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生命的觉醒 露易丝海 > 第34章 如何能锻炼勇气(第1页)

第34章 如何能锻炼勇气(第1页)

什么是上天注定的情?志同道合的信心,可超越上天注定的业力,父母情,兄弟姐妹情,这些是前世注定的,是不可以通过人为的力量来改变的,无论你的父母怎样这种关系都不可能结束,而夫妻间的爱却可以通过人为而改变,如果不好是很容易彻底断裂的,所以亲情是上天注定的,是不能改变的。

夫妻的爱是人为注定,可以人为改变,爱是这一世因缘的结果,情是前世所注定的,大多数人父母的情都比较淡,而夫妻的情却比较浓,依靠是决定感情浓淡的基础,随年龄的增长依靠心逐渐的转移。

依靠使我们失去了仁慈博爱的平等心,所以依靠身体活着,是失去平等博爱的根本,依心性而活着,才是一切功德的源泉,一世的爱,多生累世的情,换不来我们的信心,用心经营爱才会走向光明。

人怎样才能得到不变的智慧呢?人要想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就得要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人的五欲六尘等,都是人事物所影现的,这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而佛法就是找到永远存在东西,长久存在的心灵,和生死轮回的因,就是说一个真学者,不论他多么的差,都应该供敬尊重。

心中不定没有正法的人,无论他多么的和蔼可亲,都应该敬而远之,古人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就是说跟着正法走,恶人也会一步一步变好,不是你的好坏决定一切,而是你学的东西决定一切,结触不善坏的东西,会使人心志紊乱,修习常乐我净的法,会使人慈悲柔和,心态不好健康质量也会下降,性格好来自于一颗不变的爱心。

劳动分什么呢?劳动分身体力行的劳动,思想意识的劳动,和心性灵魂的劳动,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打拼,每天起早贪晚,没有多少闲暇的时光,就这样一辈子的时间被无情的消耗,虽然有很多身体精神幸福快乐的时刻,但重复无止境的日子使人厌倦。

一天一年一辈子的时光都用在几个人身上,所以只有把你的关注点转移一下,就不会有这些重复烦心的日子了,同样的人同样的活,而用不同的心态,会有很大的区别。

普通人是随波逐流,只能想到一家的幸福快乐,所以这样只能使他烦躁,而学佛人的心情就有所寄托,普通人身体无常的在增长,所以痛苦,而修行人在乎的是心,能见的人事物、能听的语言声音、能觉知的举手投足,这种能力是真正的的本性。

普通人着相分别,他所付出的努力,日日都在无常变化,修行人一切唯心所现,心性就是这种能力本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劳动,同样一件事,用身劳动或用心劳动的区别是,用身会有劳累苦闷烦恼的感觉,会有无常的逼迫,痛苦的聚集,这也是人没有耐心抑郁焦躁的原因,而用心劳动,无我利他的人,才是普渡众生菩萨。

烦恼苦难从何而来呢?一切的快乐皆因心性的保任,只有看破放下无常物质的身相,全心全意的提起心性,才是净心净土的极乐世界,释尊舍亲出家是因为无常的身命。

觉悟到永恒的心性,只用身相物质的是无情的草木瓦石,用身来奴役心的人是三恶道的境界;身心交融,互摄互用是三善道法界,纯心性的是小圣法界,用心影响身的是菩萨行。

人出生前与死之后是什么样的呢?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第一,就是堪破生死的智慧,人在死后灵魂脱离身体,生前的业力便会显现,同样的道理,人做梦也一样,当人睡着时,其实是身体处于休眠状态,灵魂的束缚变小,也自然会显现业力的相,这就是梦的原理,死之时心灵彻底摆脱身体,一切生前所做所为善恶业力的相会全部显现。

所以会形成六道轮回,这是由物质的空间,进入心灵的空间,当在心灵空间转换完毕便会再次进入物质世界,四大的分散代表寿命以尽,而梦境虽然寿命未尽,只是心灵暂时脱离了束缚,就像牢房里的人晢时释放探亲一样。

心灵把他的苦楚用梦境的方式告诉我们,而人生中却是都痛恨恶梦,其不知梦境里的才是真正的自己,而醒了的自己只是牢房、只是工具,所以醒时能自主是普通人,修行人和一些心力强的人,就会有心灵奇异事件的发生,而梦中能自主才是菩萨。

什么是相戒和心戒呢?一个受了四十八轻菩萨戒的人,在沙漠中几天没食物,将近饿死,忽然在路上看到动物,他是守戒而死还是破戒而生呢?在佛法中分小乘戒和大乘戒,小乘以利己为中心,大乘以无我利他为目的,如果是一个明心见性,普渡众生的大心菩萨。

那么他的身体只不过是利益众生的工具而已,他的戒律与慧命全部用于度他上,所以他的戒律已经由相戒晋升为心戒了,所以只要他广度众生的心不变,他的一切行持都在持戒之中,如果小乘行人只为了自己,因为他心中的目标只有成就往生善处为根本,在普通人的心中死亡是最可怕的。

但在小乘人的心中,不持戒堕落才是最可怕的,普通人心有挂碍,所以害怕死亡,而修行人心无挂碍无谓死亡的威胁,所以小乘人宁可持戒而往生善处,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所以戒律不是因六道众生而变,而是随心量而有开遮持范的差别,这就是相戒与心戒,保护身体与守护心性的区别。

为什么说人成即佛成?佛法是最重情义的,而且把爱升级为慈悲喜舍,只是世间法用可见可听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代表爱。而法用可见可听的能力本身,也就是心性理体,来表达慈悲喜舍的善意。

世间法的起因是病患,救助是缘,得到人们的尊敬赞叹是果,而佛法以贪嗔痴的心念为因,感现病患为缘,令人心向善,烦恼减少为果。

世间人不知此理,不知因而只在缘和果上做文章,而师父却知道因起何处,所以将诵经供养的善心善愿,回向苦难众生,佛说时间空间皆是幻化的假象,而过去、现在、未来也只在一念之间,过去是心念也就是理论,现在是现实也就是物相,未来就是心念理论所成就的净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