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焦虑与抵抗
第一节 焦虑
生命冲动,由于其趋向不合时宜,受到复杂理性的抑制,因而,得不到直接的发泄,由此而导致心理的个体所处的状态,就是欲求不满。
对于心理的个体而言,欲求不满往往是不愉快的。
甚至,可能是痛苦的。
因为,这些受到复杂理性抑制的生命冲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它们只是被复杂理性暂时从清醒的意识中排斥出去,退行到心理结构的潜意识状态。
也就是说,它们仍然停留在心理的个体的潜意识中。
由于作为心理能量和内在动力,生命冲动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寻求快乐、满足,是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生命冲动总是在“快乐原则”下活动,这种“快乐原则”,就是要消除心理过程的某种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避免不愉快而产生愉快,因而,生命冲动尽管处在严厉的抑制之下,也总是以它按捺不住的永恒的冲动力和渗透力,时刻伺机寻找发泄的途径,竭力施加影响于意识和行为,否则,心理的个体就不能经常达到某种心理状态的暂时平衡。
正是因为这种在常态时不能进行到底,寻求快乐的要求未能够如愿以偿的生命冲动存在,使得心理的个体经常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紧张的、受压迫的焦躁不安状态。
所以,我们通常把这种受到复杂理性抑制的生命冲动,称之为焦虑。
焦虑,总是引起一个人的行为中的紧张状态的力量,是促使一个人去减少这种紧张状态的动力。
因而,心理的个体要想实现其心理结构的某种暂时平衡,恢复其心理结构的某种初始状态,就必须通过复杂理性,发展起许多保护性的补救方式,亦即所谓防御机制,来应付焦虑,将焦虑成功地加以改造,使其以对心理的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无不利的形式渲泄出来,获得适当满足。
否则,如果心理的个体不能适当地应付焦虑,将焦虑的根源转移出去,以解脱痛苦、寻求快乐,那么,这种焦虑就会变成一种创伤;
而这种创伤一旦极度发展,则会导致个体由于再也无力耐受焦虑,使得焦虑最终成为引发某种精神病症的根由。
第二节 抵抗
防御机制,有多种方式。
抵抗,是所有防御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式。
关于抵抗的概念,我们可以表述为:不愉快的情绪经验(或观念)一旦被复杂理性抑制出意识之外,即被极力阻止再度重新进入意识。
抵抗从本质上说,是复杂理性的一种功能。
其作用,即在于使得焦虑能够放弃其最初的对象,并使生命冲动心理能量的退行过程成为可能。
很显然,抵抗是同痛苦的情绪经验联系着的。
避免唤醒情绪经验中的痛苦,是抵抗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绪经验中的痛苦深藏在潜意识中,愈是痛苦的,就是被抑制得愈厉害的。
它们一旦被相关的心理因素唤起,便成为一种反抗的倾向,从而,导致抵抗的发生。
因而,抵抗的原因或实质,其实就是抑制。
或者说,抑制是唯一能恰当说明为什么会产生抵抗的原因。
抵抗的力量和抑制的力量,是同等的。
抵抗某种情绪经验重新回到意识中的力量,其实也就是当初把它抑制到潜意识中并设法使之遗忘的力量。
由此可见,要想把某种被抑制的情绪经验重新提升到意识中来,则需要花很大的力量,去克服心理的个体的这种内在的抵抗。
只有当把某种被抑制的痛苦的情绪经验提升到意识领域中来的力量超过抵抗的力量时,原先被抑制的情绪经验才可能得以突破束缚,而重新返回到心理的个体清醒的意识中来。
与心理的抵抗过程密切相关的行为心理机制,就是酸葡萄机制。
作为一种避免不愉快的情绪经验重新闯入意识中来的防御方式,抵抗是以逃避欲求不满的现实为特征的,抵抗,犹如打麻将牌在根本无法取胜时,只抛安全牌,逃避开胜负之事,因而,从行为的效果来看,尽管抵抗本身并不能将本质带有痛苦成分的焦虑的心理能量有效地释放出去,但它也决不会象强求实现焦虑的最初目的那样,可能会对心理的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造成很大的伤害,正是基于这种对实现焦虑的最初目的的行为的否定,使得心理的个体在抵抗过程中,总是趋向于将现状或事物“改头换面”,以求合理化,极力否认现状或事物的价值;以消除令人不快的感受,避免焦虑再度以某种合目的的形式与之发生联系,从而,慎求无咎,这种行为心理机制,跟伊索寓言《酸葡萄》中描写的,一只饥饿难耐的狐狸,望着葡萄架上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垂涎欲滴,它,憋足劲往上跳,结果,只扯落了几片叶子,而葡萄依旧挂在藤架上,它连试了好几次都无法摘到,最后,只得咽下口水,悻悻地转身离去,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掩饰一无所获的失败感,即边走边自我解嘲说,“这些葡萄肯定不会像我当初想象的那样,一定是酸的,它们还没有成熟呢,吃了会坏牙”这个故事类似,因而,我们称之为酸葡萄机制。
象有人想当官,却又不得志,就说自己根本就未曾想过要当官往上爬,无官一身轻,落个得享清福;有人想读医学院,却又考不取,反说庸医杀人,自己宁死也不会做医生,要读就读热门专业;有人想要找一个多赚一点钱的工作,却又无能为力,便说自己图个工作轻松、自在、逍遥,不愿为多赚几个钞票费尽心思,弄得整天人不象人,辛辛苦苦;有人非常渴望获得某个奖项,却又没那个本事,即转而痛骂这奖如何如何的低贱,自己是多么多么地瞧它不起;等等,即是酸葡萄机制的突出表现。
由于每一种被抑制的生命冲动,都有其痛苦的一面,因而,抵抗,实质上是复杂理性的一种用来避免个体自身情绪痛苦的保护方式。
复杂理性通常是借助自居作用,来实现抵抗这一功能的。
所谓自居作用,是指复杂理性在其内部建立一个对象,使它从复杂理性中分离出来,用来替换、取代心理的个体本身,也就是说,复杂理性以替代对象自居,使焦虑向替代对象移去,结果是,好象焦虑发生在这个替代对象身上而并非发生在心理的个体自己身上一样,从而,使焦虑的最初对象更容易被抛弃,使焦虑不能冲出前意识、不能直接进入意识成为可能。
自居作用,实际上是复杂理性借助替代对象,以使焦虑得以彻底与环境脱钩,使焦虑不能顺利进入意识领域之内的一种机制。
这个复杂理性在其内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