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爷子轻轻咳嗽几声,看到大山红着脸一个劲的点头,知道他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你们俩也不用高兴地太早,我们答应归答应,可是有一个前提。”
“爷爷,您说。”
“你们俩今年去法国也好,在美国也好,去什么地方办婚礼我们不管。可有一样,你给我记着,小洁,你也记着。”
两人赶紧答应一声。
“只要小洁一满中国地法定结婚年龄,你们就立刻给我去登记。我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的,总之要照着法定程序走,还要办一场盛大地婚礼,我和你外公他们都等着喝你俩的喜酒……”
末了,唐老爷子长长叹口气,“我们老了,咱们家四个老人一个不缺,啊,都打旧社会过来的,跟着毛主席他老人家南征北战打江山,多少战友都没啦,文革中又丢了一些老朋友……很多人啊,夫妻俩是在战争年代结下的革命伴侣,指望着新中国成立了,以后该有安稳的好日子过了,结果文革中——最后就剩下孤单的一个人。”
人老了,就是爱想这些过去的事,说着说着又扯这些伤感的事情上了。唐老爷子打住话头,停了片刻,接着道:“咱们这一大家子,到今天一个不缺,身体也硬朗着,这就是天大的福气。大山,你和小洁是有出息的孩子,璐璐也不差,小峰——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他长大,他的喜酒我们是喝不上了,现在只盼着我们能活到喝你们喜酒的那天,也就知足啦。”
董洁听的鼻子有些酸,赶紧接口道:“爷爷,您会长命百岁的,还有奶奶、外公外婆,大家都会健康长寿,我和哥哥对这一点非常有信心!”
“爷爷老了,只要在活着的时候,看到你们这些孩子都好好的就行了,没有太多的想法。小洁,你身体调养了这些年,有些起色,还是不够,以后自己多上点心。什么时候,你能跟璐璐一样,风吹雨淋照样活蹦乱跳的,我们才放心。”
在唐老爷子眼里,董洁是一个聪明、乖巧也懂事的孩子,这孩子刚出生就被她亲生父母抛弃,从小体弱多病,这些年将养下来,刚好一些,这两年慢慢不那么常生病了。这要是结婚,早早晓了男女之事,于养生上可不算是好消息,若是不小心有了意外——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生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年龄是一个问题,另外她是稀罕血型,前两年又给人献过血,一直有些血亏的表现,比如说怕冷、手脚冰凉……
唉,他们这番担心,又不好直接讲给孩子们听。但愿,这些只是他们无谓的担心才好。
“爷爷,外公,我们俩记下了,一定按爷爷说的办。”大山拉着董洁的手,笑道:“到时候,你们不但要喝喜酒,来年还能抱一个——哎呀!”
却是董洁掐了他一把,一时间大家都笑了,虽然长辈们的笑容里仍然透着淡淡的无奈。
第二百九十七章 憋气
结婚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事后私下里唐老爷子与韩父叹气:老了老了,与孩子们说事,最后投降的往往是自己,这要是搁年轻时候啊——
韩父给他开解:董洁再怎么懂事,到底是小姑娘心性,想要穿上婚纱漂亮一回,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偏偏遇上个宠着她顺着她的好哥哥——往开里想吧,不就是穿回婚纱吗?就当是场孩子玩的游戏,将来总是要在他们跟前,真正举办一场隆重又盛大的婚礼,那才做数……
唐援朝与韩盼夫妻俩见父母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默不作声了。
唐春燕想发表意见,她刚张嘴,就被唐奶奶一拉,挡了回去:这还没开春呢,秋天还是很远的事,谁知道他们到时候会不会改变主意?就是不变,俩孩子也不准备声张,这事自家人晓得就成,要讨论呀,等将来他们在国内举办婚礼的时候再说——她嘀咕道:今年这个不作数。
郝璐也顺便被外婆原样叮嘱一回。只得怏怏收了要打听的想法,她还打算找董洁问问感觉呢。对她来说,结婚?那是多么遥远的一件事,人生还没正式开始呢,同龄人的董洁竟然甘愿穿上婚纱了?虽然是挽着自小一起长大最亲近的哥哥走向教堂,但郝璐仍然认为: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唐峰不懂这些,跟着瞎凑热闹,并且很容易被大山拿好吃的,逗的很快淡忘了先前璐璐姐姐跑过来大叫大嚷的话:哥说,他要跟小洁结婚!
于是,这事很快被当作生活中一个小插曲,被大家刻意忽略掉。
过了十五元宵节,开学的开学,上班的上班,新一年的生活开始了。
姜红叶和张牧一起从沈阳回来。四个人,一男一女,正好各自分成两对。
除了陈群,还有另外一个生面孔。一个身材不高,但纤细秀气的小姑娘——她紧挨着张牧站着。
董洁有些好奇。
莫不是张牧的对象?没听他提过呀,如果是真的,张牧这肚里也太能搁事了。他常年在外工作,张母勾不着摸不着,要说她趁着年节硬给儿子相亲,这是肯定地,不过依张牧那性子,如果是刚刚认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领到他们跟前吧?
而且。董洁打量着,就觉得那姑娘不像北方人,更像是江南姑娘。再联想到张牧虽然青岛广州、经常要南方北方跑来跑去,但一年中倒有一半时间留在苏州。她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