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百家讲坛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儿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盖世奇功。除韩国之外,其他五个国家都是被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到了楚地以后,并没有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是让他的六十万军队待在兵营里,天天好吃好喝,还有非常漂亮的淋浴设备,就是不打仗。这时候楚国知道秦军来了,动员了全国的军队集中起来进攻,就是向王翦挑战,王翦不打。这个局面就是秦军来了,就是休息,楚军主动挑战,但秦军不应战,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灭楚之战就是这样开始的。其实王翦是要挫一挫楚军的锐气,所以他就不打。一年以后,王翦就问手下的人,士兵们现在干什么,手下人说士兵们天天吃饱了喝足了,就扔石块,看谁扔的又远又准。王翦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士兵一年养精蓄锐够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楚军因为挑战了一年,仗打不成,开始调防,把军队向东移动。王翦趁楚军移动的时候,突然调集精兵追击,一下把楚军打败了。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功入了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就是今天安徽的寿县,把最后一个楚王负刍抓住了,这样楚国基本上就灭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叫项燕,就是项羽的祖父,在淮南又拥立了一个楚王的后裔,叫昌文君,重新起兵反秦。王翦和蒙武又带兵到淮南,和项燕作战,结果昌文君被杀,项燕兵败自杀,楚国最后的力量消耗殆尽。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22年,王翦最后又降服了越君,因为楚国的南部是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算是彻底平定了楚地。秦国在楚地设立了三个郡,楚国彻底灭亡了。

[画外音]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秦大将王翦采取了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而楚军求胜心切但与秦军总是交不上锋,最终斗志逐渐消失殆尽,这场秦楚之间的战役成为秦国消灭楚国的转折点,然而熟悉楚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楚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早实行变法图强的国家之一,甚至比商鞅变法还要早。那么幅员辽阔实力强大的楚国为什么会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被秦国消灭了呢?

楚国的灭亡具体来讲,就是三点。第一,改革不力;第二,政治腐败;第三,不明大势。我们先说改革,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进行了改革。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国家是魏国,楚国变法的时间也不算晚,是在楚悼王时期。这时候魏国有一个名将到楚国来,我们讲过,就是吴起。吴起到了楚国,先做了一年边地郡的太守,一年以后,楚悼王发现吴起很有才,就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令尹,就是宰相,让他主持变法。吴起的变法从时间上来说,比商鞅变法还早二十年。吴起变法包括四项内容,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就是一些贵族家庭,在政治上可以继承爵位,在经济上可以继承俸禄,这就是世卿世禄。这种制度是西周时期非常普遍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那些杰出的人才,由于祖先没有立功,就没有继承权,政治上的特权,经济上的特权继承不了。这些人才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是的不到应得的报酬,所以这些人没有积极性。吴起的做法就是均爵平禄,“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封君,就是贵族,子孙到了三代,他的爵位和俸禄就要收回来,当时这是很了不得的。那些封君都是老干部,他们的子孙要享受他们的爵位俸禄,但是到了第三代,就要收,收回来给当代立功的那些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第二条叫整顿吏治,楚国的官员制度有两大毛病,“大臣太重,封君太重”,就是大臣和封君太多,这些人享受国家大量的俸禄,但是不为国家立功,所以吴起就是要废除他们这些人享有的特权,减少这些人的数量。第三点,奖励耕战,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农业,就是耕;第二,军事,就是战。吴起非常重视对耕和战的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和士兵这两部分人的积极性,这样国家有粮,战斗力增强。第四点,广辟土地,楚国是个大国,不像三晋韩赵魏处在中原,地域狭窄。楚国的土地本来就很广阔,再加上楚国灭掉一些国家之后,他的土地更多,吴起就建议让一些贵族去开荒,这样一来,楚国的土地扩大了,粮食收成增加了,国家也就富裕了。从这四个方面看,吴起的变法广度,深度,力度相当大,如果能持续下去,楚国可以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有一个相国叫蔡泽,他评价吴起变法时说:“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可见吴起变法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最终吴起的变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楚悼王去世;第二,反对派强大。那个时代,一个大臣实行的改革,最根本的需要是国君的支持,而国君支持的力度,又取决于国君寿命的长短。吴起的运气不好,他的变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处在楚悼王的晚年,变法刚刚开始,楚悼王死了。他一死,就在灵堂之上,那些大臣贵族们就拿箭要射死吴起,吴起没有办法,就跑到楚悼王尸体上,把身子伏在上面,然后被乱箭射死了。当然吴起很聪明,最后趴在楚悼王的遗体上,这些箭有些射中吴起,有些射中楚悼王的尸体。所以等安葬仪式结束后,查出这个案件的时候,新楚君把射中楚悼王遗体的这些宗族灭族了,这一次牵连了七十多家,还有没射中的呢,你想想反对吴起的人有多少。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他,触动了既得利益,所以吴起最后是死在反对派之手,这样一来,改革就失败了,这是楚国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楚国的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用人方面,楚国的用人,前期主要是用公族,就是国君的亲戚。中期,用的是屈,召,景三大姓,屈原就属于屈族。晚期,重用了一个人,我们重点讲一下,就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也属于公族。应当说,楚国的用人,主要是公族和一些大姓,这种制度有他的好处,就是信得过,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其他家庭出身的杰出人才没有出头之日。秦国强大,是用了很多六国的人,这些人很多都不是贵族,而楚国用的人主要是公族和贵族。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生活十分奢侈,他开始在淮北封了十二个县,后来他提出自己的封地离齐国太近了,又改封在江南,在原来吴国的都城又建了自己的豪宅。春申君晚年的豪宅,在《史记。春申君列传》最后有一个太史公曰,就是司马迁,个别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的,有这样几句话:“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说我到楚地,看见春申君当年豪华的住宅,太漂亮了。春申君晚年修建的住宅,一直完好的保存到西汉中期,司马迁还看到了,可见他生活腐化到什么程度。我们再看看春申君,政治上十分糊涂。当时楚国国君楚考烈王执政能力很差,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生育能力。春申君为这件事情想了很多办法,《史记》记载了一件事,说楚国当时有一个人叫李园,李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妹妹,他想把他的妹妹献给楚考烈王,但是又听说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如果直接献上去,将来没有孩子就会失宠。所以,李园就先投到春申君门下,然后请假回去,该回来的时候,他有意拖延了几天,等误期回来以后,直接找春申君解释。春申君问他你为什么误期了,他说我有一个妹妹非常漂亮,我回家的时候,刚好赶上齐王来我们家提亲,因为这个事儿耽误了。春申君一听,就比较感兴趣,就问,齐王要娶你妹妹,结果怎么样啊?李园说我没答应。春申君就说,能不能让我见见啊。李园说可以,然后就安排自己的妹妹入宫,跟春申君见了一面。春申君非常喜欢,笑纳了。过后不久,李园的妹妹怀孕了,这时候,李园的妹妹和李园商量了一下,然后李园的妹妹就和春申君说,说楚考烈王很信任你,你在楚国作了二十多年相国,国君对你的信任超过对他兄弟的信任。现在国君无子,一旦国君下世,没有孩子不能传位,只能传给兄弟。他的兄弟继承王位,用他们信任的人,你这个相国就保不住了。眼下有一个办法,第一,我怀了你的孩子,第二,咱们结合的时间短,外人不知道,你不如把我献给楚考烈王,将来万一生了儿子,肯定是太子,将来一继位,你就成了国君的父亲,何愁相位不保。史书记载:“春申君大然之”,认为非常有道理,就赶快让他住进宫里,然后向考烈王推荐,考烈王见了以后也很喜欢。入宫以后,到了生孩子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考烈王就把这个儿子立为太子,把李园的妹妹立为王后,李园也受到了重用。

在这个时候,考烈王病危,有一个人去见春申君,一张口就说了三个问题,说你有三个想不到。第一,有想不到的福,第二,有想不到的祸,第三,有想不到的人。想不到的福,这个人说,你做了二十五年相国,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掌握了楚国的实权,楚王如果病故,太子太小,继承王位以后,实际上还是你掌权,你既可以辅佐太子,也可以夺过王位自己当,这就是想不到的福。第二,这个继承王位的人,实际上是你的孩子,据我所知,李园豢养了一批刺客,就等着谋杀你,老烈王一死,李园就会抢先入宫,等你入宫的时候,就会把你刺杀掉,这是你想不到的祸。第三,你想不到的人就是我,我能给你解决这个危难,你把我送到王宫的卫队中间做个下层职务。楚王一去世,李园就要进宫,我就把李园杀了,你就没有事儿了。春申君听了以后,大不以为然,不相信。他说,第一,李园是个很软弱的人,做不了这种事。第二,我对李园很好,他不可能杀我。这个门客看春申君不听,就知道春申君会被杀,自己也会受到牵连,连夜就逃了。只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就立即入宫,然后春申君入宫,李园就让刺客把春申君杀了,紧接着,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件事足以说明楚国的政治腐败了。春申君是楚国晚期最受重用的人,被杀那一年,是公元前238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九年,离赢政发动统一中国的战争只有八年。你想想,春申君实际上是楚国最后一段时间作了二十五年相国的人,这样一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作出这样的事情,这是楚国用人上非常失败的一点。

楚国灭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大势,不了解战国发展的大趋势。春秋时期最大的趋势就是争霸,所以有春秋五霸这一说。战国时期的趋势是统一,如果明白这一点,要么让楚国强大起来,由楚国统一天下。要么看清形势,把最强大的国家给抵制住。结果楚国没有强大起来,当时最强大的是秦国,对秦应当遏制。我们讲两件事,看看楚国的国君是不是意识到这件事。第一件事,邯郸之战,我们讲过,秦军围困邯郸,想要一举灭赵,平原君搬来魏国和楚国的救兵,打败了秦军。这时候,山东六国的国君,最需要做的事,是尽快联手对付秦国,一步一步削弱秦国。结果,燕国认为赵国的壮年人都死于长平,去进攻赵国。赵国不休养生息,连续四年攻打燕国。魏国也去打燕国,楚国趁机把鲁国灭了。这样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这六国之间就开始互相吞并,没有一国的国君了解天下大势。再举一个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一篇非常长的上疏,叫楚国上疏,是一个楚国的使者,给秦国最后几位国君中某一位国君的。它代表了当时楚国的一个观点,这封上疏的内容,重要的有两点,第一,伐楚不如善楚,讨伐楚国不如和楚国联合起来。第二,灭楚不如灭韩魏,就这么两点内容。可以看出来,这封上疏明显是嫁祸于人,希望秦国把矛头指向其他国家,说明一点,没有战略眼光,只看到局部利益。楚国可能暂时免除了被灭掉的危险,但从长远来看,这个上疏只能够让秦国的国君更清楚地懂得远交近攻的政策是正确的。

所以,最终楚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灭亡了,楚国的灭亡意味着秦王嬴政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上五国都灭了,只剩下一个齐国。对于齐国,秦王嬴政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24:不战而降

[画外音]秦王嬴政拉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后,兵锋所向,战国七雄中的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一个个烟消云散。现在秦国的大军直接面对着最后一个对手,齐国。齐国疆域辽阔,是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齐国因为不和秦国接壤,又受惠于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休养生息,几十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所以,当秦国大军进攻齐国的时候,齐国还有上千里的土地,数十万的雄兵。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在秦王赢政的大军兵临城下之际,还没有打,就举国投降了呢?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就是灭楚大将王翦的儿子,他在灭了燕国残部以后,带领军队从北方打入齐国。这时候,五国已经全部被灭了,仅仅剩下了一个齐国。所以齐国的国君田建慌作一团,非常紧张。因为第一,五国全灭了,只剩他一个。第二,秦国的军队是从北方打到齐国的边境。想打,田建打不成,因为齐国已经几十年没有做过战争准备,一直是不准备打的,突然间迎战来不及。不打,束手待毙,所以齐王建就是两难。这时候,突然得到一个消息,秦王嬴政派了一个使者来,田建一听,高兴坏了。因为他觉得五国被灭的时候,五国的国君什么下场,两种,第一,俘虏,第二,杀死。他这个地方派使者来了,如果想杀他的话,会派使者吗?所以田建就在都城临淄,齐王的宫殿里面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仪式欢迎秦国使者。秦国使者来到以后,对齐王田建说,秦王还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是想让你把你的国家交出来,秦王给你五百里土地,让你做个封君。齐国的最后一个国君,田建一听非常高兴,他觉得这个下场比其他五国国君强多了,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下令举国投降。所以齐国最后被灭的时候,和其他五国都不一样,不战而降。齐王建就随着秦国的使者,到秦国去了,秦王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共,就是现在我们河南省的辉县,安排在这个地方一片松柏林里面,说着周围五百里都是你的。然后派兵把松柏林包围起来,断绝所有的供应,齐王田建最后就被饿死在这片松柏林里面。他原来还做着一个封君的梦,没想到自己最后的下场是这样。六国中间,最后一国,齐国就这样被灭了,所以齐国灭的非常奇特,所以我们要单独提出来说一说。我们回顾一下六国被灭的过程,抵抗最坚决的赵国,秦灭六国,主要打的就是赵国。赵国的赵奢在阙与大败秦军,赵国的廉颇在长平打得让对方没有办法,只好用反间计把他拿掉。赵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大将李牧还连续把秦军打败,最后秦军没有办法,反间计拿掉,赵国是这样的。燕国比较弱,虽然弱,还派了一个荆轲刺了一下,不管怎样还挣扎了一下。齐国伸着脖子等着人家一刀,灭的最窝囊,不战而降。

[画外音]齐国是周王朝分封诸侯的时候,最早分封的国家之一。齐国地处今天山东省的东北部,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不战而降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