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甲午战争赔款日本多少亿白银 > 3(第1页)

3(第1页)

袁世凯是甲午战争(中日战争)爆发时期的人物,而刘永福是接近结束时的人物。袁出身于河南的名门世家,相反,刘是西南边境的游民之子。袁世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一跃成为政府要人,驻留外国,可谓旗开得胜。刘永福则是连遭挫折。他以天地会会员的身份参加了太平天国,但未能成为革命势力的首领,太平天国崩溃后,有如猎场之兔,被清军撵得团团转,只好跑到外国去。这一点倒很像袁世凯,不过,刘永福是作为残兵败卒逃亡出去的。

袁世凯和刘永福是一对截然相反的人物。如果认为刘永福拉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恐怕是有点儿太表面化了。不过,从他走过的道路来看,的确与战争开端也有关联。

逃亡到越南的天地会败军,并不是品质良好的集团,但是,在越南北部栖息着一伙比他们更坏的匪徒,困扰着阮氏王朝。于是嗣德帝就利用刘永福一伙败军,去征讨土匪。这个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收到成效,刘永福也因战功被越南政府授予官爵。

清廷在名义上是越南的宗主国,所以越南为保胜地区土匪猖獗而苦恼时,曾要求清廷“派兵一扫恶党”。

因兵力不足,越南政府到处寻找助力。清廷一向自称宗主,越南认为此时正可以向清廷求助。清廷准其所请,派了一支军队,司令官就是土匪出身的冯子材。

保胜就是现在的老开,正处于元江从中国云南流入越南国境一带。云南省一侧叫作河口,现在是瑶族自治县。为了征讨那一带的土匪,越南政府曾假手刘永福一伙,而今又从清廷借来一支军队,而军队的长官竟是追得刘永福到处乱窜的冯子材。

“原来是那个土匪头子……”

当刘永福弄清了将要与之并肩讨匪的援军司令官是冯子材时,不禁苦笑起来。他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愤怒了。长期的磨炼,使刘永福变得非常世故了。和冯子材会见时,他极其稳重地微笑说:“久仰,久仰,您是我们乡的老前辈,请不吝赐教!”

壬午年的九年前,法国曾一度占领河内,越南政府向刘永福求援。刘永福选拔精兵千名,越过无路可走的山岳,进攻法国军队。法军指挥官是海军大尉安邺。在河内郊外,双方展开激战,法军死伤数百人,大败而走,安邺大尉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由于这次战功,刘永福被授予三宣军务副提督、副领兵官等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少将或中将军衔。

法军溃退是1873年12月,此后法军的气焰略有收敛。但到1880年9月,茹?费理组阁,法国又转为积极。费理镇压了巴黎公社,臭名昭著。

壬午年,法军重新占领河内,刘永福再次率领黑旗军出现在法军面前。

第二年,1883年5月,两军在河内市西郊的纸桥交火,法军溃败。同十年前的河内攻防战一样,又一名法军司令官李威利丧命,战死者有二百多人。

刘永福在越南的官职又晋升了,从副提督升为正提督。

由于刘永福的黑旗军勇猛作战,越南北部的法军被击退了,但在中部,孤拔率领的法国舰队占优势,八月攻陷首都顺化,终于缔结了《顺化条约》。后来的《巴德诺条约》又进一步确认并修正了《顺化条约》,使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法国舰队攻打顺化前一个月,越南国王嗣德帝逝去。

据说,嗣德帝与生母范太后历来都希望同法国议和。阮氏王朝的创始者嘉隆帝建国初期,曾得到法国的帮助,因之朝廷内部亲法之风很盛。嗣德帝的继承人育德帝也是亲法派,即位四天便被反法论者、辅政大臣尊室说给废掉了。继他之后即位的是协和帝,他本质上是亲法派,但在尊室说等人的压力下,只得发出进攻法国舰队的命令。不久,协和帝也遭废黜,并被毒死,因为他接见了法国公使。代之继位的是十五岁的建福帝。这样,半年之内就更迭了四位国王。

热心的反法主义者尊室说与黑旗军的刘永福关系极其密切。

顺化的越南王朝分成亲法派与反法派,双方暗暗地斗争。

作为宗主国的清廷也有强硬派与温和派在互相斗争。

中法战争正式开始于1883年12月。法国的第二届费理内阁,派遣了一万五千名远征军,并批准了增加军费的提案。

简而言之,孤拔提督率领的六千名法军,初战攻陷山西地区,后被清军大败于谅山,死伤千余人。法国海军奇袭福建,清廷水师惨遭全军覆灭。法国舰队又封锁海上,企图孤立台湾。当法国舰队袭击浙江省镇海时,受到宝山炮台的反击,孤拔受重伤,传闻死在澎湖。

谅山的败绩传到法国,费理内阁垮台。

令人不解的是李鸿章竟命令清军停止抵抗,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承认法国取代清廷行使对越南的保护权。

李鸿章认为,谅山的胜利是停战的绝好机会。对于停战来说,也许是个好机会,但所订立的条约,却是十足的战败条约。

中、法两国于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缔结条约。

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以残兵败卒的首领身份,被越南朝廷隆重地封官授爵,但从清廷看来,他仍然是个逃亡国外的叛逆。只因他所率领的黑旗军在同法军作战时,成为清军的主力,威名远扬,才迫使清廷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和功绩。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早日拔掉这个实力者的牙齿,于是,清政府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之职。从此,黑旗军被编入正规军。

旧时代的中国人多么羡慕和憧憬官爵,是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的。

已经被定为叛匪,一旦抓获就会枭首示众,而今竟得到政府军中最高的称号,可想而知,流民出身的刘永福该有多么高兴。

1885年8月,刘永福带着十余万石军粮、无数弹药、枪炮和舰船,率领三千部下“入关”。几个主要头目提出反对意见,但刘永福却只想衣锦还乡。当部队到达广西时,北京传来旨意,命他将部队减为一千二百人。第二年,刘永福被任命为福建南澳的总兵,他的直系黑旗军被分散各处,后来,手下只剩三百人。

性情粗野的刘永福完全被官职、爵位冲昏了头脑。拿这个钓饵来游说他的,就是唐景崧。唐景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提拔的官员。他为人豪爽,饮酒赋诗,擅长外交。中法战争之际,他主动承担了说服刘永福归顺的任务。

“朝廷切望于公焉。”唐景崧用这样的甜言蜜语终于说服了刘永福。

此后,唐景崧同刘永福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正当中日甲午战争白热化时,唐景崧当了台湾巡抚(省长),刘永福率领部队奔赴形势危急的台湾。中、日签订和约后,台湾割让给日本。结果,在台湾的唐景崧和刘永福成了拉开战幕的人,时当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