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直到2005年年末,栾丰石和他的考古队仍然呆在余家坝。和库区的许多考古队一样,在三峡大坝最高水位到来前,他们仍然在与时间赛跑。
栾丰石:原来我的分析,是那边最有可能有,结果一挖就出来5个。
在三峡考古中,发现了一百多处巴人遗址和墓葬,但墓主遗骸大多朽残不全,他们神秘模糊的形象来自这些青铜器。少量保存完好的巴人遗骨来自西陵峡边的清江支流中,复原专家为我们带来一个3000多年前的巴人形象,至此,长江三峡中一个古老民族的面容和他们远去的生活,在我们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在大昌古镇上溯数十里的大宁河谷中,一些古老的悬棺仍然停泊在险峭的绝壁上,它带给我们的仍是一个神秘、深远和被厚重历史所眷顾的三峡。(编导:王影摄影:王影 朱弈)
。 想看书来
第十五集 告别家园(1)
在三峡库区,将有113万人要搬离现在居住的水库淹没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这将是一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
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口,一条名叫大溪的小河,缓缓地注入长江。峡口的小山村就是大溪村,隶属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
这是农历除夕的早晨,大溪村民在家乡迎来了中国传统的龙年,世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
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在这一年,永远地离开长江边的家园。
大溪村东边约140千米的三峡工程正在日夜施工。这是工程建设的第6个年头,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到135米,随着大坝不断升高,大溪村民和三峡库区的移民将要迈出迁移的脚步。
135米的水位牌,已经在山上竖立了好多年,但大溪村民的作息依旧,他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
因为依山傍水,这里的村民既靠山吃山,又靠水吃水。靠山,是凭着山上少量的可耕地;靠水,则是脚下的这条长江。
在大溪村土生土长的冉应福,今年49岁,15岁开始,他就在江上行船,和瞿塘峡的风浪,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冉应福的家就在江边,大门正好对着瞿塘峡,他对自家门前的这条长江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冉应福是这一带驾驶技术最好,也是最勤快、最能吃苦的船长
巫山老县城在1994年就开始了移民搬迁,同时搬迁的,还有两座城市和11座县城。取代旧城的将是在长江边上更高处的一座座新城。在三峡库区,将有113万人要搬离现在居住的水库淹没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这将是一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
三峡大移民,1993年开始启动,到1999年的6月,三峡库区顺利搬迁了178000人。由于峡谷里的土地使用面积有限,就地迁移越来越困难,国务院决定自2000年开始,从重庆的三峡库区向外省市迁移人口72000人。移民外迁,就这样靠近了大溪村。
2000年3月5日,大溪村召开了第一次移民动员会。
黄德森(大溪乡移民办主任): 这次赴安徽搞外迁试点,由中央统一下达计划指标到重庆市和安徽省,由两地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制定,关于外迁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县人民政府来统一组织办理。
春节后的22天,乡里分管移民的干部,在大溪村召开了第一次移民外迁动员会。此时,对许多大溪人而言,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移民会离自己这么近,也没有远走他乡的精神准备。
黄德森:房屋及附属设备补偿费、过渡期生活补偿费、搬运费、零星果木补偿费,属于移民个人所有,由乡人民政府直接拨付给移民本人,这个我们统称为生活安置费。
2003年三峡库区二期蓄水以后,大溪村多半个村子都会被淹没。大溪乡将有3800人远走他乡,成为外迁移民,他们把有限的土地留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根据国务院的规划,大溪乡2000年第一批外迁的村民人数是200人,将统一迁移到长江下游的安徽省。
2000年3月6日 ,大溪村召开第二次移民动员会。
黄德森:为什么要外迁安徽省?安徽省那个地方到底情形怎么样?基本情况怎么样?利用今天这个院坝会,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并把有些工作程序在这里也向大家讲明白,讲清楚,便于大家心中有数。
一连几天,乡干部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安徽的基本情况和有关移民的相关政策。对村民来说,移民不仅关系到日后的生活,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发展。他们想,趁着这次移民,不仅要走出峡谷,还要挑一个好的地方安家。
会议最后决定,每25户选出一名代表,赴安徽实地考察。
平常不供电的大溪村,今晚发电了,这意味着有重要活动。五十几天来,移民代表已经来回两趟安徽,最终选定,在安徽省长丰县落户。
2000年4月25日 , 大溪村召开第三次移民动员会。
杨家权(大溪村党支部书记):你想,到安徽那儿去,有几千里路,车船费要几百,你想他在这儿连碗都带不走一个怎么办?那个问题我跟你说 , 那个有考虑的可能,我们提了好多问题。我们到安徽屋里的这些东西外迁带不走,两下政府都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我们都提了这些问题的。
经过多次讲解,村民们好不容易搞懂了各项移民政策,最终又回到了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补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