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朱元璋长相 > 第31部分(第2页)

第31部分(第2页)

徐达命令王宣写信招降他儿子。王信不肯,还杀了徐达派去的使者,与其兄逃往山西,沂州全落徐达之手。于是附近州县都随同王信的部将来降。

徐达恨王信父子反反复复,并杀了自己派去的使者,将王宣一顿乱棍打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地图,观天象,朱元璋便可决胜于千里之外(1)

朱元璋得到徐达已攻占沂州及招降了附近州县的捷音,十分高兴,但丝毫不敢大意,不时展开地图,趴在图上画画点点,对各处山川关隘进行分析思索。

一连数夜,他都盘腿坐在空地上,冒着寒风,去观察天象。经过刘伯温、婺州月庭和尚的指点,他已颇精于星象之术,常常通过星象的变化来预测战争的成败及人事的祸福。许多次都被他预测成功,故他愈来愈信这一套,每遇大事,或有疑难,就去观测天象。

这天,他观察天象到半夜,地上已起霜冻,头发及胡须都已结上霜花,左右侍从几次去请他回宫休息,都被他厉声斥退,因他已捕捉到了星象的微妙变化。

到天明时分,这星象已十分明显。在齐鲁之分,有火星逐金星而过。他立即占卜,得象为宜大展兵威,便急忙派人星夜驰谕徐达:

“听说将军已攻下沂州,不知将挥军何处?如向益都,当遣精锐将士在黄河扼守冲要之处,断其援兵,使元兵无法支援,城内绝了援兵之望,便会陷入恐慌。我军势重力专,一鼓可克。如不攻益都,则应进取济宁、济南。两城既下,益都以东势穷力竭,则益都如囊中之物,可不攻自下。不过用兵难以精确遥测,一切都靠在战场上随机应变,望将军明察。”

徐达知朱元璋谕令中的后几句不过是谦词,他结合战场的实际把朱元璋的部署细想一遍,觉得其言确有高妙之处,便依言而行,先派常遇春攻下滕州这一要冲。

廖永忠为一代名将,统兵攻伐,战无不胜。在北伐时杀死元将沙不丁。

不多日,果真攻下益都,寿光、临淄、潍、胶、博、兴等州也相继攻克,收降将士一万五千余人,马骡一千六百余匹,粮食近二十万石。

朱元璋关于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又飞马送来了。他指令徐达,若山东各城俱下,则各留一万人马分守益都、济宁和济南,然后大军相机而动,准备攻取河南、河北。

因山东大多数州县是望风而降的,朱元璋对如何处置这些降将,放心不下,又指示徐达说:

“将军率大军一鼓攻占齐鲁数十城,寻遍古书,虽韩信之功也比不上。然事机合变之际,不可不虑。今山东诸将,虽皆投诚,但你未尝遣送一人至京都,不知是作何处置。如你将诸降将留布原处,这就是养虎遗患。古时汉光武皇帝派大将冯异平三辅营垒。他将降者中的首领送至京师,遣散其小卒,令他们去务农,捣毁其营垒,使他们无法再集聚在一起。古人的思虑何其深远,望将军三思,取万全之策。”

几天后,他听说张兴祖收降卒万余人,且推诚待人,选降将中才有可用者统领原军,急派人制止,说:

“此非良策,一旦生变,你的军势不足以控制,变生不测,你如何处置?今后得一降将及官吏儒生,才有可用者,一律送京,不得自用!”

叮嘱再三,还是出了乱子。徐达攻下济南后,遵令把降将送往应天,因防范不周,在半路上他们杀了使者,北逃元朝。朱元璋急了,速令人训诫徐达:

“齐鲁诸郡皆下,中外同庆,但应牢记,胜而能诫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心存戒心的人,虽获胜利仍如初战;心存警惕之人,虽安仍如履危地。常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预先考虑到败因才可不败;能谨慎地对待成功,才能有成。你等必须防范周密,常处临敌状态。切毋心生懈怠,为人所弃,慎之慎之,切勿重蹈覆辙!投顺诸官吏,初屈于我之势力,未必从心所愿。一旦变生不测,于我无利。故应遣送我处,使其处我官属之间,日相亲近,感之化之然后用之,可无后患。”

经过朱元璋再三再四的叮咛、训诫,徐达、常遇春及其部将才真正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朱元璋所需要的是全胜,任何疏忽,都会给他心上带去阴影。他们丝毫不敢生懈怠之心,持重谨慎,处处防范,此后才未生波折。

山东的降官降将送至应天后,朱元璋一边命令从军中选取合适之人留在各州县任职,一边从各地选调官吏前往山东各地任守令。他教导他们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看地图,观天象,朱元璋便可决胜于千里之外(2)

“百姓安否全在守令。守令应有才有德。有才则可以应变集事;有德则足以善治。但为治之道,也有难易。当天下久安无事,民风趋于奢侈放纵时,治化较难。如民生凋敝,抚绥更难。元朝之所以致乱,虽上失其权柄,也是州县官吏不得其人所致。故尔等切不可重蹈覆辙,要给百姓以休养生息之机会,如良医治病一般,将抚字常存于心,千万不可使他们再度陷入穷困之中。”

半推半就,三个来回,终于应允称帝,并以大明作国号(1)

朱元璋虽将南征北伐置于头等大事,密切关注,时时指点,却没放松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在他的亲自指点下,太庙、三殿三宫、祭祀昊天上帝的圜丘相继告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朱元璋一声令下,应天城里,即可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了。

如何让朱元璋应允称帝,却成了李善长一班文臣挠头之事。每日散朝之后,他们都集聚在李善长的相国府中商议着。

一桩改朝换代的大事正在紧锣密鼓中推进。

李善长在屋里踱来踱去,全力思索劝进的事。他最担心的是劝进的时机是否妥当,否则,朱元璋不但不会应允,还会引起他的怀疑,认为臣下此举包含祸心。李善长从日常接触中发现朱元璋的疑心病是与日俱增,稍有不慎便会招来灾祸。

吴元年(1367年)七月,苏州城即将陷落,朱元璋召集熊鼎等文臣来商议庆典雅乐,高谈阔论,显得兴致勃勃。李善长揣测朱元璋的心意,认为他已打算称帝,便率群臣上表劝进,说:

“今四方群雄铲除殆尽,远近之人无不归心,由此可知天命之所在,故恳请早正帝位,以慰天下之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