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地狱独行者的 > 先王幽灵之谜哈姆雷特分析之一(第1页)

先王幽灵之谜哈姆雷特分析之一(第1页)

当人沉入那无边的冥府之际,就会有如先王的幽灵这样的鬼魂来同他相遇,这令人恐怖的幽灵,自身却处在深重的痛苦之中,地狱之火煎熬着他,未尽的尘缘仍在作反叛的妄想。他看上去信念坚定,目的明确,内面却包含着隐隐的无所适从。幽灵失去了肉体,他必须借助人的肉体来实现他的事业,幽灵要做的,就是对人的启蒙。然而人与幽灵相遇的可怕场面,现在是发生在大白天,发生在阴沉的丹麦城堡的平台之上了。追求人格完美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当他的精神支柱濒临崩溃之际,走到了他的命运的转折点上,这就是所谓的灵魂出窍。先王的幽灵给这位忧郁的王子指出的那条路,是报仇雪耻,让正义战胜邪恶,可是这桩事业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底蕴。那是一条危机四伏、陷阱遍布的路,一条人走不下去,只能凭蛮力拼死突破的绝路,先王的幽灵究竟是谁?他对哈姆雷特的启蒙又是如何完成的?这就要追溯哈姆雷特精神成长的历史了。

毫无疑问,哈姆雷特具有一种异常严厉的性格,他容忍不了自己和他人的丝毫虚伪。他从小给自己树立的典范便是他那高贵的父亲——一位地上的天神。当人在青年时代崇拜某位偶像般的个人时,他已经在按照偶像的模式塑造自身的灵魂。王子凭着青春的热血与冲动越追求,便越会感到那种模式高不可攀,而自己罪恶的肉体,简直就是在日日亵渎自己要达到的模式。那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天神般的父亲,显然只能存在于哈姆雷特的精神世界里,他是哈姆雷特自身人格的对象化,是人要作为真正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不懈的努力之象征。然而哈姆雷特人格的发展终于遇到了致命的矛盾:当他用理想中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看待他的同胞时,他发现他已无法在这个世界存身,也失去了存身的理由。黑暗的丹麦王国是一个灵魂的大监狱,他早已被浸泡在淫欲的污泥浊水之中,洁身自好的梦已化为泡影,所有青年时代的努力与奋斗都像尘埃一样毫无意义。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先王的幽灵却要他去做那做不到的事,即活下去,报仇雪耻,伸张正义。现在已很明显,先王的幽灵正是王子那颗出窍的灵魂,王子用彻底的理想主义塑造了多年的最高理念的化身。幽灵来到人间,为的是提醒人不要忘记理想依然存在,也为告诉人,险恶的前途是人的命运,因为今后的生涯只能在分裂的人格中度过,“发疯”是活下去的唯一的方式。幽灵没有将这些潜台词说出来,只是用咄咄逼人的气势逼迫王子去亲身体验将要到来的一切。启蒙从王子一生下来便开始了,也就是说王子的精神世界一开始就在幽灵的笼罩之下,此次的现身或相遇则是启蒙的最后完成,人和幽灵从此分隔在两个世界,遥遥相望,却不可分割。这样的境界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所以王子的好友说:

“想想看无论谁到了这种惊险的地方看千仞底下那一片海水的汹涌听海水在底下咆哮,都会无端的起种种极端的怪念哪。”

[1]

王子迈出了第一步,从此便只能走下去了,这腐烂的世界以及他自己腐烂的肉体对他已没有任何意义,可他还不想死。他开始了另一种虽短暂却辉煌的“发疯”的生活。在这种特殊的活法里,所有内部和外部矛盾都激化到了最后阶段,处在千钧一发的关头,但结局一直被“延误”。似乎有种种外部的原因来解释哈姆雷特的犹豫和拖延,深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看出那只是肉体冲动在遇到障碍时的表现方式,障碍来自内部,灵魂满载着深重的忧虑,难以决断,只能等待肉体的冲力为其获得自然的释放。这一点在先王的幽灵身上就已充分表现:

“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判定有一个时期要夜游人世白天就只能空肚子受火焰燃烧直到我生前所犯的一切罪孽完全烧尽了才罢。我不能犯禁不能泄漏我狱中的任何秘密要不然我可以讲讲,轻轻的一句话就会直穿你灵府,冻结你热血使你的眼睛,像流星,跳出了眶子使你纠结的发鬈鬈鬈分开使你每一根发丝丝丝直立就像发怒的毫猪身上的毛刺可是这种永劫的神秘决不可透露给血肉的耳朵。听啊,听我说如果你曾经爱过你亲爱的父亲你就替他报惨遭谋杀的冤仇。”

[2]

已经消灭了肉体的幽灵仍然难忘自己在尘世的罪孽,他受到地狱硫磺烈火的惩罚,痛苦不堪,但即使是如此,他也仍不收心,要敦促哈姆雷特去继续犯罪。他深知王子的本性(“我看出你是积极的”),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自己的本性。潜伏在幽灵身上的矛盾是那样尖锐,但他自身已无法再获得肉体,他只能将这个绝望的处境向哈姆雷特描述。他要他懂得尘世的腐败是无可救药的,他要他打消一切获救的希望;而同时,他却又要他沉溺于世俗的恩仇,在臭水河中再搅起一场漫天大潮。幽灵知道他给哈姆雷特出的难题有多么难,他也知道哈姆雷特一定会行动,并且会在行动时为致命的虚无感所折磨,以致时常将目的暂时撇在一边,因为王子的内心有势不两立的两股力量在扭斗。而幽灵自己的话语,就是这两股力的展示。他刚向哈姆雷特描述了自己罪孽的深重,惩罚的恐怖,接着马上又要他去干杀人的勾当;他在说话时将天上的语言和尘世的俗语混为一谈。只有幽灵才会这样说话,也只有幽灵才具有这样巨大的张力。而当人要在世俗中实施这一切的时候,人就只能变得有几分像幽灵,却还不如幽灵理直气壮。幽灵不为王子担心,他知道他是“积极的”,至于怎样达到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的意境,那种可以用“诗的极致”来形容的意境。此意境是他给爱子哈姆雷特的最大的馈赠,所有的高贵之美全在这种意境中重现。当然,高贵之美同下贱之丑恶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已无法实现这种美的幽灵才寄希望于陷在尘世泥淖之中的王子。总之,王子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眼前的出路就渐渐清楚了:只有疯,只有下贱,只有残缺,是他唯一的路(他自己倒不一定意识到那是达到完美的路),否则就只好不活。“疯”的意境充分体现出追求完美的凄惨努力,人既唾弃自己的肉体和肉体所生存的世界,又割舍不了尘缘,那种情形同地狱硫磺烈火的烤灸相差无几。对地狱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的哈姆雷特的“发疯”,正是他执着于人生,不甘心在精神上灭亡的表演,这样的经典表演在四个世纪之后来看仍然是艺术的顶峰。

这样看来,哈姆雷特所处的酷烈的生存环境就与其说是由于外部历史的偶然,不如说主要是由他特殊的个性所致。也就是说,具备了此种特殊气质的个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偶然性”来促成其个性向极端发展。请看这一段反复为几个世纪的读者引用的自白:

“……有些人品性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或者是天生的(那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天性并不能自己作主)或者是由于某一种特殊的气质过分发展到超出了理性的范围或者是由于养成了一种习惯过分要一举一动都讨人喜欢这些人就带了一种缺点的烙印(天然的符号或者是命运的标记)使他们另外的品质(尽管圣洁尽管多到一个人担当不了,)也就不免在一般的非议中沾染了这个缺点的溃烂症。一点点毛病往往就抵消了一切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3]

一个人追求完美可以到这样的程度,这个人就等于是失去了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赤身裸体在长满荆棘的社会上行走,因而时刻有可能遇到致命的伤害。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就因为他拥有自欺的法宝作为自我保护的武器,这种前提在社会中成为强大的惯性,让人能够忘却,能够沉溺于尘世短暂的欢乐。但任何时代总有少数的个人,他们不满甚至痛恨自身的现实,企图摒弃自欺,奋起追寻那永远追不到的真实,这样的人便成为人类灵魂的代表。灵魂向肉体复仇的模式就是这样在这些精英身上不断重演的。哈姆雷特最后死在爱他的兄弟的毒剑之下,而不是被仇人所杀,这种天才的剧情安排内涵深邃。凡灵魂上的创伤,往往来自所爱的人。在结局到来之前,哈姆雷特就有两次受到致命的伤害。一次是由他的爱人莪菲丽亚给与的,另一次是由他的皇后母亲给与的,两次伤害都以他心如死灰告终。

莪菲丽亚的美丽、纯真、对爱情的专一,以及她梦幻一般的青春少女的气质,是戏剧史中的千古绝唱,她的悲惨的结局让多少人伤心落泪。然而莪菲丽亚并不是仙女,她也是一名社会的成员,她身上打着这个社会的烙印,她的眼前蒙着那块欺骗的布。所以当在幽灵的启发之下换了脑筋的王子再次同爱人相遇时,她的言语、她在骗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她的“社会身分”便深深地刺伤了王子的心。他看到理想中的爱人一下子变得那般虚伪、造作、俗不可耐,于是理想破灭了,就像眼前一黑,光消失了一样。爱转化为无比的愤怒和恶意的挖苦。莪菲丽亚错在哪里呢?她并没有错,她仍然深爱哈姆雷特,“错”的是哈姆雷特自己。他用天上的标准来衡量地上的凡人,他要破除人活着的必要前提。他没有向爱人作解释就在内心悲哀地承认了失败,他在失败的结果面前只好忍痛同自己的世俗欲望告别,这欲望就是前面提到的“小小的瑕疵”的根源。同样的标准也用来衡量他自己:

“我非常骄傲,有仇必报,野心勃勃;随时都在转大逆不道的念头、多得叫我的头脑都装它们不下,叫我的想象力都想不尽它们的形形色色,叫我找不到时间来把它们一一实行哩。像我这种家伙,乱爬在天地之间,有什么事好做呢?我们都是十足的流氓;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

[4]

但他还是不顾一切地要坚持十全十美的、以先王幽灵为象征的标准,于是世俗的活法成为不可能,他只好在失败中独饮幻灭的苦酒。这样一种自觉的承担与选择当然是深思熟虑的。在莪菲丽亚结束生命以前,哈姆雷特已经死了,告别了世俗欲望的他已不再是完整的人,是他用他的理想杀死了爱人,也杀死了自己,这样的死是为了追求美的极致。

皇后是一位平凡的女人,她爱哈姆雷特,也爱当今的皇上。她身上的“弱点”是人人都会有的,即肉欲和虚荣。也许她真的不知道真相,也许她不愿承认真相,更可能的是她处在模棱两可的知与不知之间,这种含糊的状态就是人的处境,她的形象的塑造妙就妙在这种未作交待的不明确性上头。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生存方式(象动物一样只顾眼前的方式),将哈姆雷特的心撕成了两半,如不是先王幽灵给予他理智,他在盛怒之下差点杀害了母亲。在哈姆雷特的火眼金睛里,母亲是:

“把日子就过在油腻的床上淋漓的臭汗里泡在肮脏的烂污里,熬出来肉麻话守着猪圈来调情——”

[5]

如此的严厉是针对母亲也是针对他自己的,真相是每个人都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和资格……那幽灵逼得好苦啊!他奋力突围,但突不出去,这所阴沉的大监狱真是把人变成鬼的地方,当然只是对觉醒的人而言。觉醒的人就是处在人和鬼之间的人,他可以随意在两界来来往往。所以哈姆雷特随时可以同先王的幽灵对话,母亲则只看见一片空白。母亲只能在逼迫下拿掉遮在眼前的那块布,短暂地注视自己的灵魂,不可能按哈姆雷特给她指出的路去生活,那条路对她来说意味着死或变成僵尸。撇开她自身的本能欲望不说,难道她还能对那位多疑而残忍的当今皇上不忠吗?她也不可能具有王子的勇气,那种在祷告以外的时间随时凝视真实的超人勇气。所以在这个宫庭的牢笼里,人只能苟且偷生,哪里有沸腾的生命力,哪里就有令人发指的罪恶,要彻底杜绝罪恶的王子也只好牺牲。王子的牺牲当然不是消极的,而是在矛盾的心情下同罪恶作决死的一搏。他终于用生命作代价突出了重围,用超脱的眼光来看也可以说是以恶抗恶,或者说是让生命之力在爆发中毁灭。没有比这更符合他的理想的结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