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尔街之狼的感悟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77%的跨国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失败的案例中,50%是由于整合不力,而之所以出现整合不力,70%归因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失败。解决并购整合这个世界难题的关键在于文化整合,而我对此充满信心,因为招商银行与永隆的文化整合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那么,招商银行如何成功整合永隆银行?

整合的定位与目标应该明确。从优势互补和客户需求的角度,要通过有效整合,将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打造成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最具竞争力的银行。我在行里明确提出,对永隆银行的整合,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获成功。

整合的前100天至关重要。经验表明,这是整合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必要保障。必须保证永隆银行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和员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在这方面,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此前,针对永隆员工普遍关心的去留问题,我们公开地、诚恳地承诺,在未来18个月内不裁员。员工都表示消除了疑虑,要安心工作。由此,100天过渡期的安全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业务联动也要迅速启动。有必要用业务联动的实际成果增强双方员工与客户对整合的信心。而要使业务联动真正动起来,需要总行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制定科学的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解决产品创新、系统对接、客户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问题。近期要全力推动一些影响大、有示范效应的成功案例。

文化的整合虽然艰难,但也不可回避。从最近一段时间与永隆员工的接触看,我感到永隆银行的企业文化与招商银行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不少积极的方面,但也还有不适应之处。但文化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永隆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风格,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在整合的初期,双方最重要的是共同增进使命感、认同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整合工作千头万绪,这几件首当其冲。

借鉴:联想的经验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招商银行对永隆的整合,同时也讲到联想和IBM全球PC业务的整合。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2005年,联想正式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业界对这桩并购也并不看好。甚至有一些分析师认为联想的出价太高,所收购的并不是一项盈利的业务,可能会导致公司股价下滑。比如,戴尔公司的董事长迈克·戴尔就说过,因为将具有不同企业架构和企业文化的两家企业融合到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很难成功。果不其然,在整合初期,联想的欧美市场出现了全面亏损。与此同时,一系列棘手问题,诸如骨干员工流失、中外员工的文化融合、供应链整合、运营模式转变等都接踵而至。

联想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迎战。

在留住人才方面,在新联想里,公司决定由IBM负责个人电脑业务的史蒂夫·沃德出任CEO,此外还将公司的全球总部放在纽约,而不是北京。这是为了留住欧洲和美国的客户,让他们不至于感到IBM在一夜之间有巨大变化。同时,联想还成功地稳住了IBM原有的管理团队,随后又引进了富有国际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搭建了一套高效的流程和管理架构,保证了联想的海外业务不受太大影响。

在有效控制成本方面,新联想从整合两家公司原有的物流、制造、采购业务入手,进行了5年的调整。新联想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设立了两个主要的运营中心,将销售网络遍布全世界。研发中心则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公司主要的PC生产基地设于中国的深圳、惠阳、北京和上海,以节约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优化系统方面,联想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与IBM结成独特的营销与服务联盟,使得联想的PC能够通过IBM遍布世界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而新联想同时成为IBM首选的个人电脑供应商。

几年后,当一些进军海外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在海外市场施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联想却熬出了头。

回顾联想这段整合历史,不免让人感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虽然很难,但事在人为。只要认定目标,找准问题,一个一个地对症下药加以解决,胜利的曙光总会到来。联想如此,招商银行也该如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沧浪之水(1)

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的《沧浪歌》被司马迁写到了《史记》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卷起的沧浪之水,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

10月6日晚,我们来到了纽约,下榻光顾过多次的百年老店—华尔道夫。

华尔道夫传奇

华尔道夫最早建于1893年3月。当时的美国巨富威廉·华尔道夫建该酒店的目的是为了给亲戚朋友提供一个社交场所。3年后,其表弟约翰四世建成同样大气华丽的Astoria酒店,两个酒店之间以一条300多英尺的长廊连接起来。这条走过无数名媛公子、昵称孔雀小径的长廊,后来以“=”命名,“Waldorf=Astoria”这个名字从此诞生。1931年,华尔道夫酒店经过重建、扩张和迁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衣香鬓影、冠盖云集并不是华尔道夫酒店的全部。它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许多意义重大的历史场景。例如,1946年美、英、法、苏4个战胜国代表在其塔楼的一个套间里签订了《世界和平协议》;2000年的《新千禧年宣言》也在华尔道夫酒店诞生。

没有一个美国人不以华尔道夫为荣,骄傲于它100多年的历史;骄傲于全世界几乎所有来纽约的贵宾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从英国女王到罗马教皇,从石油王子到非洲酋长,无论名垂青史还是昙花一现,都在这里留下足迹。在华尔道夫狭窄的电梯廊里,你可能经常会与某国政府要员或某位大牌明星擦肩而过……

中国许多国家领导人也曾下榻华尔道夫。他们居住的套房在酒店40层以上,要专门的电梯才能抵达。而在这里住过的第一位中国贵宾,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