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阿荠口中的老叔,是他们父亲的亲弟弟,也是至今为止,魏氏一族里辈分最大的人。
杨冬燕这一辈儿的人都喊老叔或者二叔,大牛他们这辈儿的,则喊叔爷爷。
听说魏阿荠要去找老叔,杨冬燕抬了抬眼皮:“想去就去呗,腿长在你身上,咱们还能拦着不成?”
“你!”魏阿荠甩手离开。
等她一走,杨冬燕立马擦干净手,一溜儿的往隔壁跑,边跑边带着哭腔喊道:“嫂子!大嫂子……”
二牛本来是要跟上去的,却被方氏拦了下来:“二弟你忙你的去,娘那头有我呢!”顿了顿,方氏又冲着小杨氏道,“你也是,接着包饺子!我去大伯家瞧瞧。”
小杨氏压根就没离开过饭桌,闻言也只是低头继续擀皮子、包饺子,就是速度明显放慢了许多。
而此时,杨冬燕已经在隔壁哭上了。
“没这样欺负人的!还是亲戚呢,就欺负我一个老寡妇,她的良心呢?我苦了这么些年,到今个儿才总算吃上一顿肉饺子,她就来占便宜要好处,还说家里穷得过不了了……”
魏大嫂本来还等着看杨冬燕还能怎么败家,结果就摊上了这事儿。
一听说是大姑姐上门讨要好处,她那个眉头哟,皱得几乎能夹死蚊子了。
“刘家有十五六亩地,这就过不下去日子了?”
“她是这么说的。”
呵呵,要是连刘家都穷得没法过日子了,礁磬村起码得有八成村民穷得扎脖了。
十几亩地不算少了,就算他们这一带的土地较为贫瘠,一年也只能种一季粮食,那也着实不算少了。
这么说吧,像杨冬燕他们家,一家五个大人一个孩子,两亩地的出产差不多就是在饿死的边缘徘徊,需要养鸡下蛋给家里添个菜,或者拿鸡蛋换点儿盐巴。假如想攒钱,那就必须让大牛二牛在农闲时出门打零工了。
可刘家啊,一共也就四口人,其中最小的闺女才十岁出头。家里有十几亩地,怎么着都不至于过不下去了。
杨冬燕委屈巴巴的看着魏大嫂,一副等着嫂子主持公道的模样。
魏大嫂冷哼一声,一抬手:“走,咱们去老叔家瞅瞅!”大概是看到杨冬燕太怂了,她又忍不住道,“你怕啥?魏家的老叔还能帮她不帮你?”
真要是这样,前阵子那顿席不就白请了?
这话,她到底是憋住了没说出口。反正就这个意思,老叔不可能为了个嫁出去二十多年的闺女,而落了自家人的面子。
结果,才出门没走多远,老叔家的小孙子跑过来喊他们过去。
去就去!谁怕谁!
魏大嫂挺起腰板大步向前,那气势可别提了。
杨冬燕就差多了,她回忆着自己跟前的老嬷嬷,弯腰低头小碎步往前走。
老叔家离他们两家并不远,直走一段路,到了岔路口拐个弯儿就到了。这会儿,老叔家的院门大敞着,妯娌俩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正赶上魏阿荠连声骂杨冬燕不像话。
其实是这样的,要是魏阿荠是小姑子而非大姑姐的话,那么身为嫂子说她啥都行,甭管有理没理她都得乖乖听着。可偏生魏阿荠是大姑姐,那么身为弟媳妇,张嘴就开骂,那就不太像话了。
“……她骂我脑子是夜壶,还自称老娘,让我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