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南北看台区别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黄缎子靴帽袍套,念起经来讲究一口气念二十来字,把脸憋得像紫茄

子一样。大喇叭拉出号杆有一丈多长,大神鼓也有四尺见方。谁家办

丧事一念喇嘛经,左邻右舍就别想睡觉了。

念道士经讲究请白云观的道士,他们戴绣花鹤氅黑缎子道冠,在

灵前一转咒、一拜忏,神气极了。

念尼姑经的以三圣庵最有名,出来应佛事的尼姑个个都是唇红齿

白,头皮泛青。年轻的尼僧念一棚尼姑经,衬钱虽然不多,佛事的名堂

可不少。北平有身份的人家最忌三姑六婆,请念尼姑经的并不多。

北平大小庙宇几百座,大概半数以上都应佛事,超荐亡灵。要请

道高德重的高僧大都请法源寺、拈花寺的僧众来超渡。如果讲排场、

论气势,那要数北新桥的九顶娘娘庙了,他们是子孙院儿,不忌荤腥,

可以娶妻生子。住持心宸大和尚的嗓音洪亮,身材魁梧。他们念三天

经,棚里挂的刺绣佛幡要天天换新。心宸每天必定亲自拈香转两堂

咒,每转一堂咒,换一堂绣花袈裟,的确花哨醒目,不同凡响。从前凡

是跟丧家有深交的,尤其是舅老爷姑奶奶一类内亲,讲究送经和送焰

口,事前都要打听清楚,可别跟九顶娘娘庙的径碰上了,否则相形之下

比不过人家。

居士经多半是跟丧家有交情的信佛朋友自动凑的一棚经,人数或

多或少,甚至茶水不扰。等到孝子办完丧事后再亲自去谢,还附带送

点茶叶表示道谢。

放焰口送护食

超度亡魂最注重放焰口,丧家只要能力所及,都要接个三,放台焰

口。讲究的人家要搭三面高台,分“高座”和“鬼脸座”(即平座)来对台

放焰口,喇嘛、和尚、道士、尼姑和居士各放各的。记得当年宣统业师

梁节庵先生去世,做“五七”时放了六台焰口,一会儿转咒,一会儿跪

灵,把孝子梁思孝整惨了。

和尚、喇嘛放焰口都要洒甘露法食,法食又叫护食,是蒸出来的大

小形状不同、点上红绿颜色的小馒头。护食架子有的三层,有的四层,

顶上层有木宝塔,护食就供在塔门之前。护食一到,供奉灵前,焰口一

上座,茶师傅一请护食,男女吊者就可以来取护食,据说拿回家给小孩

插在床头上,可以压惊辟邪。在请护食之前,首座僧侣一边念咒掐诀,

一边把护食掰碎,往月台上掷,表示施舍甘露法食,让孤魂野鬼来领

受。

另外还有一种叫传灯焰口,事先由铺派(和尚派来的执事)在经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