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甲午战争赔款日本多少亿白银 > 2(第1页)

2(第1页)

金允植后来协助日本吞并朝鲜有功,被授予爵位,但据说又因为参与“三一”事件,被撤销了。这件事,反倒为他提高了声誉。金允植著有《阴晴史》,详细记述了“壬午军乱”。

金允植在南别宫会见袁世凯时,曾反复探询:“你们怎么辨别乱党军队和普通居民?”

对于金允植所担心的事情,袁世凯似乎毫不关心。

“不用过分担心嘛!”他很不耐烦地答道。

利泰里方面并无太大的战斗,枉寻里方面也只是小有巷战。虽然听不到炮声,枪声却未停息过。枉寻里位于小东门外三百米处,两面靠山,中间一条街,民房栉比,这里的乱党军队有半数逃往山中,余下的进行抵抗。

张光前的后营军俘获“乱党”一百三十余人,随后来到的何乘鳌的正营军俘获二十余人。利泰里地区的乱党士兵听说清军逼近,便一哄而散,仅有二十余人被俘。值得怀疑的是,所俘获的人是否都是乱党。有人带着武器侵入自己的住宅区,难道就没有男子汉挺身而出,为保护家人而战斗吗?俘虏当中肯定有些人不是乱党。

“被俘者应该交朝鲜当局去审问。”吴长庆的幕僚张謇提议道。

“那好,让我们审问,语言也不通,交给他们处理好了。”吴长庆表示同意。

审问以朝鲜当局为主,结果,只有十人作为罪犯被处刑,余者全数释放。至此,“壬午军乱”解决了。

扣押大院君的事情,清政府做得很成功。既明确了责任之所在,又显示了宗主权。不过,出兵枉寻里和利泰里是否有必要,值得探讨。即使作为一种威吓,也似乎有些过火。军官渴望打仗,打仗是晋升的好机会,所以,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身为天主教徒的外交官马建忠并不反对威吓的作战方式。清廷派到朝鲜的将领,除了吴长庆的几个幕僚,绝大多数是军官。就是幕僚中,也有像袁世凯那样明显地带有军人素质的人。

晋升之机!抱着最强烈的意愿,处心积虑地钻营的就是袁世凯。

“那个黄口小儿太锋芒外露了!”黄仕林带着明显不愉快的神情说道。在吴长庆军中,黄仕林是职业军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任记名提督,两年后吴长庆殁世,他继承庆军。中日战争时为旅顺守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看来,袁世凯的阿谀作风过分刺眼。即使不是什么急事,袁世凯也骑着马四处奔走。

“这家伙总想出风头。”

黄仕林看了一眼骑在马上的袁世凯,撇撇嘴说。有时,甚至吐口唾沫,呸他一下。也许正像他说的那样,袁世凯为了出风头,到处钻营。不过,对于总司令官来说,这却是个非常得力的人。吴长庆近来已感到身体不适,动辄疲劳,自然就喜欢用勤快的部下。如此一来,当然会委以重任。

袁世凯的举动,朝鲜当局也看得很清楚。而且,他这时还是个无官职的幕僚,最易接近。

曾传说被杀害的闵妃,此时还活着,隐藏在忠州同族的府第中。朝鲜国王李熙取消了为闵妃服丧的讣告,亲赴忠州迎接。在注重儒教教条的朝鲜,这是一个特殊的举动。可见,朝鲜国王多么爱恋闵妃,并信赖她。吴长庆派清兵百名,沿途护卫。

王妃返宫之际,清军将领中第一个跑去“祝贺”的,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袁世凯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朝鲜王室的头脑里,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袁世凯的祝贺,朝鲜国王比王妃更高兴。王妃返宫为阴历八月一日,阳历为9月12日。大约半个月后,朝鲜国王特意单独召见袁世凯。召见时,朝鲜方面由要人鱼允中作陪。谈话内容,袁世凯本人从未言及,朝鲜方面的史料《从政年表》也只是记载了单独召见一事,未曾涉及内容。很可能是答谢他对王妃返宫的祝贺。

对于并非清政府正式官员的袁世凯,朝鲜国王竟如此厚遇,大概表示了朝鲜当局的一种希望:“我方所欢迎的正是袁世凯这样的人物。”

由于“壬午军乱”,清政府当局对朝鲜问题更加重视了,此外还有与日本的关系。今后有必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驻兵朝鲜。同时,还必须设置一个代表团,组成人员最好是善于同朝鲜宫廷周旋的人,于是,袁世凯得到破格录用。可以说,这是朝鲜方面转弯抹角向清廷提出的人选。

当时的朝鲜国要人们,对于清廷设置代表团的人选,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马建忠的日记中写道:

金允植来馆笔谈,为人颇迂钝。每谈一事,不能即了……

金允植是朝鲜第一线的外交官,也是学者,写有《阴晴史》等多种著作,决非迂钝之流。不“钝”,但可能有些“迂”。他总是避免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尽可能采取迂回手法,因此,每谈一事,难以得出结论。马建忠对此颇为焦心。

朝鲜宫廷迂回的希望,终于实现了。此次事变后,袁世凯奉命留驻朝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