐瞒自己的“污点”,因为她没有沾染多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计谋。而且苔丝蔑视宗教,蔑视法律。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苔丝以失去自我为前提,对克莱尔极度崇拜,极度忠贞。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亚雷·德伯(Alecd'Urberville)亚雷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拒绝了他。可亚雷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苔丝的母亲接受了亚雷的主动帮助,而苔丝也被迫作了他的情妇,成为亚雷放纵生活中的最大受害者。在克莱归来之后,苔丝认为是亚雷让他误以为克莱再也不会回到他身边,与亚雷发生激烈的争吵,亚雷最终死在的苔丝手下。

安吉尔·克莱(AngelClare)克莱是与亚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克莱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然而,当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经过了五天的逃亡,苔丝和克莱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处绞刑,克莱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注:根据不同翻译有不同人名。

作品主题

哈代在书中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揭露了禁锢众思想、强调贞洁、压抑妇女社会地位的虚伪道德。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其一,经济贫困;其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其三,伪善的宗教;其四,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心灵纯洁的美丽姑娘苔丝的悲剧是丑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作为一个贫穷而社会地位又低下的女子,苔丝所受到的压迫与凌辱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包括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方面的(包括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作为一个社会的受害者,苔丝不仅勤劳勇敢,而且纯洁善良。她虽出生贫寒,但充满美好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先后三次出门;但是她孤立无援,每次都遭到打击,而且一次比一次沉重。苔丝的悲剧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而且还有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丝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她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道德、宗教、法律面前必然处于被动的地位。

苔丝的悲剧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女子被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伪善的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所毁灭的悲剧。而苔丝自身的资产阶级道德与宗教道德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因为她无法摆脱那些传统道德对自己的束缚,是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另外以亚雷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造成苔丝不幸的直接原因,以安琪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则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迫害。苔丝这个形象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她敢于向压迫她的势力进行挑战。然而在强大的社会势力面前,她的反抗不可避免地带来悲剧。她的悲剧性命运似乎是一个人的,但实际上,她象征着19世纪末英国农民的整个命运。

哈代借苔丝悲剧的一生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制社会。生活在这种男权制社会下的女性注定要受压迫和控制,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在男权制社会主流话语的卫道者眼里,女子永远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无辜受害者苔丝被认为是站在男权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而,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为社会所不容忍的淫女和妖女。而对男权社会的摧残和压迫,苔丝虽然开始了不屈的反击甚至呐喊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实质,但是最终仍然没能也不可能摆脱掉男权制社会的强大而无形的控制网,而走向毁灭。

艺术特色

绘画艺术在《德伯家的苔丝》环境描写中的运用,尤其是色彩与光线的运用,对这部作品的人物刻画、气氛的烘托、主题的阐发、读者的心理接受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真实而富于感染力地展现了女主人公苔丝短暂一生中恋爱、婚姻的悲剧,使读者对这一出人生奋斗的悲剧感同身受。

景物描写表现了哈代运用绘画艺术的大家手笔,既有气魄宏伟的巨幅风景画,也有精工细作的静物小品。景物取材虽来自大自然的景色,然而作为风景的风景实际上已经不再存在,它们已成为一个个的背景,反映和协调着人物的情感和经历。他再现大然,无论是一草、一木、一花,还是一朵云彩、一片田野,采用的不是照相师的再现手法,而是画的方法。作家借助色彩、光线、线条等绘画艺术手段,着力探索天空和地面的色彩关系,其间有种看不见的对比效果,体现了他对于宽度和力度的感受力。

哈代将如画的乡村生活环境、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动人的细节一起呈现于读者的眼前,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同时透过具体生活的画面,不遗余力地刻画人物的复杂性,并揭示了作品的道德主题和悲剧主题。在小说中,每一段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揭示苔丝心灵发展规律的某一段历程,也呼应了苔丝的性格和命运。在苔丝每一次出场前,哈代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那里的环境。女主人公苔丝生活的各舞台,如宁静的布蕾谷及其周围一带的山林、草地、低谷和河流,美丽的塔布篱和荒凉苦寒的棱窟槐,让读者一览无余。绘画艺术的运用更使文字如图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这里,艺术追随着自然界,艺术家的手不由自主地听从眼睛的感觉支配,而读者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通过人为的或自然的符号就可以在我们的想象里重新唤起同实物一样的意象。借助绘画艺术的手段捕捉外部事物某一独特方面的本质,用人类心情的某一方面同它关联起来,并且形诸语言文字,在读者的心中激起那种所需要的感情。哈代就这样通过巧妙地构思,把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物命运的起伏结合起来,用特殊的环境描写来渲染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小说无与伦比的奇特魅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