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英雄传演员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谁呢?唐俭。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太原起兵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了不少的功勋,此时被俘。但是,唐俭始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旧唐书独孤怀恩传》记载:“唐俭在贼中,说贼将尉迟敬德,请使让还,连和罢兵。”也就是说他策反了尉迟敬德。1978年唐俭墓志在陕西出土了,墓志里对这个事有更详细的记载,说是唐俭在敌人内部观察诸将,“乃察诸贼帅,皆是庸流,惟尉迟敬德识量弘远,说令择主,理会其心”(《唐俭墓志铭》)。尉迟敬德被他说动了。至于为什么能被说动,这就不是很清楚了,我推测是刘武周、宋金刚投靠突厥这样的举动令尉迟敬德早有不满,虽然尉迟敬德是一个少数民族,但是鲜卑入主中原几百年了,又经历过民族大融合,尉迟敬德从文化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中原人士,看人要看其文化属性,不要只看其血缘。虽然说当时各路人马包括李渊,和突厥都有千丝万

缕的关系,但是,刘武周毫无疑问对突厥是最谄媚的一个,我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尉迟敬德不满,也使得他能被唐俭说服。

第13页 :

紧跟着就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唐俭做了一回谍中谍,卧底。怎么回事呢?原来唐朝这边出了个叛徒叫独孤怀恩。独孤怀恩原本就想投降刘武周,此时尉迟敬德他们攻过来了,唐朝大军来抵抗,他只好三心二意跟着一起对抗尉迟敬德,结果和唐俭他们一起被俘了,但是他找了个机会潜逃回去了,我怀疑他在被俘期间已经和刘武周串通了,否则怎么那么顺利

就跑了。他跑了,但是有个叫元君实的部下还在突厥手里,这人和唐俭关在一起,元君实把独孤怀恩想投降刘武周的事情泄露出来了,唐俭一听就急了——这还了得,独孤怀恩镇守一方,是个大员,李渊对他还很信任,此人不除,必然酿成大祸。怎么除掉他呢?此时他想起尉迟敬德了。+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尉迟敬德此时已经被唐俭说得差不多心动了,唐俭要揭发独孤怀恩只有靠他,可是唐俭不能说“你把我放了,我回去报信”。为什么呢?因为唐俭是个大人物,他要是越狱了刘武周肯定要追查,尉迟敬德这边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唐俭要求尉迟敬德悄悄释放自己一个手下,小人物嘛,不起眼,让他跑回去报信。尉迟敬德果然照办。

紧跟着就是极其惊险的一幕,当唐俭的手下日夜兼程赶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唐高祖李渊正准备乘船过河来见独孤怀恩,而独孤怀恩正在对岸埋伏人马就等他过河然后杀之,高祖听了这个消息惊出一身汗。《旧唐书》记载说:“乃使召怀恩,怀恩不知事已泄,轻舟来赴。及中流而执之,收其党按验,遂诛之。”(《独孤怀恩传》)高祖让人招独孤怀恩来,独孤怀恩也没想到就这么寸,就这时候被人揭发了,作为地方大员迎接皇帝是理所应当的,他不想让皇帝起疑心,结果就来了,来了就被杀了,也有说法是被逼自杀了。一个定时炸弹被解除了。

所以说,尉迟敬德在还没有投降唐朝的时候就已经给唐朝送上了一份大礼。可是有意思的是,尉迟敬德并没有立即投降唐朝,而是继续与唐军对抗,也许是时机不成熟,也许是尉迟敬德还想观望,毕竟那时群雄并起,唐朝刚刚建立,也不过是各路人马中的一支而已,成败尚不可知。因此,尉迟敬德有些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终迫使尉迟敬德投降的是军事压力。武德三年(620)四月,唐军与刘武周军队的决战开始了,当时宋金刚后勤补给不畅,没粮吃了,于是只好退却,李世民在后面紧紧追赶,连续两天没吃饭,三天不曾解甲,终于追上了。《旧唐书》记载说:“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排了一个长达七里的阵形,李世民调兵遣将,分南北两翼出击。刚开始唐军战不利,宋金刚全线出击压迫唐军。而李世民率精锐骑兵迂回到敌人背后发起冲击,敌人阵脚大乱,四散奔逃,李世民在后面追赶了几十里。刘武周和宋金刚不愧是突厥的人,战败了就跑到突厥那里去了,尉迟敬德没有跟随他们,而是退守到城中,李世民派使者前来劝降,要说还是有点思想基础的,所以尉迟敬德很快和另一员大将寻相一起率领数千人投降了唐军。

人生第二阶段,归降太宗。

尉迟敬德的投降给他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人生新阶段,就是跟随李世民。而且是忠心耿耿的跟随,死心塌地的跟随。要说尉迟敬德为何如此忠心,恐怕和他投降之初的一番波折有关。

第14页 :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刚投降的时候李世民大喜过望,为什么呢?因为尉迟敬德是不可多得的猛将。为了表示对尉迟等人的信任,李世民将投降的数千人仍然交给尉迟敬德统领,而且让他们的军营和自己的军营混杂在一起,当时有人对此表示担心,李世民说:“昔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敬德,又何疑也。”(《旧唐书》卷二)这里的萧王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没当皇帝前封号是萧王,他对待俘虏采取的是完全信任的态度,所以俘虏们都死心塌地为他所用,“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李世民的意思就是我学光武帝,换尉迟敬德一颗忠心。

但是很快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让尉迟敬德丢命,怎么回事呢?原来跟着尉迟一起投降的那个寻相又叛逃了,引发了唐军的骚动,有人擅作主张将尉迟敬德捆绑起来塞入囚车,还有人劝李世民说:“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这人和寻相是一伙的,谁知道忠心不忠心,加上现在又被囚禁了,肯定心生怨气,不如杀了算了。李世民大不以为然,他说:“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不一样,尉迟敬德何许人也,寻相算什么,尉迟要是想谋反早就反了,还能在寻相之后吗?于是他下令释放了尉迟敬德,将其请入大帐,赔礼道歉并送上了一笔财宝,说您要是还想离去,我也不阻拦,这些财宝算是路费。也算咱们共事一回的纪念。尉迟敬德听了以后非常感动,由此开始一心一意要辅佐李世民。所以说自古及今人事工作的核心就是情感工作,只有金钱关系那就永远是个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自古以来好领导都是打情感牌的高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我的看法和你们

此后尉迟敬德一辈子跟随李世民建功立业,李世民也一辈子欣赏尉迟敬德,我想大概看中了尉迟敬德身上三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武艺高强。

前面说了,尉迟敬德是一员猛将,有的将领善于打仗,善于谋略,但是武艺可能一般,而尉迟敬德则不然,是全能型人才,尤其是有一手绝活——夺槊。《大唐传载》记载说:“尉迟敬德性饶宽,而尤善避槊。每军骑入阵,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以刺敌人。”意思就是尉迟敬德善于躲避敌人的槊刺,槊是一种较长的矛。尉迟敬德不但善于躲避敌人的槊

刺,而且还善于反手把这根槊夺过来。换句话说,尉迟敬德可以不带兵器赤手空拳上阵,然后没收敌人装备,给自己搞一身行头。

尉迟敬德这身武艺还把一个人吓住了,谁呢?齐王李元吉。没错,就是后来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的死对头李元吉。李元吉身材壮硕,力大无穷,也有一身武艺,听说尉迟敬德喜欢在战场上没收敌人装备,李元吉不服,不信尉迟敬德有这个本事,于是主动要求比试比试,比武前他特地将矛头去掉。尉迟敬德一笑:“饶王著刃,亦不畏伤。”(《大唐传载》)你就是把矛头加上我也不怕,元吉刺了三次,三次槊都被尉迟夺走了,李元吉日常号称“力敌十夫”,这次丢人丢大发了。这个事很重要,为啥呢,从此李元吉害怕尉迟敬德,都有了“尉迟敬德情结”,后来玄武门事变中这个情结作用可大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