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的时候,涿鹿之野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中,一个姜姓男孩从屋檐下探出身子,用嘴去接瓦片上滴落的雨水。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蚩尤。
很多年后,他会成长为一个泯灭人性的魔头。
雨水冰凉,还带着泥土的腥气。蚩尤呸呸地吐了几下,缩回了身子,好像受不了湿冷的风,微微打了个哆嗦。
他的一只手藏在自己的后襟里,手心满是冷汗。他在那里藏了一把生锈的菜刀,刀柄像是要被他捏出水来。
他这是在放风。
多年以后,他变得惨无人道。每次战斧平挥出去,血泉呼啦啦地冲向天空,不知几颗人头同时落地,他也不过微微抬起头,仿佛神游物外,任那淋漓的鲜血洒在他的铠甲上。
作为太古时代恶名最盛的魔头,他本该为人生第一次抢劫时的紧张感到羞耻。
可当他成为魔头,他已经忘记了曾经的一切。
蚩尤并非一般的小贼。他是炎的王孙,南方神农氏的少君。
他今年十二岁,六岁前住在九黎,六岁那年,他被一辆小马拉着的素车送进了涿鹿城。
蚩尤是个质子,神农部遣送给霸主轩辕部的质子。
他的护卫刑天解释说,质子就是平时没有什么用处,一到两部开战时就拉出来砍头的一种东西。蚩尤对这解释有些不解,他觉得自己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即便真的砍了他的脑袋,也未必可以造福人间。刑天说你只要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颗等待被砍的脑袋,至于什么时候砍和怎么砍,完全取决于你爷爷的动静和轩辕黄帝陛下的兴趣。
蚩尤在某些方面心胸还算开阔,对于被圈禁在涿鹿,他并没感到什么幽闭的痛苦。其实他觉得涿鹿这座城还不错,白天晚上都那么热闹,不像九黎,入夜了就静悄悄的,爷爷总是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
涿鹿还有几个有趣的人,比如雨师和风伯。
雨师是太昊部的质子,风伯是颛顼部的质子,太昊部在遥远的北溟海畔,而颛顼部在东方载日之山的山原上,是和神农部一样的大部落。蚩尤抵达涿鹿城的时候,正逢风伯为首的社团和雨师为首的社团争场子。这两位老大都是光杆老大,没有小弟追随,争场子只能难看地扭打在一起。他们都很看重蚩尤的素质,同时出面笼络,最后再次为了争夺小弟大打出手。
蚩尤觉得为了他让两位老大交恶是不对的,于是他诚恳地表示愿意同时当风伯的小弟和雨师的小弟。
两位老大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两个社团改组为后来号称“涿鹿四害”之首的“刀柄会”。“刀柄会”由两位地位相当的老大和一个小弟开创,自始至终也只有这三个人。
质子们的生活远没有在家乡时那样排场,往往一两年也未必有三部的使者越过茫茫的大河和渭水,送钱到涿鹿来,黄帝恩赐的月供更是时有时无。新来的时候黄帝还曾接见过他们几次,温言款语地勉励,可很快黄帝就失去了兴趣,觉得把这群孩子圈禁在涿鹿其实很无聊,就算诸部作乱,砍下这些孩子的脑袋,也不知有没有人真的心疼。考虑到每月还得耗费粮食和人工,黄帝准备送他们还乡了。宰相风后这时候启奏,说养几个质子比养狗还容易,放回家反而费事,大王不如改圈养为放养,随他们自生自灭吧。
黄帝说算你狠,我只听说马羊牛有放养的,居然连猪你也放养。
黄帝眼里质子和猪差不多,好吃懒做四体不勤,只等着被宰的那一天才能发挥作用。
于是质子们的门庭日渐冷落,最后非但没有大臣来光顾,连负责戍卫的军士也懒了起来。蚩尤眼看着自己所居的高台上茅草越长越长,一如他越来越狂乱不羁的头发。
神农部的九黎城在遥远的南方,跨越满是蛇虫和瘴气的雨林是要命的事,没有使者来,可以理解。通往颛顼部和太昊部的道路却没有那么艰难,不过使者们去探看质子的时候依然是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雨师还曾猴子一样跳来跳去说太昊部的使者明天就要来觐见黄帝了,他老爹一定会让使者带钱来,还有北溟特产的大鱼,到时候准可以让兄弟们开开荤。第二天蚩尤亲眼看见太昊部的使者高举玄色的旗帜登上“后土殿”拜见黄帝,而后就径直驾车出了北门。那面象征太昊的黑旗在雨师所居的高台前飘过的时候,并没有人回头把目光投向这座奇形怪状的茅草包。
从此雨师再也不提使者的事情。
“我想老爹是忘记我了。”雨师躺在一望无际的涿鹿之野上嚼着一根狗尾巴草,颇有些忧郁的样子。
蚩尤说:“怎么会,你老爹就是没有派使者来看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