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晚饭,沈佳言直接就窝在房间里休息了,一来有些晚了,二来她也不想出门,怕万一碰到原主之前的熟人,又有一番麻烦,索性就在房里睡大觉,养足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沈佳言手头比上次阔绰了些,背着背篓出门,叫了一碗鸡汤米粉,又要了一个炸得外焦里嫩的面窝,吃得那叫一个香,忍不住心里感概,这才叫生活啊。
吃饱喝足,熟门熟路的又到了那药铺里,掌柜的对沈佳言也还有印象,看她背着两个背篓,忙让药童帮忙取下来抬到小隔间里去。
自己也笑盈盈的出来,打了个招呼。
沈佳言是个痛快人,直接将自己这次带来的药材摆放在了桌上,她做事一贯细心,这些药材都是分开捆扎包好的,摆在桌子上一目了然。
掌柜的忍不住多看了沈佳言一眼,之前只觉得这个乡下妇人可能识得几样药材,懂得几分药理。
如今看来,只怕不止是懂得几分。
这些药材,大多是这附近山里的产物,年份长,品相佳,而且都粗略的炮制过了,保持住了药性,这一看,就是家传的手艺,倒是不容小觑。
说不得这乡下妇人后头,就是那老采草药的行家。
因此态度更是殷勤了几分,将那些药材一一归类,检验了一遍,又称了重量,最后七七八八一起加起来,倒是足足有七两多银子。
镇上的一般人家,大半年的开销也就差不多这个数了。
掌柜的爽快的支付了银子,还送了沈佳言两个驱虫辟邪的药包,让她以后采了药材,只管往他家送,价格一定是最合适的,绝对不会让她吃亏。
沈佳言笑着答应了,背着两个背篓出来,打算去街上逛逛,再买些必须品回去。
县城里的东西,比起镇上自然是价格便宜,选择也多一些,既然都来了,沈佳言也不能空手回去。
各色的调料补充了一些,又去扯了些粗布,打算带回去,请隔壁朱家大儿媳白氏帮忙做两身上山采药的衣裳穿,到时候给点鸡蛋,吃食当作手工费就好了。
又买了两双鞋,这爬山废鞋,原主之前的几双鞋,这一段时间天天上山,早就不行了。
原主倒是会女红,可她不会啊,虽然有原主的记忆,可她不耐烦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有这功夫,上山采的药材都够买几身衣裳和几双鞋子了。
出来就看到了街口有小贩正在卖桂花发糕,远远的就闻到了发糕香甜的味道,不少孩子正围着那小贩,馋得涎水直流。
家里大人手头大方的,会扛不住自家孩子的撒娇,买上那么几块,给自家孩子解解馋。
也有手头不宽裕的,不管自家孩子如何哭闹打滚要吃,也只不松口。
那些买到发糕的孩子,有那捉狭调皮的,还故意拿着发糕,吃得有滋有味,咬上一口,还故意大声的感叹两句好香好甜之类的话,让那些没吃的孩子,越发的大哭起来。
大人们看着自家孩子如此这般不争气,脸皮薄的,只得掏钱买上一块。
那兜里实在困难的大人,恼怒之下,薅起自己孩子,也顾不得是在大街上,先胖揍一顿,再扯着哭哭啼啼的孩子回家也是有的。
沈佳言不管是原主还是她自己,也是很久没有吃过发糕了,闻着这味道,也忍不住有些食指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